APP下载

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瓶颈及对策

2016-02-03郭松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养

郭松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离不开一支教学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许多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职业经历单一,基本上是走出校门就走上讲台,实践教学能力薄弱。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各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师交流学习等,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73-02

我国许多地方性高校大多是借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东风高速发展起来的,高校的快速必然需要师资,在这个背景下,大量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又走上了讲台。他们往往不具备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欠缺导致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时必然效果不佳[1]。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各地方高校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一、各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一)普遍缺乏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整体规划和配套措施

各高校目前竞争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教学质量是关键。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必然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因而各高校对于教师培养、能力提升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各高校普遍比较看重的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和教學方法、手段的改进。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是个盲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国家的各种教学评估、专业认证等对师资的要求往往是教师的学历、职称等硬性标准,而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等软指标缺少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指导、高校主导、企业协同。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总而言之,各地方高校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虽有一些措施,但并未形成一套各方参与的完整体系。

(二)教师的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目前各高校青年教师主要关注自身的学历提升、职称晋级等与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息息相关的方面,实践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无暇多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自我提升主观意愿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目前各地方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也没有和教师的职称评聘结合。另一方面;教师实施实践教学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往往要比理论教学要多,但在课酬核算是往往与理论教学相差无几,造成许多教师往往连实践课都不想上,更不用说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了。缺少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自身的道德约束,后果是责任心强的教师可能出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传统观念注重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而一部分责任心不是那么强的人就缺少这方面的动力了。

(三)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缺少平台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实践锻炼机会,但是现行的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其教育的社会功能严重缺失。政府也缺少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接纳高校师生实践教学活动。许多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在个别教师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私交上,没有形成与企业深层次的科研开发、项目合作、人才输送等领域烦人互利共赢合作[2]。所以高校教师到企业去锻炼的机会非常有限,离开了实际从事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的协助,广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就失去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四)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等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校内平台没有有效的利用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除了校外平台,还有校内平台。校内平台主要指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一方面;教师从事实验(实践)教学、科研、学科竞赛辅导等工作可以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实践)教学设备维护及功能再开发等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现实状况是各地高校的广大教师对于这些工作参与也较少,基本上是少数几个人承担了这些工作,其后果就是也是实践能力欠缺的越缺少机会,能力无法提升。校内平台未能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功能也是制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地方高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会获取

笔者工作所在的高校地处一个三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师在外兼职的机会不多,大多教师都处于学校这个单一的环境中,缺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了解往往来源于书本。有的老师甚至都没有经过企业的门,更谈不上深入了解、熟谙其中门道。在这种情形下,广大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一般而言,高校所处地域经济越发达,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就越密切。教师外出企业兼职、授课交流的机会也就越多,越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对于广大经济不甚发达的三线城市的地方高校广大教师而言就缺少这样的机会。

二、地方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综合分析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高校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得好的高校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政府指导、各地方高校整体规划,建立、健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价等工作中设置相应的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指标和要求。将各高校重心从传统的学历培养转到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上来,迫使各高校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方面下工夫。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引导企业接纳高校师生从事实践教学活动,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提供平台。各地方高校应制定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应该从经费、职称评聘、教师考核等各个方面向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倾斜。通过完善并执行有序的规章制度使得青年教师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各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教学竞赛、公开示范课等方式营造教师之间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3]。同时青年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相互交流、学习,有利于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变教师自我提升被动为主动

在考虑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可行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制定教师考核规章制度,例如要求青年教师每两年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实习;新进教师必须到实验室工作一年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应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给予警示、经济收入惩罚等方式迫使青年教师重视并积极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教学能力强、注重自我学习提升的青年教师可以在职称评聘、经济待遇、个人荣誉等方面给予激励,更好的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

学校应加强与本地企业在科研开发、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合作、人才输送等领域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这既是高校社会服务功能自身的要求;也是其提升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中一定要定位好校企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形成互补、互利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长久,才会不断的扩大合作的广度,进而真正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广阔的优质平台[4]。

(四)充分利用好实验室等校内平台各资源

要充分利用、挖掘校内资源的潜力,实验室、实训中心既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场所,也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广大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室建设规划编制、实验项目开发、实践教学、科研、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学生竞赛辅导、等途径来积极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平台因为是学校直接管理的,所以在协调和使用方面具有十分便利的优点。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把他作为一个单一的实践教学场地来看待。

(五)加強教师的外出交流学习,克服地区局限性

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外出交流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唯有见多才能识广。只有走出去与其他高校、实习单位、行业领先企业加强联系才能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实践教学能力。这一点对于地处落后地区的高校更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限制。

青年教师是各高校的未来,他们能否顺利地成长起来关系到各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要把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多方努力,共同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各高校要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倾斜,为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机制上的保障。青年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自我提升的意义和迫切性,不断学习,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孙道远.国外职业院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J].中国教育报,2007-03-01:4.

[2]熊文林,丁文霞.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2-35.

[3]李海.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70-72.

[4]谭平,封烨.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瓶颈与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11,(12).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培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