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溪山:拄着拐杖谱写戏剧人生

2016-02-03庄河水

百姓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拐杖剧团福建省

庄河水

出身农家的姚溪山,今年74岁。虽然他从童年开始因病致左腿残疾拐杖不离身,初中毕业就回村当生产大队的统计员兼文书,后来却成长为福建省龙海市芗剧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40多年来,他先后创作了100多部剧作,其中芗剧《双剑春》、《侨女英魂》、《侨乡轶事》等7部剧作,曾参加全国、华东地区、福建省戏剧会演并获得大奖。至今,他创作的剧目由龙海芗剧团上演数千场,漳州、泉州、厦门等地芗剧团,也都排演过他创作的剧本。这个闽南知名的乡土戏剧家,是怎样拄着拐杖谱写出令世人称颂的戏剧人生的呢?

8岁时因病左腿致残,风雨无阻拄着拐杖上学

1942年9月27日,姚溪山出生在福建省龙海县九龙江畔的溪乾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天真可爱。村里人都说:“这孩子长大一定有出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50年,8岁的姚溪山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厄运突然降临到他身上。因罹患骨结核病,他在床上一躺就是3年。当时,姚溪山家境贫寒,父母无钱送他上医院诊治,只好用土方土法治疗。土方土法不灵了,母亲就去求神拜佛,可是还是不灵。眼看病情日趋严重,幸亏驻村土改工作队请来了医生,使姚溪山保住了生命。从此,姚溪山落下左腿残疾,走路离不开拐杖。

在村干部的关怀下,11岁的姚溪山拄着拐杖又继续上学。为了争取好的学习成绩,他每天总是提早到校自习。有一次,他冒着狂风暴雨去上学,途中不慎摔伤了,虽然身上磕得鲜血直流,但是他仍坚持到校上课。

尽管姚溪山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生,但每当下课或课外活动时,他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打球、跳橡皮筋,自己心里就像挂着一块铅似的,沉重极了。有一回,他又坐在课桌前发愣:“我长大怎么办呢?”老师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给他讲述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如何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这个动人的励志故事,给姚溪山很大启迪,使他懂得“残”不等于“废”,只要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什么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

从此,姚溪山更加刻苦读书。无论严寒酷暑,还是路滑难行,他总是拄着一根拐杖,风雨无阻坚持上学。放学回家,他就捧起课外书,经常看到三更半夜。他还经常利用星期日,从溪乾村坐小船到县城,去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看书读报。

书籍如同智慧的琼浆,浇灌了姚溪山的心田,开阔了他的视野,给他以无穷的精神力量,也使他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比同龄人更突出的文学才华。高小毕业时,姚溪山已在报纸上发表了10多篇作品,成为乡里小有名气的“小诗人”。1958年,乡里组织群众大写民歌,姚溪山一口气写了30多首,有的还被当地报纸选登。

初中毕业后回村当统计员兼文书,10年后靠丰硕的文艺创作成果成为专职编剧

1961年,姚溪山初中毕业,当时生产大队正缺文书和统计员。他自告奋勇,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一人干两份工作。工作之余,他坚持读书、写作。当时,大队办了个俱乐部,成立业余“歌仔阵”演唱芗剧,请外地师傅排演旧歌本《唐伯虎点秋香》。姚溪山心想:“为何不唱新戏?应该用社会主义新思想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于是,他萌发了写戏的念头。

后来,姚溪山绞尽脑汁写了一出小戏《丰收之后》,可是由于他不懂芗剧的韵律,结果唱歌、拉弦、打鼓闹了个“三不和”。

初战告败,姚溪山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不耻下问,虚心拜芗剧一代宗师邵江海老人为师,弄明白芗剧的唱词要用闽南话的方言写,还要讲究押韵合辙。于是,他潜心跟邵老师学习芗剧的语言艺术,掌握方言八声的韵律特色和方言俚语的运用技巧,并学会了唱芗剧曲牌。不久,姚溪山成功改写了《丰收之后》,在村里演出一炮打响,到县城演出还得了奖。姚溪山兴奋极了,写戏的热情更高了。他根据村里一位劳模的先进事迹,又创作了一个快板,荣获“福建省业余创作优秀奖”。上个世纪60年代,姚溪山还创作一部芗剧大戏《龙江风雨》,演出后深受观众好评。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姚溪山,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讴歌家乡的新人新事。他在家乡生产大队工作10个春秋,先后为村芗剧团创作了一部大戏和200多个快板、小演唱、小芗剧。其中有10多项作品在省、市、县获奖。1965年,姚溪山创作的独幕话剧《闯关》,被选送参加福建省农村业余话剧创作会演,受到观众的赞赏。

1971年,姚溪山被正式调入龙海县(现龙海市)文宣队(县芗剧团前身)当专职编剧。一上任,领导就交给姚溪山创作芗剧大戏《东海渔歌》的任务。为了写好剧本,姚溪山拄着拐杖,深入当时闻名全国的石码渔业大队体验生活进行创作。有一次,渔船到惠安崇武渔场作业。姚溪山辗转到了惠安崇武。当时,渔船正在港内避风,姚溪山不愿呆在旅社休息,坚持乘小舢板上船。登船时,因拐杖被网绳绊住,他差一点掉进海里,幸好被身旁的两位渔民拉住。当天晚上,姚溪山在船上开了座谈会,倾听渔民讲述在海上捕鱼的故事。

姚溪山拖着残腿,跟渔民在海上同甘共苦,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后来,大型芗剧《东海渔歌》演出大获成功。渔民们拉着姚溪山的手,啧啧称赞道:“看了《东海渔歌》这出戏,我们也看到了你热爱生活、热爱渔民的一颗真心!”

通过创作《东海渔歌》的历练,姚溪山坚定了要当好文艺工作者,就要努力深入生活的信念。此后多年,他不顾身体残疾,拄着拐杖先后到石美、罗坑、黎明等村蹲点,跟农民促膝谈心,和农民交朋友,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戏剧创作的营养。

40多年笔耕不辍创作100多部芗剧作品,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省残疾人先进个人

1990年12月,厦门音像出版社和厦门电视台联合组织电视摄制组,拍摄由龙海芗剧团创作演出的《信义亭》、《王侯泪》等3部古装电视戏曲片。当时,姚溪山是剧团党支部书记,又是3部戏的编剧。因此,他每天都要与电视导演商讨拍摄事宜,具体协调演员、乐队、灯光、布景等方面的工作。他既要管理拍摄现场,又要安排后勤生活,忙得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工作,摄制组顺利拍完了两部戏。当第三部戏开拍时,姚溪山突然发作心脏病。姚溪山的妻子闻讯赶到拍摄现场,哭着对他说:“你千万要保重身体,剩下半条命的人,再把半条命丢了,我和孩子怎么办呀?”20多年前,爱人冲破世俗偏见和家庭的阻挠,与姚溪山结婚。多年来,姚溪山全身心投入到芗剧创作中,是妻子含辛茹苦支撑着这个家。“我真的不能让这个家垮了,不能让爱人下半辈子没有依靠呀!”想到这里,姚溪山无言以对,以被蒙头让眼泪往肚子里流。可是翌日一早,姚溪山病情稍微稳定,又赶到拍摄现场坐镇指挥。后来,这3部芗剧电视片在厦门电视台播出,好评如潮……

1993年,姚溪山创作的古装芗剧《疯女恋》,被福建省文化厅选为第十九届戏剧会演的入围剧目。同年8月,他奉调到福州修改剧本。当时,正值盛夏,福州气温在39℃左右。为了给剧团节约开支,姚溪山住在没有空调的招待所房间。招待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你是剧团的头头,又是剧作家,怎么能住这房间呢?”对方提出要给姚溪山调换有空调的单人房间,被姚溪山婉言谢绝了。就这样,姚溪山挥汗苦干12天,终于把剧本改好了。后来,这一剧目获得了省戏剧会演二等奖。

1995年,姚溪山创作的现代芗剧《侨乡轶事》,获得了福建省现代戏剧征文一等奖。

1996年7月,《侨乡轶事》晋京演出,大获成功。后来,此剧剧本还获得华东“田汉戏剧奖”创作一等奖。

多年来,忘我笔耕,努力为人民奉献精神食粮的姚溪山,获得许多荣誉。1988年至1989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龙海县劳动模范”;1990年,他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残疾人先进个人;1995年,他当选漳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被评为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他被选拔为漳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他被评为国家一级编剧;2008年8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发行《姚溪山剧作选》。

2013年5月24日,姚溪山应邀出席在台湾成功大学举办的台闽民间戏剧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这次研讨会上演讲。

40多年来,姚溪山已创作了100多部芗剧作品。现在,姚溪山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还担任龙海市残联副主席和漳州市剧协常务理事。他仍在笔耕不辍,致力于他深爱的芗剧事业……

猜你喜欢

拐杖剧团福建省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爷爷的多功能“拐杖”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