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灾难片还有多远?
2016-02-03
阙政
美国密歇根州暴风雪过后被冻住的灯塔。乍一看这些图片,让人还以为是灾难电影《后天》中的场景。
上个周末,上海速冻,全国冰封,100年来所未遇的严寒侵袭而来,不由得教人联想到灾难片《后天》里,速冻了的纽约城。当异常天气频繁光临地球,我们离灾难片还有多远?
地球的800万种死法
每年,至少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地球总是要面临一次毁灭的。至于毁灭的原因么,每次都不同——冬雷震震、夏雨雪、核试验、龙卷风、巨浪、洪水、大雾、病毒、陨石撞地球、山崩地裂、变异物种、不明外星生物……总之,地球有800万种死法。
影评人木卫二把好莱坞灾难片统称为“美式灾难全家桶快餐”。还记得海外片刚刚获准引进的上世纪90年代中叶吗?我们印象最深的第一波引进片,还是学校组织集体观看的?那就是全家桶的前奏:《未来水世界》(1995)、《龙卷风》(1996)、《天崩地裂》(1997)……
早在默片时代,好莱坞电影里就有了灾难片的雏形《火灾》。到1930年代,还拍了彩色有声灾难片《大洪水》(1933)、《火烧旧金山》(1936)——看名字就能猜到灾难的源头。
后来能称为“全家桶”,自然是因为千方百计毁灭地球——《彗星撞地球》(1998)、《陨石大冲撞》(1998)、《纽约大地震》(1999)、《后天》(2004)、飓风袭击美国(2004)、迷雾(2007)、急冻末日(2009),直至最近几年的《2012》、《星际穿越》……
从花样百出的灾难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从最荒蛮的远古,到最时髦的好莱坞,其实并没有多大改变。
自然灾害、气候异常,是最常见的恐惧源。《未来水世界》想象了一个未来的2500年,彼时两极冰川大量消融,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只能在水上生存,进化出腮和鳍。而《后天》讲述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冰天雪地,极度严寒。《2012》的末世源于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玛雅人的预言即将实现,人类遭遇灭顶之灾。《星际穿越》和刚刚上映的《火星救援》,则是地球人准备放弃无法拯救的地球,另谋殖民其他星球的新生路。看过《星际穿越》的观众一定记得地球末日黄沙遍野、农作物枯萎的惨景。但贸贸然跑到火星上种土豆,也够惨淡的。
恐惧大致相同,有意思的是,各国因为面对的自然灾害不同,恐惧的方向也会有微妙的变化。
比如冬天能冷到零下50度的加拿大,经常会拍极寒题材灾难片:《瞬间极寒》《零下273度》。而海啸多发的印度洋沿岸,常常被作为海啸电影素材:《海啸奇迹》和韩国名片《海云台》就取材于此。
作为地震多发的岛国,日本对世界末日的想象往往集中在:山崩地裂(《东京震级8.0》)、被水淹(《日本沉没》)。二战后,核战的时代阴影也被银幕忠实表达:东宝映画1954年开始推出的《哥斯拉》系列,主角怪兽就是核辐射下的变异产物。
而在中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1979年就拍摄了以此为题材的灾难片《蓝光闪过之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2009年也有《惊天动地》问世。当年的唐山大地震也再度获得追悼,被接连拍成了《唐山大地震》(2010)和《大太阳》(2011)。
《星际穿越》
灾难片其实都是家庭片
灾难片曾是救世英雄频出的类型。银幕上的好莱坞硬汉,凯文·科斯特纳、皮尔斯·布鲁斯南、布鲁斯·威利斯,那些年在我们的记忆里大都是救世英雄的化身——众人皆慌乱他独醒。
有人说,好莱坞的所有片种,归根结底都是家庭片。当救世主不再一人独大,观众更喜欢从灾难片中看到的是普通人。而能够抛开文化差异全球卖座,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灾难片蕴含的价值观其实最主流。
《2012》《海啸奇迹》《星际穿越》,表面上有庞大的特效预算,末世感震撼扑面而来,背地里却都是弘扬家庭观念的主旋律——有人戏称《2012》的救世秘密,不是中国西藏的诺亚方舟,而是一个会开车的老公,和一个会开飞机的前夫。而《海啸奇迹》里娜奥米·沃兹一家人的互寻互助,也不知打动了多少观众。《星际穿越》呢?说到底还是父女情,就像《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最初想表达的其实是祖孙三代的传承。就算是现在已经越来越演变成搞笑动画片的《冰河世纪》,第一部诞生时,也是一部讲述冰河期动物守望相助的温情动画。
有了温情作为基调,再配上地球末日的种种撼人特效,才是好莱坞灾难片通行全球的密码。如若没有主流价值观作为支撑,好莱坞的“美式灾难全家桶快餐”会变成什么样?——看恶搞片《世界末日》(2013)就知道。
在这部号称大明星版的《世界末日》里,明星全都真身出演:詹姆斯·弗兰科演詹姆斯·弗兰科,克雷格·罗宾森演克雷格·罗宾森,艾玛·沃森演艾玛·沃森,蕾哈娜演蕾哈娜……这么多大明星聚在一起,就为了遭遇各式各样的末日击打——先是外星人、火山、地震,再是变异人、怪物、食人族。表面上无厘头,实际上则把好莱坞惯用的末世套路全来了一遍。最后的结局:好人能被一道光吸上天堂,头戴天使光环,心想事成,也讽刺了一把灾难全家桶背后的主流温情价值观。
《未来水世界》
《后天》
美国人严寒中玩出的牛仔裤游戏。
《龙卷风》
一切天灾都是人祸
然而,银幕上也并不都是假的。除了折射人类内心对于末世的恐惧,许多灾难片都有源有据——不只是艺术想象,还是现实危机的映照。比如日本的《东京震级8.0》就在片头声明:许多场面都经过多次模拟实验。
最近,霍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科技的进步正为人类创造“新的歧途”。核战争、全球变暖、基因改造的病毒将会成为人类在未来面临的艰巨挑战。
一切天灾,都是人祸。自带针砭体质的长命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大电影,就曾把整个小镇都笼罩在一个透明圆环里,因为附近的核废料和垃圾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这个圆环后来被美剧《苍穹之下》照搬过去,成为人类自毁的象征。
2007年,戴维斯·古根海姆导演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对象,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他同时也是一个知名的环保人士。影片拍摄了他对于环保方方面面的努力,在全球1000多次的演讲(包括在清华大学)。片中的一串英文字幕也因此流传很广:In fact, you can even reduce your carbon emissions to zero.(实际上,你甚至可以把你的碳排放量降到零。)
如果说《难以忽视的真相》是正面提醒,那么BBC拍摄的“伪纪录片”《世界末日》,就是一种反讽。片中,科学家信誓旦旦保证,对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不会产生足以毁灭地球的能量。还口口声声说:假想灾难场面是因为媒体喜欢、电影和娱乐业喜欢,其实并不会造成多大灾难。结果话音刚落,灾难转瞬降临,屏幕上一片漆黑,只剩下两个大字“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