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歌曲的意境美

2016-02-03赵续亮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北方音乐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族性艺术歌曲意境

赵续亮(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



中国艺术歌曲的意境美

赵续亮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开始在我国发展,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西方艺术歌曲先进的创作技法,又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性,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审美特征中国艺术歌曲。本文主要从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的意境以及旋律创作的民族性,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美学意境进行论述。

【关键词】艺术歌曲;民族性;意境

艺术歌曲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属于19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抒情歌曲的统称。“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盛行的一种抒情独唱歌曲。其特点是歌词多半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有重要地位”。这是“艺术歌曲”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的定义。艺术歌曲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属于19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抒情歌曲的统称。享有“艺术歌曲之王”美誉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使艺术歌曲的地位提升到了与歌剧、室内乐、钢琴曲等体裁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艺术歌曲获得崭新的风貌。《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是舒伯特1814年以歌德的《浮士德》中的诗篇写成的,该歌曲的问世标志着欧洲艺术歌曲的确立。再此之后,经过舒曼、勃拉姆斯等众多作曲家的不断发展,艺术歌曲以其完美精致的结构、严肃深刻的主题,和先进高超的作曲技巧,在近代西方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采用的是经典的诗歌,这就使得歌曲赋有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其次,艺术歌曲的旋律线条清晰,和声织体丰富多样,节奏精彩自由,使得词曲达到了高度的融合。而且艺术歌曲最大的特点是伴奏乐器是钢琴,这也是艺术歌曲的评判标准之一,钢琴伴奏的运用使得音乐与人声相得益彰。

一、中国艺术歌曲歌词的意境美

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采用具有较高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古代诗词,以及当代文人和诗人创作的白话体新诗歌。音乐与诗歌相互融合不仅使歌曲显得优美抒情,而且还更加具有文学性,例如:黄自于1933年创作的歌曲《花非花》,选用的就是白居易的同名诗词所作;刘雪庵的《红豆词》的歌词选用的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唱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赵元任根据文人刘半农《扬鞭集》中的一段作为歌词运用中国传统技法创作的艺术歌曲……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是根据艺术创作规律总结出来的实践成果。从“情动于中,故行于声”“变风发于情”的古代起,中国美学一直强调情感是艺术的内在生命,始终将意境视为艺术深层次的美。因此,讲“意境”,论“意兴”是歌诗创作的灵魂。中国艺术歌曲注重追求音乐的含蓄深远意境,如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歌词: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恨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歌曲曲调清新优美悠长,运用质朴的语言表面上抒发了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爱情的坚贞信念,然而这首曲子创作于大革命失败以后,青主借此诗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思。所以青主的这首《我住长江头》中表达的爱并非恋人之间的小爱,而是对革命战友,对民族的一种博大的爱。因此,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通常借助诗歌来营造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二、中国艺术歌曲旋律的民族性

艺术歌曲也是依靠旋律来完成人类心中复杂情感的表达。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经历了借鉴模仿和探索实践的曲折过程,在借鉴西方先进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又结合了中华民族自身的民族特性,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为中国艺术歌曲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运用民族调式与音调进行创作,使旋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流畅、自然的基础上能够在作品中反映民族的生活、情感,体现出民族的神韵。从早期的赵元任、黄自、萧友梅等就将无声调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民族性作为创作艺术歌曲的基本艺术风格,一直到当代,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性都有鲜明的体现。

赵元任在歌曲创作中,并没有对欧洲音乐创作技法进行单纯的模仿,他把民族的审美习惯与西洋音乐创作的经验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且尝试运用中国化和声进行伴奏,积极探索具有我国民族特性的艺术歌曲的创作规律。他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其调性布局为E-B-E-e-G-e-E,这种采用西方大小调的调式布局与大小调转调,该曲的和声与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调的钢琴伴奏织体融合到一起,使旋律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

作品《长相知》是石夫的一首引用古代诗词为其歌词的作品,这首歌曲的钢琴部分较为简单,多为八度的平行走向,二度、五度叠置的和弦,表现了内心的平和和自然的空旷。运用倚音,凸显了后音的长度,像古代人们对诗歌的朗诵。全曲像一幅水墨画,从审美角度来说,它比较符合老子“大音希声”的审美观点,音乐之外的意境更另人回味,仿佛“音有尽而意未绝。”

三、结语

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一直深受儒道两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审美上注重追求和谐统一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中国艺术歌曲的意境追求的是淡泊、含蓄,给演唱者以及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以此带来情感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Z].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Z].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4).

[3]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Z].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赵续亮,(1990—),汉族,江苏徐州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音乐美学。

猜你喜欢

民族性艺术歌曲意境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艺术歌曲流行唱法对艺术歌曲发展的影响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