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社会化实践研究*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化主体生态

柳 述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高校大学生社会化实践研究*

柳 述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面临着创业教育供求总量不平衡、创业生态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活动需要、创业文化不足以催生大学生创业选择等主要矛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下,这些矛盾短期内很难全面解决。实施勤工助学企业化建设对创业教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创造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创业教育的自给自足;打造创业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适应创业生态;搭建创业文化桥梁,催生大学生创业选择。这些促进作用的实现,不是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而是依靠高校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所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勤工助学企业化建设的实施策略主要有:整合校内外资源,创建勤工助学经济实体;以文化管理为纲,塑造勤工助学企业品牌;确立大学生主体地位,实施实践育人。

高校大学生;社会化;勤工助学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得到广泛开展,形成这种局面,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下,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短期内难以破解,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选择与发展不容乐观。高校勤工助学企业化建设在本质上就是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高校应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创建勤工助学经济实体,构建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有效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化实践遇到的问题

(一)社会创业生态限制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

高校大学生所面对的创业生态主要由指政府、企业、高校等相关主体要素构成,并要强调各主体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和帮助。创业生态从体制上、措施上、制度等上为高校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国外创业生态较好,比如在美国硅谷,这里的创业生态为创业者降低了创业门槛,提高了创业效率。而在中国创业生态环境下,由于侧重于政策优惠,而非创造良好的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生态,导致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给那些羽翼稚嫩高校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诸多阻碍和迷茫。

(二)创业文化欠缺

目前,我国社会的大生态所形成的创业文化,不足以催生高校大学生创业。在我国传统文化情景下创业文化并不是主体文化,而创业文化所体现出的追求财富、创造价值、实现个人需求、个人价值体系是传统文化所欠缺的。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缺乏开创事业的勇气、心理、以及价值观。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创业已变成大众活动,并非只是精英的活动。

(三)创业观念不成熟

在我国传统的创业文化背景下,真正具备创业意识,拥有创业素质,具备创业能力,并勇于付诸创业行动的创业者是少数。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高度经济发达的地区的人们包括高校大学生具有高度的创业认同、创业行动。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在讲究传统之道的文化背景中,创业文化仍然是失业了才创业。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中国家庭的观念依旧是上大学,拿铁饭碗。但却远非是创业,不承担风险,不愿意独自打拼成为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普遍特征。

二、高校大学生提升创业成功率的对策

(一)帮助高校大学生创建实体

为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要帮助高校大学生创建实体。比如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初步实现大学生实体的完成,在类似实体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不断提高,而且通过这种实践能力的积累,可以逐步提高高校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能力。学校可以为创业活动提供学分制和弹性学年制的制度保障,为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为此,高校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帮助高校大学生创建实体。由专门的组织结构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和组织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的管理体制。学校要调动高校资源肯于为勤工助学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场所,划拨专项的高校大学生实体启动资金。高校大学生也可适当吸纳校外企业资源,通过联合的方式,联合建立企业。

(二)强化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品牌的培育

社会和高校要帮助高校大学生强化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品牌培育。帮助创业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创业企业的品牌进行培育,塑造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形成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特有的品牌形象、无形资产。这种品牌培育要深入到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文化理念、行为习惯等中。通过企业品牌的培育,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三)确立高校大学生创业主体地位

高校大学生创业实体企业,在经过一定的培育之后,要能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创业实体企业,就必须成为真正的主体。因此,必须确立高校大学生的创业主体地位。逐步要让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负的主体。如果不这样,那么就不是真正的创业。高校要给予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在组织体系上的主体地位,予以最大程度的工作激励,促使他们主动地开展创业实践。

[1] 盛友兴,洪黎.社会力量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化途径——以重庆市社会实践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01:165-168.

[2] 魏友伯,杨冬凯,彭光芒.基于校园文化特性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践途径探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9-123.

[3] 杨玉凤.实践教学在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兼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模式选择[J].龙岩学院学报,2008,02:92-96+120.

[4] 高原,刘明,刘京晶.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0,10:234-235.

[5] 刘洁.论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09:121-122.

辽宁省社科联课题《高校创业平台的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平台研究》研究成果(LI5DSH004)

猜你喜欢

社会化主体生态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生态养生”娱晚年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