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2016-02-03李仕
文 | 李仕
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文 | 李仕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题邻居》唐 于鹄
城市如同森林,人们毗邻而居,光怪陆离的灯光,闪烁在每个水泥格子间,有一种明媚却艳丽的孤独,人们不会分享自己的心事,但或许会分享一些资源;人们也尝试着奉献友好,却常常收获警惕;人们交换情感,但又需要分离;人们渴望亲密,却总是迟疑。究竟是为什么,让咫尺之间的邻里,隔上天涯般的距离?
为了本期《珠海》杂志专题,记者走访了许多片区,从淳朴的淇澳岛、温情的狮山社区,到友好的南湾、熟悉的横琴新区。采访了林林总总的人,看到了城市衍生出的诸多现象,似乎人们对待邻居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虽然情份方面稍显寡淡,但渴望靠近的心却很强烈,毕竟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里,温情总是被人们忽略却又向往的东西,也恰好是邻里之间最需要、最舒服的温度。
日渐疏远的邻里关系,永远不是主动选择的,它们被社会洪流推举浮沉,是时代进程阶段中的结果。我们能与多人建交,拥有各类型的情感,那么邻居则显得并不那么重要,毕竟一切家居琐事都有物业打理,情感维系又有性情相投的朋友,何必花费时间去做一些看起来毫无用处之事?在如此现实的当下环境。
人性里包含多种元素,在当下如此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得以释放天性。因此有些人与邻居亲密无间,彼此分享一切美好;而有些人则与邻居互不相识,并不希望得到邻里间的打扰;还有些人很想靠近邻居,却因太小心翼翼而变得畏手畏脚。其实无论我们用何种方式与邻居相处,都能得到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因为爱是相互的,距离也是相互的。
邻里关系从来没有一个应有的标准,仿佛与时代的意识形态更为契合,当人们更多地关注于本身、沉溺于自我世界、有固定的交友圈、拥有很多可供选择的资源时,恰恰会忽略我们身边的邻居,距离如此相近,生活又如何不会息息相关?但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拥有的柔软内心,终将意识到这共生的一切,也将融化冰冷与胆怯,邻里间的距离可以很远,也可以很近,每个人都靠近一些,释放友好与善意,那邻里间的咫尺天涯,也不过是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