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声乐在音乐高考中如何发挥民族声乐的优势
2016-02-03旷燕琼台山市华侨中学广东江门529200
旷燕琼(台山市华侨中学,广东 江门 529200)
论民族声乐在音乐高考中如何发挥民族声乐的优势
旷燕琼
(台山市华侨中学,广东 江门 529200)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时间很长,经过多年的发展日益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民族唱法表示我国民众依照自身体现出的审美习俗,和我国实际情况有密切的关系,依照汉字咬字归音的特色,在大部分戏曲唱腔以及传统歌曲的前提上,增加全新的音乐元素以及演唱方式而产生的,其是我国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民族民俗性特色非常明显。实际上,从出现一直到现在,国内高考中的民族唱法演唱特色就可以被划分成民歌、戏曲以及曲艺风格,现在高考中又增加了吸收国外唱法的民族新风格。上述风格是互相作用的,不断发展的,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一起展现出我国艺术类考试唱法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音乐高考;民族风格;戏曲风格
一、民歌风格在高考中的优势
民歌唱法和民歌形成以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出现在我国民间,形成以及发展的根基就是最广大的群众,民歌唱法源自大众劳作,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工,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民族唱法。我国地区宽广,不同民族都有独特的审美要求、文化环境以及生活习俗,所以其创作出的音乐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南方区域的民歌通常非常的委婉、柔和、朴实、美妙,我国北方区域的民歌就更加宽旷、清亮、豪迈。上述各种风格以及特点的音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唱法,充分的展现出国内民族唱法的多样化。民歌唱法,现在被划分成两个种类:自然真声唱法以及真假声结合唱法。前者一般出现并使用在平原区域,全部用真声进行演唱,音域并不宽广,就像我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上述唱法非常的自然、朴实、醇厚,其内容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因为其受到生活的熏陶,因此得到了众多艺术院校的认可。
二、戏曲风格 在高考中的优势
国内戏曲艺术的发展时间很长,有很多民歌都是源自戏曲。戏曲特殊的咬字以及节奏,为民歌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根基。因为国内各个地区以及民族语言特色、地理氛围、风俗习俗以及音乐特色,让戏曲演变成多种风格的唱腔等。昆山腔可以被分为南昆以及北昆,演唱主要使用真声,是非常缓慢柔和的,体现出朴实凝重的特色。弋阳腔演唱大部分使用真假融合的方式。风格清亮,主要包含川剧、赣剧等剧种。梆子腔大家非常了解,包含河南豫剧等,演唱大部分使用真假声融合方式,风格清亮、欢快、高亢、明亮。另外也有的唱腔非常的连贯、温和、婉转,以真假声融合演唱为重点,包含京剧、闽剧等剧种。上述戏曲重视自己的地方特点,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同样戏曲唱腔依照自身行当以及行当里面的人物划分成不同的人物角色,比如:老生、小生、老旦、青衣、花旦等。因此戏曲风格的音乐在我国民族声乐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发展优势。戏曲是国内民族声乐取之不尽的发展源泉,在众多的高校声乐发展中都把戏剧风格的民族音乐看做重点的培养对象,因此艺术考试可以吸收借鉴戏曲元素,在考试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不断的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也给国内音乐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三、民族唱法风格在高考中的优势
民族唱法是如今发展非常迅速的艺术种类,也有非常长的发展时间。在最开始的时候一般以民间说唱为重点,然后又吸收了我国戏曲艺术元素以及演唱特色而形成独特艺术表演类型。曲艺和歌唱类艺术方式不一样的是,其要利用说、唱以及合适的形体动作来演绎以及讲述故事内容,体现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体现独特的环境以及气氛。进行比较之后,其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艺术,表演难度非常大,对表演人员也有非常多的标准。曲艺说唱全面融合说、唱、弹、舞,需要相关人员的格外关注,音域并不宽广,然而其音色需要保持统一。民族唱法大部分使用本嗓来演绎,吐字要非常的精准,行腔温婉含蓄,身体各部分也要全面的配合,才可以体现出曲艺自身的魅力。所以,在声音表现力以及魅力上,民族唱法在高考中有自己的优势。同时民族唱法需要更多的吸收国外音乐中的优点。
四、借鉴了西洋法的新风格在高考中的优势
国内高考中民族声乐的演唱特色、审美特色使其在艺术考试中占据一定的优势特色。现在民族声乐演唱一般包含 “声音、 情感、 唱字、 韵味、 气质”,考试人员在演唱的时候需要关注其是否融合在一起,自身是否充分的使用各种演唱方式等,最后体现出自身的特点。现在,西洋唱法在我国发展前景很好,学习美声唱法的人也变得更多。这里面歌剧影响力就更大。我国高校中慢慢把外国歌剧放到了国内舞台来进行创新,另外我国民族各民族文化相融合,展现出我国独有的特色。国内高校就把国外歌剧《爱的甘醇》和河南本地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变成了现在的《爱的甘醇》,其在我国大部分专业戏剧比赛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成绩。如今出现了很多体现出我国特色的作品,然而其结构却变得非常的繁杂,难度也逐渐增加,所以在演唱的时候需要吸收部分美声唱法的技巧以及方式,才可以很好的诠释我国作品。现在吸收的内容更多,美声唱法以及民族唱法有了更多相似的地方,甚至到最后两者的差异越来越小。上述唱法也都被我国民众及各大艺术院校所认可以及喜爱。国内民族唱法在吸收西洋唱法以后,不只留存了非常独特的民族特点,还融合了国外元素以及特点。
国内外相融合,就变成了全新的演唱方式,因此其被叫做民歌新唱。现在大部分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都使用了上述唱法。根据之前分析,高考考试中学生在演唱民族声乐需要全新的动力与多样的音乐元素。国内地域宽广,各个民族以及区域都有独特的民族音乐,体现出独有的个性。学生在演唱他们的作品时,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体现创作者的内心感情,传达作品隐藏的形象和感情。所以,随着国内高校对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的变化,学生的唱法也会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同样,以民族唱法为代表的表演在音乐考试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辉.关于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1998.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以女声为例[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4]丁雅贤.民族声乐教学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