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跨界歌手引发对美声唱法教学的思考
——以莎拉•布莱曼为例
2016-02-03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张 欣(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由跨界歌手引发对美声唱法教学的思考
——以莎拉•布莱曼为例
张 欣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越来越多的跨界歌手和跨界音乐的出现,对传统的美声演唱形式进行着巨大的冲击,单一的唱腔和单调的表演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作为一名高校声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美声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本文以著名跨界歌手莎拉•布莱曼为例,从演唱技巧、形体表演、歌曲选择、时尚包装这四个方面来阐述美声唱法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古典跨界;时尚元素;多元化;声乐教学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古典跨界音乐(Claasical crossover)女高音歌唱家,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舞蹈演员出身,因演唱音乐剧而闻名。1981年出演了安德鲁•洛伊•韦伯的音乐剧《猫》让人们认识了她;1985年与多明戈一起合作的《安魂曲》获得了格莱美最佳古典新艺人奖提名;1986年出演音乐剧《歌剧魅影》女主角,其首演录音原声专辑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张。在90年代初期逐渐离开音乐剧舞台,开始个人音乐生涯。1992年与何塞•卡雷拉斯演唱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Amigos Para Siempre》;1996年与安德烈•波切利演唱的一曲《Time To Say Goodbye》在全球创下超过1500万张的单曲销售记录。之后莎拉陆续发行了一系列古典跨界专辑如《Timeless/ Time to say Goodbye》《伊甸园》《La Luna》《Harem》等,个人音乐销量已突破3000万张,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刘欢演唱《我和你》,成为首位二度演唱奥运会主题曲的歌手。她的歌唱特点就是很自然的将美声与流行巧妙的结合,既有美声的高贵庄重,又融入了流行时尚的音乐元素,让人们在体验音乐洗涤心灵的同时,又感受到了音乐的那份亲切感。这种新的音乐形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在1998年的第41届格莱美奖设立了“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也就是这一年“跨界美声”及“跨界音乐”被正式提出,这种新的演唱风格被正式确立。
相比欧美的跨界美声的发展,我国声乐有着独特的特点。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一般分为美声、民族、流行三种唱法,美声高雅庄重,民族曲调地域特色鲜明,流行浅显易懂。在声乐表演中,歌唱者也试图努力表达出各种不同风格唱法的独特魅力,声乐教学中也颇为注重唱法的专业性教育。而在现实社会中,跨界演唱的现象也是越来越普遍。例如美声歌手翻唱一些流行歌曲,民族歌手也偶尔尝试演唱美声歌曲,很多流行歌曲中不断融入美声或者民族的风格等,无不体现出三种唱法的融合及声乐表演发展的趋势。跨界美声演唱主要包括美声唱法对流行音乐一些特点的借鉴与融合,类似欧美歌坛的跨界演唱形式,现阶段我们习惯称之为美通唱法;另外在我国还有美声对民族歌曲演唱的借鉴,主要是指在保持美声唱法基础上, 结合中国语言的吐字、演唱技法,演唱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我们习惯称之为美民唱法。跨界美声除具有古典美声唱法的一般艺术特性外,在演唱方法上要比古典美声更加自由,不会被古典美声唱法的规范性所约束。这种演唱特点也特别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在跨界音乐不断冲击的下,我们应该对传统的声乐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对流行音乐的借鉴和时尚元素的运用将会把古典音乐带入一个新的境地,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演唱技术的融合
我国传统的美声教学大多强调头声和混声,气息多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讲究上下声区音色的统一,声音集中要有穿透力,当然这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任何一种歌唱形式的基础,在我们打好这些基础的同时,应当尝试一些流行演唱技巧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不同的演唱风格。例如流行演唱的语言较口语化,咬字较为靠前,我们可以尝试训练靠前和松弛的咬字;另在共鸣训练中加强胸声区的训练,使声音更加结实和真实;流行音乐演唱中多用到轻柔的气声,气声并不是不用声带的声音,而是在一定量的气息控制下的轻混声,这就要我们在传统的声带拉紧闭合挡气发音的美声唱法训练中,加入放松声带,用气息支撑发音的轻混声训练。例如莎拉•布莱曼在演唱《time to say goodbye》这首歌曲的叙述部分时多采用这种气息控制下的轻混声状态,仿佛歌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很亲切又如梦如幻,引人入境,在歌曲高潮部分她大胆的用上纯美声的歌唱状态,拉紧声带,深呼吸的支撑,有力而穿透的高音让人为之一震,所有的情绪在那一刻释放爆发,流行与古典的结合完美的呈现在大家眼前,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二、形体表演的加强
因为演唱美声不仅要有很好的共鸣、强有力的呼吸支撑,更需要有强壮的身体和体力才能更好的传送声音,因此在美声盛行的初期,一般只讲究声音,不讲究形体,所以很多歌唱者身材肥硕,以至于在歌剧表演中,所扮演的人物和自身特点不相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声演唱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赏心,也要悦目。好的舞台形象能给歌者增加更多的魅力。像莎拉•布莱曼是具有舞蹈功底的,每次出场形象靓丽,肢体语言丰富协调,深得人们的喜爱。因此美声学习者在学习演唱技巧的同时也要加强形体表演的训练,正如我国京剧的基本功“唱、念、做、打”一般,一招一式都经过千锤百炼,用眼神和形体来更好地烘托歌曲的意境。
三、歌曲的大胆选择
传统的美声表演多以钢琴伴奏为主,由一位歌唱者站在舞台上演唱的形式呈现,由于美声演唱技巧性强,歌曲多以外国曲目为主,观众如果没有很高的音乐文学修养很难欣赏到其中的精髓,对这种单调的表演形式更是提不起兴趣。我们可以在歌曲的选择上不要只局限于美声古典曲目,可以大胆的挑选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流行的也好,老歌也好,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也好,在保持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融入歌曲的不同风格,比如一些美声歌手用美声为主的状态演唱流行歌曲《暗香》《走向共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个人专辑中演唱了流行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征服》等,还有用美声演绎民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绒花》《映山红》等等,莎拉•布莱曼也曾经用美声的特点和流行曲调的编配演绎了著名古典歌剧曲目《我亲爱的爸爸》,这种跨界的演绎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激发观众的共鸣,让人们在熟悉的曲调中加深对美声的认识和了解,对美声唱法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四、时尚包装的重视
从美声发展到现在,舞台服饰多数还是保持在大蓬裙式的演出服,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美声的演出服也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晚礼服的形式也出现了直筒长裙、鱼尾裙等,但男性依然是黑色礼服,虽然在服装的细节上有所改变,但比起流行歌手的服饰装扮,美声歌手仍然显得单调和缺乏时尚性。应该尝试着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的服饰,既能保持大方得体的风格,又融入一些当下时尚的元素,也可以根据演唱歌曲的风格巧妙地运用一些装饰品,使美声的服饰更加个性化。时尚包装不仅是外表服饰的包装,舞台布置和表演的设计也属于重要的包装。单一的一个钢琴一个歌者的表演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将多媒体运用到舞台设计,歌唱者新颖大胆的表演都是我们应该尝试的新的手段。例如将先进的光影技术运用到舞台,歌者可以在表演中使用一些道具配合自己的演唱等方法都是很好的尝试。笔者就曾经在一次音乐会演出中,看到一位男中音歌唱家在演唱《斗牛士之歌》的过程中加入了一小段当时很流行的韩国的骑马舞,观众反应非常激烈,让人过目难忘。所以时尚的包装也应该是美声演唱者应该思考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时至今日,古典跨界越来越受到瞩目,众多音乐家和表演家的参与也使这个领域变得精彩纷呈,各种唱法之间的交集也越来越多。像莎拉•布莱曼,她代表了广为大众接受的一种古典跨界模式:曼妙的美声,加上流行的编曲,真正让美声变得雅俗共赏。然而,每一种新兴事物的诞生和发展都会伴随一个饱受争议的阶段,古典跨界也不例外。有人则称他们是“另类音乐”,是媚俗之举,并把游走于古典流行两界的音乐家们称作是左右逢源两面讨好的“狡猾的机会主义者”,也有很多人为他们欢呼。然而笔者认为古典跨界既然存在,那就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能够演绎好跨界音乐那是歌唱者的一种能力的表现,更是一种音乐修养的体现,也是我们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多元化人才的必经之路,让我们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这种新兴的事物,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为我国美声演唱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开拓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何颖.多元化的美声跨界唱法[J].学园,2014,(10).
[2]潘振新.歌曲唱法中的跨界[J].音乐,2013,(7).
作者简介:张欣(1978—),汉族,硕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广西艺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美声艺术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D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