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2016-02-03王启然
□ 王启然
“侯外庐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王启然
在《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出版发行之际,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社科处共同主办的“侯外庐学术思想研讨会” 于6月18日在西安隆重举行,共三十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中心主任瞿东林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谷嘉教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大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研究室主任张海燕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苏辉副主编等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发言。与会学者围绕侯外庐史学理论建设的特色和价值、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国逻辑学思想史研究、治学方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兹将会议相关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侯外庐史学理论建设的特色和价值
在开幕式上,张岂之先生首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接着他就侯外庐先生与联共(布)党史的观点差异,并引用白寿彝先生对侯外庐先生的评价,即侯外庐“研究中国历史总是想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中国化,也可以说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民族化”。在侯外庐先生历史研究理论的现实意义上,张岂之先生强调中国社会形态与西方不同,要找到自己的独特的方面,要学习侯外庐先生既遵循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又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学术见解,这样学术传承与学术创新才有可能。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教授 《侯外庐在史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上的贡献》一文,从史学工作者自身的修养、历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历史研究新的生长点如何产生、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侯外庐先生在史学理论与历史学学科建设上的贡献。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谷嘉先生《侯外庐学派梗概》对侯外庐学派的渊源、独特的理论系统、学术成就、传承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二、关于侯外庐与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方光华教授《侯外庐先生论中国历史的特殊道路》指出,侯外庐先生将中国历史视为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结合,依据唯物史观对两者进行了贯通性的系统诠释,并以此揭示了中国历史的独特发展道路。侯外庐先生关于中国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中国历史研究的内容及研究视野的独特见解,为当今的文化自觉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研究室主任张海燕教授《谈谈有关“启蒙”的话题——以侯外庐先生的启蒙思想研究为中心》围绕侯外庐先生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说”,就学术界关于启蒙的话题做了延展性的述介与讨论。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文瑞教授《略论侯外庐先生在历史理论方面的两个贡献》指出,侯外庐先生是现代中国史学领域的大家,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面独树一帜;侯外庐先生的两个主要的历史理论贡献分别是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和土地国有的研究;侯先生的理论贡献,主要来自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与对教条主义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苏辉副主编《外老与〈中国史研究〉杂志》,把在《中国史研究》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侯外庐先生的文章分为侯外庐先生亲自编撰的、同辈悼念侯外庐先生的以及后辈对侯外庐先生的研究心得与学术评价三类,并分别进行了考察,展示了侯外庐先生研究方法的变化及其学术影响。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永志博士《侯外庐对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的研究》从侯外庐先生对封建所有权结构和特点的理论辨析,考察了侯外庐先生对中国封建土地所有权结构的研究主要方面,对侯外庐先生“秦汉以来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是以一条红线贯串着明清以前的全部封建史”学术论断进行细致地分析解释。他认为,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过程中,要打破原来一元垄断的主权模式和法权性格,在财产制度方面摆脱原来的统治支配型的所有权,建立维护所有权主体之间平等人格的平权型所有权。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于佳彬《侯外庐的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就侯外庐先生的逻辑思想史观、侯外庐先生论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历史、侯外庐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史的特色进行论述,概括总结了侯外庐先生以文献学方法、社会史方法、中西比较的方法三个中国逻辑思想史的主要研究方法,阐明侯外庐先生在具体论点、逻辑观以及研究方法方面对于中国逻辑学与研究产生的深刻影响。
三、关于侯外庐的治学方法和学术思想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运辉教授《略论侯外庐先生的治学特色》指出,侯外庐先生治学的最大特色是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西、马融合会通精神,并且生动地体现在他的学术成果中,在其学术共同体中加以自觉践行,他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最具有学派自觉的思想家之一。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张茂泽教授《外来学说中国化的两点历史经验——以侯外庐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思想史学科为例》指出,总结外来学说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有重要意义。侯外庐先生关于外来学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非常丰富,值得学界重视。结合长春出版社新版《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丛书,张茂泽教授概括出两条侯外庐先生对于外来学说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分别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创造性地研究中国问题。
任大援先生强调侯外庐先生是在社会史的基础上把握思想史,对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深入钻研是侯外庐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特色,侯外庐先生对于历史资料的重视也在思想史领域中独树一帜。任大援先生进而提出了四个学术问题,并就第四个问题——侯外庐先生的“异端”思想的影响展开了讨论。任大援先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阐发了侯外庐先生“异端”思想的巨大影响;张海燕教授作补充时提出“异端”最重要的品格是人民性的观点。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袁志伟《〈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与侯外庐先生的学术思想》结合张岂之先生主编、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进行考察,认为,侯外庐先生具有“世界的眼光,中国的立场;客观的整理,批判的审视;哲学的思维,史学的向度;社会史为基础,经济学为依据;学术的探索,现实的关怀”等五个学术思想特点。他对该丛书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也进行了探讨。
四、关于《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
长春出版社人文社科中心张中良主任在《侯外庐:新中国史学界一代宗师——〈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编后》 对《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丛书的出版背景、编辑过程、丛书特色等进行了介绍,认为侯外庐先生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以韧的治学精神创造性地研究中国历史,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史学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长春出版社编辑胡新《论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体系的构建》指出,侯外庐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史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他构建了一个体大思精、气象博大、特色鲜明的学术研究体系。胡新将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体系的建构过程分为准备阶段(20世纪20年代)、探索阶段(20世纪30年代)、成熟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及完成阶段(20世纪40——60年代)等四个阶段,并对每一个时期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以此说明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体系是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建立起来的。
本次学术研讨会从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出发,立足于当代社会的时代需求,突出侯外庐的学术研究与理论贡献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化、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在《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丛书出版发行之际,对侯外庐关于中国文明进路、早期启蒙、土地制度、史学理论与治学方法的论说加以再认识,这对继承前辈学者学术成果、推进中国思想史与中国历史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