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党报主题宣传如何出新出彩
——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为例

2016-02-03张记合

传媒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北京日报新意版面

文/张记合

地方党报主题宣传如何出新出彩
——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为例

文/张记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主题宣传任务不少,如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这种主流宣传如何出新出彩?如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如何有助于结合基层实践、推动贯彻落实?在这方面,各地党报都做了全力宣传和特色报道,效果良好。

有中央领导评价说,“《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是全国地方党报理论版中办得最好的”;报业不少行家评价说,“《北京日报·理论周刊》走出了一条理论宣传的新路,是理论界的一面新旗帜”。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笔者认为,这离不开其在重大主题宣传上的四个突出特点:时效性与权威性,讲新话与有新意,多形式与多角度,内容精与文风实。

时效性与权威性:第一时间约请权威专家解读中央精神

党报理论宣传要有“新闻眼”,尤其是在重大主题宣传上必须反应迅速,第一时间解读中央精神。在重大主题宣传上,一定要不等不靠不张望,主动作为。遇到每一个重大主题宣传,党报都应该立即开辟新专栏,持续深入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相继开辟的“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群众路线面面观”“‘四个全面’引领中国”“深入领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专栏,共刊发解读文章300余篇。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公布后,《“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一文迅速见报;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讲话一传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形成的》一文就重磅推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刚启动,《群众路线面面观》栏目就“鸣锣开张”。

在把握时效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权威性。要多储备国内一流、权威的权威专家学者。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党报理论宣传必须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决定了它能够通过宣传倡导和舆论引导,树立理论宣传的权威、扩大理论宣传的影响。理论宣传的权威性要通过作者层次、文章观点、理论深度、一流作品等方面体现出来。当然,权威性不是通过权力级别的大小而是通过科学的说理来实现,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严谨的理论论证、科学的调研分析来达到。长期以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储备了大量国内一流、权威的专家学者,如社会学家陆学艺、李强,党史党建专家李君如、施芝鸿,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哲学家汤一介、陈先达,政治学家杨光斌、张维为等。大量知名学者的介入,使理论宣传上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体现了党报理论宣传权威的特色,增强了党报理论宣传的权威性、影响力和辐射力。

讲新话与有新意:有新意则上,无新意则下,应成为选稿用稿的标准

要抓住读者,第一就是讲新话。讲新话是理论和学术的天性。讲新话也要“惟陈言之务去”,只有陈言务去,才能新意迭出。老话也说:但要重翻杨柳枝。地方党报在选择稿件时,一定要非常强调新意。有新意则上,无新意则下,这应该成为选稿用稿的金标准。

2015年3月23日见报的《十八大精神是“四个全面”的总源头》,是“‘四个全面’引领中国”专栏的其中一篇,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该标题简洁明快、态度鲜明、表述准确,道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侧面揭示了党的理论创新的一贯性、联系性。2014年7月7日见报的《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作者是对西方民主史深有研究的张维为教授。该标题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观点独到,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吸引人们细心读下去。2014年7月17日,中宣部批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党报全文转载此文。可见此文的重大影响和重要意义。《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所发文章的转载率极高,为什么?就是因为文章写得好、编得好,讲新话、有新意、有可读性,而且转载起来很省事。

多形式与多角度:历史与现实相呼应,宏篇与短论相结合

理论宣传的形式是实现理论宣传目的、达到理论传播效果的生动载体。目前,很多党报理论宣传在形式上有一定不足,版面语言不丰富。在形式上缺少创新的理论宣传,只能使读者越来越少,传播的范围和力度也越来越小,其宣传效果也就必然大打折扣,其结果就是“作者自写自看、编辑不得不看、读者基本不看”。《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就秉持“大理论”的宣传格局,开辟了十多个版面和几十个栏目,如新论版、学习与答疑版、文史版、读书版、茶话版、特稿版等,每个版面各有其特性。在重大主题宣传上,就可以充分发挥版面多、栏目多的优势,在多个版面多形式多角度地进行解读和宣传。这样的宣传思路就呈现出多样的宣传形式,既有长篇重点解读文章,又有访谈体、对话体、随笔体文章,还配有“主题链接”“背景资料”“核心提示”“本文语粹”等附件语言元素。

宏篇与短论相结合。地方党报在栏目设计和约稿倾向上,应该既注重“大而厚”的理论解读文章,也关注“小而美”的感悟随笔文章,长短搭配,厚重与轻松并存。党代会是我党推出创新理论的重要时机,《北京日报·理论周刊》非常注重约请权威学者对党代会上的理论创新点进行细致分析。党的十八大会议一闭幕,《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就相继开辟了五个专栏,有特稿、专论,也有百问百答,还有百家谈和思想短笛。这些栏目的选题各有侧重,宏篇与短论相结合,有深入论述,有谈话体,有问答体等。总之,这些栏目以鲜活的形式,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

历史与现实相呼应。以群众路线的宣传为例,《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利用版面多、栏目多的优势,展开联动宣传,铺盖面更广,宣传效果更明显。在新论版开设“群众路线面面观”专栏,刊发《群众路线是最为重要的软实力》《淘汰官场“逆淘汰”》《让“琢磨人”的人“琢磨事”》《前桃后杏终归无》等文章,不平铺直叙,注重正面宣传与反面批评相结合,有针对地、有实效地进行理论宣传。在文史版刊发《张闻天谈违背群众路线的两种错误倾向》《从党章看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晋陕调查”:走群众路线的典范》等文章,史论结合,以历史资料为基础,从历史中发掘更多关于群众路线的材料,对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在“老一辈的智慧”专栏,刊发《周恩来:“把任务交给群众讨论”》《贺龙:可别瞧不起老百姓送的这双鞋》等反映老一辈革命家与群众心连心以及切实解决群众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有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

内容精与文风实:水分去掉,干货留下,以办文摘报的精神办报

理论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长而空,可读性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始终坚持内容精与文风实,即精选题目,精选作者,精编稿件,水分去掉,干货留下,以办文摘报的精神办报。

内容要“精”,即观点要精确、内容要精练。地方党报的编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编辑稿件时要“挤掉水分,留下干货!”具体来说,就是:观点鲜明,言之有据,论述有深度;写法上一般都是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要抓住重点、把握要点、突出亮点,论述上有层次感但并非面面俱到。说新话,不说正确的废话,避免空对空和从概念到概念,力求有观点,有材料,有故事,见事理。

文风要“实”,也就是内容真的有料,能打动人。在文体上,最好是报章体,而非论文体。“血管里流出的是血,水管里流出的是水”——真正有内容的好文章往往是作者真才实学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无病呻吟、故弄玄虚。其实,一篇文章好不好,作者是能自判的,就是自己愿不愿读下去,能不能打动自己。打动不了编辑的文章,也不应该上到党报的版面上来。在每一次重大主题宣传中,都应继承这一风格,所发文章,既要有学术性、理论性,又要力戒空话、套话,体现短实新的文风,这样就能获得较高的转载量和社会好评度。

篇幅要“短”,以办文摘报的精神办报。这是相对学术刊物和网站而言的。地方党报因是新闻纸,版面很紧张,就应该倡导“大手笔写小文章,小文章讲大道理”。为保证《理论周刊》的可读性,一块版一般要刊发3~5篇不同类型的文章。所以对字数有严格要求,一般每篇2000字左右,重头理论文章一般为4000字左右。在主流宣传上亦是如此。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宣传工作中,就是按照“快速反应、权威前沿、生动多样、解渴管用”的原则,精心策划选题,邀请权威专家为读者撰写通俗文章,撰写小文章、短文章。文章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有的文章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大专家写小文章”的做法得到了中宣部领导的肯定。

作者单位 北京日报社

猜你喜欢

北京日报新意版面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必具独特新意方为真诗
2020年7亿人每周至少锻炼1次
版面撷英
新意
版面“三评”看得失
新版面 新视角
有创意才有新意
寄小读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