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新型工业化城市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对策
——以东营市为例
2016-02-03杨朝辉
杨朝辉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山东东营257000)
红色文化在新型工业化城市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对策
——以东营市为例
杨朝辉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山东东营257000)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契合,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资源。红色文化对于东营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保护保障机制、完善红色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制定科学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注重红色文化及其产业的宣传营销等一系列举措来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文化现象;文化资源;重要意义;举措
红色文化是支撑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和精神力量。在文化的作用和竞争地位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很多新型工业化城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功能上向文化城市转化,将红色文化开发、运用并整合到文化产业的运作中。红色文化产业甚至逐渐成为部分地区经济的招牌产业。红色文化及其产业发展具有经济和精神的双重价值,需要采取相应的举措来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红色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资源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在长期的革命战争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葆有先进性的革命历史文化,后将其加以整理和开发所形成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以革命道路、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为依托,并体现在人、事、物、精神等方面为一体的内容体系。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文化的历史基础上形成的,是革命文化的当代呈现。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沃土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追求。
(二)红色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当前,红色文化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被研究、重视和广泛接受,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这是因为,红色文化的大众化趋势顺应了弘扬革命文化传统与革命精神的必然要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契合。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创造性努力,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红色文化成为当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党和国家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已经不仅仅是曾经红色记忆的展示,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被赋予了时代精神的内涵,日益凝结为民族精神、区域精神和城市精神的内核。红色文化融入了社会生活,满足了人们对于理想、信念追求的心理需要,成为全社会重要的精神纽带,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推动是红色文化热的重要经济社会动因。文化强国、文化立国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决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指引着区域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此境遇下,相关学者和政府开始关注和重视逐渐被历史淹没的红色文化,加强了对红色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宣传,并将红色文化的开发和运用,整合到文化产业的运作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和载体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提升了红色文化在全社会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三)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区域竞争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红色文化融合在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中,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地域文化独特性的展现,是区域和城市特有的文化资源,给城市和区域发展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呈现在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态上。经历了革命时战争的洗礼,城市和区域会形成遗址踪迹、建筑设施、历史文物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时期的遗物、遗迹、遗址及后来修建的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一系列纪念场所,如东营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有中共刘集党支部旧址和纪念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为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蕴涵在革命精神上,具有代表性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东营的垦区精神等,已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和精神力量。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也可以具体体现在一些记录革命的革命事迹、革命文献和革命文艺作品中。《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全国各地通过唱响红歌、重温和再造红色经典、体验红色之旅、红色育人等形式来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兴起红色旅游热,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相关红色文化产业也得到大力带动和发展。红色文化品牌甚至逐渐成为部分地区经济的招牌产业,是城市和区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对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重新挖掘,体现了对红色文化资源属性的充分释放和有效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开发和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资源支撑,给城市和区域带来了经济社会效益,也增加了城市内涵,提升了城市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区域和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二、红色文化对于东营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以新型工业化城市东营市为例,红色文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一)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影响力提升的要求
东营市是改革开放初期崛起的沿海开放新兴城市,是胜利油田的发现和主体开发城市,在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综合优势。当前东营市列入了国家新一轮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国务院相继于2009年和2011年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黄三角为重点龙头的黄河经济带也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区域布局中的重要内容。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融合交汇,东营市位列两个国家级经济区发展规划之中,成为唯一全部纳入两大规划的区域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求东营市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龙头与经济增长极。2016年2月,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东营市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在顺应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下,东营市必须依托和挖掘地方红色文化为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来推进城市转型和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和助力。
(二)资源成熟型城市转型和跨越发展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要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任务[2]。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2013年)上,东营市作为山东省的地级行政区位列名单之中。在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2013年)上,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的标准,东营市在66个地级行政区中被列为成熟型城市。东营市作为资源成熟型城市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城市的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应该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高效开发利用资源,高度重视区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尽快形成若干支柱型替代产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作为保护文化、改善民生的社会工作,是扩大就业、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例如,红色文化旅游能够满足当地和外来旅游需求,开拓更为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也是带动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红色文化旅游可以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东营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东营市要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将东营革命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支柱产业,以此增强经济的造血和输血功能,实现资源成熟型城市转型和跨越发展。
(三)满足当地人民精神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发展红色文化,形成具有创意性的、门类齐全、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载体和活动形式。红色旅游、唱红歌、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小说等红色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形式,展现了红色年代历史的厚重感和对革命历程的回忆,把握了当下大众的情感需要与心理需求,能使人获得精神慰藉,成为老百姓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内容,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红色记忆是东营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营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自觉顺应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潮流,展现了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爱国奉献的城市精神。东营是全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至今广饶刘集支部保存着首版《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一批批共产党人在东营涌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址和蕴含着红色文化精神的革命事迹,使东营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东营红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更是人们回顾和反思历史、增强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的过程。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精神通过红色文化旅游的形式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游览之中,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奋发向上的创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满足了当地人民精神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三、东营市作为新型工业化城市发展红色文化的举措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资源,对工业城市向文化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功能的转型起着重要作用。发展新型工业化城市,需要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我们既要传承红色文化,坚持红色文化的先进性、革命性,也要把握时代性、地域性,通过多方面的举措来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和创新红色文化,为区域和城市发展服务。
(一)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保护保障机制
红色文化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必须为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保障,建立健全相应的红色文化保障机制,才可以推动红色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关于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增加了对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专项规划的内容。“十三五”发展增添了“红色”内涵和要求,各个省市也相应地制定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规划。首先,要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红色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重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切实推进革命历史文物征集和整理工作,不断丰富完善红色保护体系和旅游内容,为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支持。东营市要统筹本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五位一体的发展,把支持红色文化产业的政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政策体系之中,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开展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普查,编制保护名录和保护规划,创造条件设立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升旅游市场监管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政策扶持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环境优化机制、资源保护机制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红色产业发展优化和营造出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完善红色文化产业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发展和壮大红色文化产业,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的物质基础。东营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的一些县区和乡镇经济实力不够强,红色旅游城镇和景区基础设施薄弱,影响了红色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为了适应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升红色文化产业的物质发展水平,东营市要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红色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红色文化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红色旅游娱乐休闲设施建设等。通过着力改善红色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提高参观游览的可进入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方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让旅游者有看头、有玩头、有感触,才能有助于进一步构建特色旅游和精品旅游线路,提升红色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档次,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也将带动当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
(三)制定科学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可以为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东营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虽然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但红色文化元素相对独立,布局分散,开发利用程度和规模还不够,集聚效应和影响力欠缺,导致其作为红色文化产业资源竞争实力相对不足。红色文化产业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红色文化的发展纳入城市形象打造和文化品牌建设的整体框架之中。立足东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制定全局性、阶段性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报告。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注重提升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更新文化发展理念和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正确评估红色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发展目标,以及基于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拟定相应的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空间布局、结构要素[3],以此来指导和协调红色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切实增强红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注重红色文化及其产业的宣传营销
东营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开发利用度不够,知名度有待提高这样的问题。东营相关红色文化纪念馆的陈列和展览手段比较单一和平面化,在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和网络宣传等方面还不够。通过多种方法、手段来改造、提升和创新传统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增加红色文化素材,红色文化才能更加生动和丰富多彩,具有视觉效果和文化张力[4]。在传媒与推介繁荣的新时代,宣传营销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有力推手。要提升红色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就要做好品牌营销、媒体营销、组合营销等工作,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营销力度。如东营广饶刘集红色旅游区是国家4A级景区。景区内包括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刘集支部旧址原貌,革命传统教育展厅,4D立体动感影院,地道,齐笔工艺馆,枣木杠子乱弹演艺厅,花卉产业基地等参观游览内容。中共刘集支部旧址所在的大王镇是全国小城镇示范镇,应该努力将城镇形象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配套建设和发展农业旅游示范点、纪念建筑,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乡村休闲融合发展,打造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红色文化品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营销手段有效地进行宣传。此外,小说、诗文、歌曲、电视剧等文艺作品的宣传在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树立红色文化品牌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中共东营市委、中共广饶县委及中国新闻社山东分社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宣言》以及同名小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记忆》一书既系统地介绍了刘集的红色文化,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扩大了刘集的影响。通过加强区域特色的宣传营销,搭建公共交流的平台,提升了东营区域红色文化在全省和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1] 杨朝辉.区域文化整合视角下的城市形象建设[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5,29(4):68-69.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EB/OL].[2016-10-12].http:// www.gov.cn/zwgk/2013-12/03/content_2540070.htm.
[3] 邓三好,杨德会,孙仲平.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1(5):147-148.
[4] 徐静.红色文化与多彩贵州[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3(2):4-5.
[责任编辑]李志强
G411
A
1673-5935(2016)04-0079-04
10.3969/j.issn.1673-5935.2016.04.022
2016-10-15
东营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DYSK2016第42号);2015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506378);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5WE43)
杨朝辉(1986—),女,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区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