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主旋律纪录片的主题表现

2016-02-03侯良健

传媒 2016年15期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情感

文/侯良健

浅析主旋律纪录片的主题表现

文/侯良健

主旋律纪录片主要是指宣传主旋律、反映主流文化取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先进文化的纪录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主旋律题材纪录片有责任关注社会变革,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研究主旋律纪录片的主题提炼和表现方法,探讨如何使其主题能够让人接受并产生认同和思考,对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作摆脱政论化,表现手法多样化

对比我国和世界的纪录片历史可以发现,我国纪录片创作观念经历了早期的“政论化”“纪实化”,进入到当前的“平民化”阶段,创作手法也从声音配画面发展到客观纪实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实现了多种手法并用、更加注重叙事的大众化视角。

重视政治话语的大众化表达。主旋律纪录片以有效表达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价值观为目的,其创作观念和表达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旋律纪录片走平民化路线,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媒介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把宏大主题与普通人的生活相结合的做法,让受众更有参与感、亲近感,已成为纪录片的惯用手法。从央视近期热播的纪念建党95周年主旋律纪录片《筑梦路上》来看,如果把党的历史比作一个人的话,中国共产党自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历了寻梦、筑梦、圆梦等一系列的探索,在此过程中也遭遇过痛苦、失败、彷徨。还有2015年央视播出的《五年规划》,把一个个普通人的工作生活和国家的一个个“五年规划”结合起来,以他们的视点表现国家的变化。

重视国家形象的国际化表达。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求我们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注重表达方式与国际接轨。 201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为展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胜利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央视推出了八集文献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它用全新的视角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其历史价值、社会意义不言而喻。此外,《舌尖上的中国》《金砖之国》《中华功夫》《互联网时代》《货币》等纪录片均从内容形式及表达方式上对我国的国际形象进行塑造。

重视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近些年,我国主旋律纪录片创作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尤其在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上不断创新,借鉴很多国外同行的经验,满足了大家的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从叙事特点来看,如今“讲故事”“设悬念”的情节化叙事手法已不新鲜,高清、航拍、特技、动画等多种技术手段也被大量使用。比如,2011年央视建党90周年文献纪录片《旗帜》,该片片头在 45 秒的时间里,用一炉沸腾的钢水浇铸出中国共产党党徽,寓意中国共产党经过九十年的风雨,百炼成钢。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制作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表现力,比如,《圆明园》通过数字技术还原了很多当年圆明园的盛景,将这些以前仅存于想象中的“奇观”复原在人们眼前,还有《大国崛起》用电脑特技模拟出了大量重要的历史瞬间。

精心凝练主题,传达深刻内涵

虽然很多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是政治任务,但中外纪录片史上不乏成功之作。对于影片创作而言,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至关重要,主题提炼就是对材料进行研究,从中挖掘出深刻内涵,提炼主题的过程就是寻找角度、分析事实、寻找线索的过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们幸福。反映“中国梦”主题内容的纪录片从中央到地方乃至各个行业都有很多,如《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百年潮·中国梦》《劳动铸就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追梦在路上》等。央视纪念建党95周年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选取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 32 个重大事件,各成一集,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风雨兼程的筑梦路上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这样的叙事方式,使跨度将近一个世纪的事件被一条集中的主线串接起来,这就是一个梦想、一条道路、一种精神。正是这三条主线,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能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巧妙设计布局,注重情感表达

选好角度,讲好故事。如果说主题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那么角度就是打开灵魂之门的钥匙。选择一个好的叙事角度,并精心设计结构布局,安排好连贯的“叙事点”,对于影片创作意义非凡。《2008,我们共同成长》采取的是主题式的结构,在“成长”这一大主题下,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设立8个既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的小主题。一部纪录片如果想让观众保持兴奋的状态,就必须具备充足的“情绪点”, 使观众觉得好看并且能看下去。《2008,我们共同成长》的情感调动是通过一系列情绪的积累形成的,如雪灾中的关怀、“3·14”中的正义、圣火传递受阻的愤怒、汶川地震中的悲痛与坚强、奥运会中的拼搏与奉献、“神七”上天的自豪等,一连串的“情绪点”,最终形成一条情绪线,这条线既有高音又有低音,有呈示部又有展开部,它体现的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气概。

以真实情感表达塑造艺术形象。纪录片有“四真”:真实的时间、真实的空间、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纪录片具有倾向性,有着制作者的情感投入,所以必然有艺术性,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是再创造的艺术,内容真实的艺术,同样也是记录表现人类情感的手段。所以,主旋律纪录片应塑造出富有真情实感、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情感表达会让观众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正是由宣传主题和可感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目前许多主旋律纪录片在情感上将历史人情化、平民化,用大众的心态去体会、评述历史。正如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片头中那句著名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种真情告白为意识形态注入伦理感情,使主人公乃至整个片子感情化,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唤起观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深刻的主题需要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以有血有肉的形象进行情感表达才能避免简单化、概念化的倾向。

丰富视听语言,引发深入思考

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不是绝对的,无论是再现还是表现,长镜头或者蒙太奇,都应该灵活切换为影片主题服务。首先,在资料的组织和拍摄上,由于很多主旋律纪录片是以大量的汇编资料为主,因此后期剪辑在主题表现上非常重要,这可以使画面经过重新汇编产生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阐述体现着我们选择材料的倾向性。其次是解说词的写作。解说词是主旋律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切忌空洞说教,更不能盛气凌人,而是要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梳理,多用名词、动词,多用对比,尽量用画面表现来代替形容词的描述,并和同期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意境。再次是同期声和音乐音响的使用。历史性的声音与音乐的使用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2008,我们共同成长》中汶川大地震场面使用的大提琴演奏,就使人产生对生命的思索,奥运会中使用振奋、节奏感强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拼搏的精神。另外还有节奏的把握。节奏表现为一定情绪基调,隐含在作品中。主旋律纪录片不像一般的故事片那样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将真实的事件经过合理编排,使其能够表达一定的情感、表现深刻的主题。最后是后期剪辑和制作。笔者认为,通过剪辑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你想说什么;二是如何在情感上打动别人;三是如何触发受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众多复杂多义的素材中,找到清晰的主题并表达出来,这是对拍摄素材的又一次总结、提炼,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结语

主旋律纪录片对人物形象的挖掘,离不开人物的精神世界,即人的本性或个性在自身发展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多重性,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事件对人的性格、理想、信念、价值、尊严、生存状态、人生命运进行展示,这是主旋律题材纪录片创作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以人为本的平民化路线、独特的角度、真实的情感表达、多种表现手段的运用,可以调动观众的热情,从而引发其对主旋律纪录片主题的思考。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纪录片首先应该经得起历史和时代的检验,除了表现手法等形式的东西之外,还应该有更多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对人和社会的思考,能够让观众产生对主题的深层领悟。

作者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作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纪录片之页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