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民族化创作分析

2016-02-03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北方音乐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化

李 达(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民族化创作分析

李 达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马思聪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其创作的作品将西方音乐理论以及技巧巧妙地融合在其创作的民族音乐作品之中。本文以此为依托,从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中所具备的民族音乐中的主题旋律特色、民族化的钢琴和声伴奏技巧,以及多样化的民族曲式规律出发,探讨了马思聪小提琴作品中的民族化特点。

【关键词】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民族化

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是其创作各种体裁中的一个最突出体裁。马思聪的音乐创作始终带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点,因此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他所创造的作品时代感极强,每个时期的作品都会有些变化,但是他的民族化创作方式却是贯穿始终的。马思聪作品将民族音乐与中西方音乐相结合,从而体现民族精神的文化艺术内涵。他也曾被誉为“民族的优秀产儿”“中国国民音乐的急先锋”等。

一、民族音乐中的主题旋律特色

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民族化创作第一个主要表现就在于他的作品中带有民族主题旋律特色。而这样民族化的处理方式的获得,主要源于马思聪在1937年完成的《第一回旋曲》和《内蒙组曲》的创作,在这两部作品中,马思聪开始获得处理民歌的经验,并运用得十分纯熟。比如《内蒙组曲》就是从内蒙古民歌中获取灵感,以此来表达他对祖国领土被占领的心情,歌颂中华人民的勤劳勇敢。

而《绥远回旋曲》和《绥远组曲》则是选用了绥远民歌作为素材。《绥远回旋曲》和《绥远组曲》都保持了原有民歌的旋律和内容,都是表现出绥远民族的一些精神品质。但是与此同时,马思聪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结构上的延伸。当然,在他的作品当中,结构延伸而旋律内容不变的作品典型为《思乡曲》。与此同时,《思乡曲》集中表现他对中西音乐的综合运用。当然,其中的节奏也加以民族化的手法,使得该作品有西方音乐理论的基础,同时也具有民间音乐的特点。具体来看,马思聪主要运用了变奏、扩充、延伸的手法,将慢板改为快板,将原来抒情的部分活跃化,将山歌的节奏部分与舞蹈音乐等快节奏相结合,使得中西方音乐相融合却又不失民族音乐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民族化创作中的主题旋律特色还表现在“原有的民歌旋律,但是赋予新的内容和特征”。具体来说就是旋律不变,但是节奏等发生变化的一种创作手法。比如《第一回旋曲》,马思聪就是运用了《情别》的旋律为基础旋律,但是将其伤感的节奏缓慢的部分进行个性化创作,变为快速、活泼的内容。这样作品既不失去原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民族化的钢琴和声伴奏技巧

除了民族音乐中的主题旋律特色。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民族化创作还表现在他的作品带有民族化的钢琴和声伴奏技巧。正如马思聪自己所说,“以我的经验来说,在运用形式时不要太拘泥,不要为原有的形式所束缚,有时还可以混合运用。听起来不絮乱的形式总是好的,我自己的经验是尽可能使音乐多样化,我运用某种形式时总想多增加一些新的因素。”因此,他对小提琴作品的民族化创作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

比如在《摇篮曲》中,马思聪就采用家乡民歌作为基本旋律主题,这样的主题旋律不仅仅表现在作品独奏的部分,还变现在整部作品当中。而他就采用了西方乐器——钢琴伴奏的方式来达到贯穿主题的目的。在作品的演奏之初,马思聪就采用钢琴奏出主题的核心音调,并通过小提琴对主题音调的逆行、变形、音调压缩,构成两个旋律层。但是,钢琴伴奏的核心音调却是贯穿于始终的。

除了核心音调的反复之外,马思聪作品的民族风格还表现在和声上以调性逻辑为主。尽管马思聪的和声创作深深受到法国映像主义和声风格的影响,但是他能够不受法国映像主义和声风格的限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音乐创新。具体来说,这样的音乐创新主要表现在他对曲调色彩的追求中。他始终在追求曲调色彩的鲜艳。比如说《喇嘛寺院》这一作品,作者主要的创作来源于西藏民歌,但是马思聪又不仅仅拘泥于西藏民歌的和声伴奏方式,而是采用了减七和弦和不协和和弦,来突出作品奇异的风格,从而塑造出多样的音乐色彩,营造一种别样的作品情感,极力表达了作品阴森、悲哀的情绪。

三、多样化的民族曲式规律

马思聪反对“创作上的公式化和千篇一律”,提倡音乐陈述结构的多样化。所谓的音乐陈述结构的多样化,主要就是指民族曲式规律的多样化。综合马思聪作品的总体创作风格而言,他是一个讲求创新的创作者。这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主题旋律、和声以及节奏等方面,还表现在他对曲式的创新运用。马思聪是一个善于对多种曲式原则的交叉混合运用的创作者。尤其是在西方曲式的基础上加入民族音乐曲式的创作,是马思聪对民族音乐的进一步探索。比如《摇篮曲》的呈现声部中,两部分分别在e小调和G大调上,而当同样的段落再现时,作者则让旋律一部分原样再现,G大调部分则改为e小调。这样的原样再现与循环,将不同音乐的主题通过乐段串联,使整个主题并列时,有一定的回旋性质。同时这样反复回旋与串联并列,使得音乐情感层层推进,更能激发听众的共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马思聪作为民族小提琴作品民族化创作的一员,为作品民族化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成就不仅仅表现在主题旋律特色、和声伴奏技巧以及曲式规律三个方面,还表现在他作品的方方面面。马思聪对于作品的民族化探索给我们后来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感情、明确而又深刻的音乐形象。通过对其小提琴创作中的民族特色进行研究,可从中学习到众多民族化创作的方式技巧,体会到他脱俗的民族艺术形式与曲式结构。希望笔者对于马思聪作品技巧的分析,能够给读者带来些许启示,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小提琴音乐创造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小莉.马思聪小提琴乐曲创作中的民族化表现手法——以《内蒙组曲》为例[J].中国音乐,2007(02).

[2]樊祖荫.马思聪晚期小提琴作品中的和声技法——以四部小提琴曲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02).

[3]姚蒲怀.引西曲之源,灌华夏之疆——马思聪小提琴《思乡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特点[J].音乐创作,2014(12).

[4]周临舒.马思聪《思乡曲》创作中民族化的表现手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3).

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5C0798。

猜你喜欢

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民族化理论探索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对高职院校钢琴教育民族化问题的思考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中国酒包装设计朴素美研究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钢琴艺术民族化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