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培养
2016-02-03丁琰彦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李 杭 丁琰彦(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浅析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培养
李 杭 丁琰彦
(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在国内高校不断扩招的大背景下,音乐类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音乐专业学生数量快速增加,再加上社会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使得音乐类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越来越堪忧。与普通专业大学生相比,音乐类学生具有更多的活力,在高校的日常教育中,应根据音乐类学生的特点,对有利于提升学生创业创新的教育策略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
音乐类;创业;创新;综合素质
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类大学生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的社会,新的时代,对创新型人才也更加的需求,高等院校是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所以,就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方面来看,高校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与创业方面,这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功实施的基础;而就学生自身来说,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加强自身创业创新素质的养成,进而得以更好的发展。
一、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创新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发挥办学优势,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在推动社会发展、加快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高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源头,是管理、技术及文化等的发源重要根据地。高校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人才,源源不断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输送新鲜的血脉。就高校音乐类大学生来说,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音乐类的专业知识,同时还有较高的道德、艺术修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是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结合。就音乐类人才的培养来说,整个教育的过程应该对社会的需求进行全方位的重视;而从专业设置方面来说,又应该更加广泛地和学生实际的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从课程教学方面来说,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起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所以,目前很多高校都树立起了一定的区域意识,都意识到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按照自己学校所处的区域特点,以及学校开设的音乐专业的优势与的特点,更多的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引用创新创业的培养理念,对学校音乐类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培养,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
自教育改革以来,高校开始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逐渐递增,传统的行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岗越来越有限,再加上科技的进步与劳动成本地不断增加,使得就业的空间在无形中受到压缩。尤其是对音乐类的大学生来说,现有的岗位比较有限,而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高校在认识到当前形势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当下的环境,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创业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这对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更好开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当中,音乐类大学生可能会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与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学生适当地调整自己对就业的期望,期望值不能太高,要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融入进去,对相关的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让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标准化与系统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将创新创业的精神贯穿到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与反复的学习中逐渐树立起创新创业的观念。
(二)加强师资与技术设施投入
在加强师资与技术设施投入方面,地方高校可采用培养与引进兼并的方式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就一方面来说,可以建设并培养一支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都较为丰富的教师队伍,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而就另一方面来说,可以通过社会招募或者是聘请有过成功创业经验的校友等经营来担任兼职的教师,让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更加完善。此外,还要尽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逐渐打造出一支能力强,技能突出的教师队伍,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教授专业的创新创业知识,在课堂之外还能开展课后实践,有效增强创新创业教学的实效性。
(三)营造良好创业创新氛围
在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对音乐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建立新的个性化的教育指导机构,加大教学团体与教学一体化的建设,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进行科学的结合,积极营造学校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征集、开展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从中选拔有潜力的个人和组织,进行重点培养,给有潜力的学生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
三、结语
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为高校音乐类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就高校音乐类大学生来说,创新创业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说,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找准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而进行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申作青,方怀锋.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01∶67-69.
[2]林佳妮.基于企业家精神的音乐类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
[3]胡晓曼.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张小琏.论地方高校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J].嘉应学院学报,2014,04∶89-92.
[5]范玮熠.音乐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01∶177-178.
[6]李晓艳.地方综合性大学音乐类专业素质拓展教学研究——以三峡大学音乐类专业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105-107.
李杭(1995—),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学生,本科在读,单位: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丁琰彦(1978—),女,汉,辽宁省大连市人,副教授,硕士,单位: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