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音乐与德育的和谐

2016-02-03罗秀梅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润物细无声德育音乐

罗秀梅

(广州市增城区永新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音乐与德育的和谐

罗秀梅

(广州市增城区永新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德国音乐家亨德尔曾讲过: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音乐作为一门文化修养学科,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思想。这就是音乐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一种责任感。本文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到德育、智育、美育相互传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阐述个人的一些见解。

德育;音乐集体活动;校园文化

在《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程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锻炼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所以在新课程体系中音乐课程被赋予了更为浓厚的人文色彩的学科,而且在内容本质上更加联系学生的情绪情感、道德人格的养成。因此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所有音乐教师值得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记得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学校音乐课的出发点都着重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从伟人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绝不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来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精神世界,提高整个民族素养。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作用是世界认同的。音乐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带动心灵进入和谐的精神世界中,并从乐曲中吸收养料、激发情感,修正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说音乐教育不等同于政治说教,也不存在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这不由想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入木三分地指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音乐家而已,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好音乐与培养人结合起来作为目标。

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选择的不少歌曲作品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这种鲜明特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德育目标。而这种积极的影响需要教师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因此,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音乐的符号功能,而且要针对音乐内容更进一步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音乐教学中如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本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一、在音乐课堂上合理选择特定的音乐旋律、结合丰富的情感去感化和陶冶学生的日常行为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很强的课程,它最大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舒情达意,故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撼动学生的心灵,从而在无形中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如在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保卫黄河》、《只怕不抵抗》和聆听《黄河颂》时,能激发学生爱憎分明,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众人划桨开大船》、《让世界充满爱》等歌曲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身边人的热情;从这些音乐中还可培养学生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守纪律、讲礼貌的自觉性等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使音乐寓乐于教,在点滴之中、不经意之中传承给学生。

二、在音乐集体活动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今天的时代,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在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音乐的合唱和表演中尤其突出。所以在日常音乐教学中,音乐课上可以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如合奏、合唱、音乐游戏等,营造出一种大集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会到只有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把课堂活动开展好。因此科学合理组织好每一节的音乐训练,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凝聚,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音乐能力。在合唱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多听优秀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分小组练习不同声部的旋律;最后再集体协作合唱,理解合唱的要领,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在声音状态、口型和呼吸、起声、收韵、力度变化等方面都尽量一致。进而检查出每个小组合作的成效。通过每一次的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这一习惯还可磨练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才华,达到共同进步。

三、在校园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教育

(一)校园广播就是一个品德教育的传播手段

每天利用好校园广播,科学合理的选择好播放内容,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正能量、充满活力的优秀歌曲,从而培养学生理性面对现实,面对社会的乐观情操,听完后可以给学生留下美妙的回忆。如选择一些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在雨天》、《青春纪念册》等青春洋溢的歌曲。每一首歌都像一只纸船,承载着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风格,演绎着不一样的感受,带你飞越音乐地带,去解读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感受音乐心灵的洗礼,达到心灵充满健康向上,面对困难充满勇气,迎难而上。天是晴朗的,音乐是优美的,人的心情是会变的!作为音乐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音乐之窗”,使到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简单美好。把复杂的心情变得简单,把简单的心情变得充实,让自己在简单与充实中度过有意义的一天。

(二)校园内的橱窗、板报、图书馆、课外兴趣活动等都可以选择与音乐有关的内容

如向学生推荐音乐家作品及音乐家名言故事等。这些音乐家名言和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处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还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形成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认识有一定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音乐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学生由于不了解中国的音乐成就,常常会产生盲目的崇洋媚外的心理。针对这种思想状态,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我国近现代的一些音乐家的革命故事和他们的成名曲事,以及优秀感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校的上下课铃也可设置一些简单休闲欢快的音乐作为铃声

如设置轻松活泼的“快乐小森林”上课音乐;也可设置成简单的“哆咪嗦哆”的下课旋律;在眼保健操或课间操时间,校园里甚至可播放当前流行的一些抒情主题曲,并由同学们上演自创的课间操;放学时还可设置成有感谢老师辛苦一天的“老师您好”等音乐或歌曲。适时的通过各种音乐环境的创设为学生开创了一个感受音乐的新天地。从而让音符如涓涓细流、抑扬顿挫美乐,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背景,成为心灵放松的催化剂,上课的提神钟等。又比如:很多学校都设立有钢琴教室,并且每天大课间都有安排学习弹钢琴的学生值日生,为同学们演奏动听的钢琴曲,播放优美的旋律。时下,手机、固定电话等的铃声都换成了彩铃、悦铃,校园里的铃声自然也是与时俱进的。音乐的作用还包含在点点滴滴,时时刻刻之中。哪里有音乐哪里就会有艺术的氛围,充分利用好音乐的这一教育功能和独特的优势,音乐的用途就会大放光彩。同时在悠扬的乐曲里,学生们学习更有精神,思想境界肯定会提高。总有一句问候,让我们的心时刻感受着温暖;总有一次祝福,让我们的心时刻背负着幸福;总有一阵关心,让我们的心时刻承载着感动,这就是音乐带给我们的和谐。记得有句名言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人类的贡献。作为每一个音乐教师都要思考和落实如何进一步完善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使音乐之泉真正乐润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才会影响深远。艺术与道德是与时俱进的,今天的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对社会和谐发展都会有深刻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总之,在新课改实施中,音乐教师必须朝着音乐课程特殊的魅力,做到不仅要培养音乐家,更要培养人为最高境界。

[1]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次诏.音乐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更新教育观念提要.

[4]广东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全日制义务教育7—9年级《音乐》教学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润物细无声德育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初中班级管理之我见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润物细无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