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心理

吴 隽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000)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吴 隽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000)

健康的心理既是大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又是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大学生既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又是一个心理问题易发多发的特殊群体,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护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师应当积极探求方法,寻找应对策略,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学前教育;音乐;心理健康;思考

心理健康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必备条件,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完成学业的保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快捷的生活节奏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的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面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就业创业等一系列人生重大课题,有的学生精神压力很大,感到苦闷、孤独、焦虑、冷漠,很容易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音乐是生命的语言,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融美于心灵的教育。下面,谈谈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的个体,具有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朝气蓬勃、心情愉快,就会调动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容易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进而促进智力发展。反之,若是在烦恼、焦虑、担心、忧虑、惧怕等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压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提高人的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启迪智慧,升华情感,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端正生活态度,让人受益终身。音乐是调节人们情绪的有效工具,人们的情绪总是随着音乐不断变化。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内心压力。中国音乐治疗事业的奠基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家张鸿懿教授强调:音乐与情绪可以产生共鸣,音乐往往能够让人们把负性情绪发泄出来。可见,除了欣赏作用外,音乐还有心理保健功能,音乐教育与音乐活动对维护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普遍喜欢音乐,听音乐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音乐与情绪这种天然联系,利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他们的情绪进行调节,激发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心理健康。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动态的,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调查显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的因素是由于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开放、自信、进取、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一)运用音乐指导学生学会交往,拉近彼此心灵

大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获取正确的自我概念和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不断地拓展眼界,开阔胸怀。大学生应该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融入集体,不懈追求与努力,主动地发展自我。在交往中,由于热情和爱心使自己容易被他人所接纳,而一个被别人接纳的人更容易接纳自己。广交朋友可以使自己有一种归属感,同时也可以拥有一个庞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当面临挫折与失败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这样会比较容易地渡过难关,重塑自我。笔者在给新生和新的班级上课时,一般会选择歌颂家乡、赞美亲情的歌曲,让学生一起欣赏,或者让学生演唱自己家乡的歌曲,回忆家乡景色和成长经历,分享家乡的美景美图美食,这样可以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找到共同分享的话题。

(二)运用音乐指导学生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境,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劳和痛苦。”面对各种压力、诱惑和考验,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对于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保持心理平衡,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大学生情绪活动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内隐性等特点,较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如不合理控制,任由不良情绪累积,就会损害其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情绪,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音乐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宣泄、转移不良情绪。笔者在课间组织学生欣赏和演绎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激昂奋进的进行曲,活泼明快的圆舞曲、舒缓柔美的摇篮曲等,启发学生体会音乐的意境之深和画面之美,在感动与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得到熏染,潜移默化,学会在音乐中释放和调节情绪,进而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性情开朗,理性平和,乐观向上。

(三)运用音乐指导学生振奋精神,激发昂扬斗志

任何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以坚强的毅力作为保障,大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调动自己的积极因素,发挥自己的潜能,树立合乎实际的抱负水平,确立合适的理想,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使要求符合自己的目标,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强调: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欣赏和理解好的音乐作品,可以使大学生在歌颂党和人民、缅怀先烈与英雄、赞美祖国大好山河等主题的音乐作品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性情陶冶。比如《我爱你中国》、《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妈妈教我一支歌》、《英雄赞歌》等经典歌曲,有的气势磅礴、雄浑厚重,有的荡气回肠,振奋人心,不但使学生心潮澎拜、积极向上,而且能够唤起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启发他们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

(四)运用音乐指导学生释放压力,培养乐观心境

现代教学要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引导学生准确认识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大学阶段应该说是个体一生中最善感的阶段。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可能面对压力、风险和失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各有长处和短处,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情,就能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中的自我,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情况。大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也要接纳自己的不足,做一个真实的自我。笔者利用音乐家贝多芬耳聋而作《命运交响乐》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启发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接纳完整的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扬长避短,确立适宜的目标为之奋斗,担当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树立起恒心和信心,不断地自我超越,走向全面发展与成功。

(五)运用音乐指导学生战胜挫折,增强意志品质

有的大学生因为目标的无法实现而自怨自艾,削弱自信心,导致焦虑水平上升。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还有其他七种智能。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优势,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人人都能成才。这就启发我们:学生不是不成功,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应当摈弃单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弊端,积极探索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各方面能力与表现,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和主动发展。笔者通过组织欣赏《阳光总在风雨后》、《命运交响曲》等作品,启发学生直面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不断地对现实自我进行提高完善,从而使现实自我逐渐向理想自我靠近,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升华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终战胜命运、取得成功。

总之,健康的心理既是大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又是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大学生既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又是一个心理问题易发多发的特殊群体,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音乐教师应当积极探求方法,寻找应对策略,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张盈.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初探[J].音乐天地,2008(10).

[3]罗小平.音乐心理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4]白玉洁.音乐心理效应∶增进积极品质与舒缓消极情绪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郑冬冬.大学生心理健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吴隽(1978—),女,重庆忠县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