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州苗族歌鼟的传承现状及策略

2016-02-03罗春文

北方音乐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靖州苗族幼儿园

罗春文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靖州苗族歌鼟的传承现状及策略

罗春文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靖州锹里一带的“歌鼟”是当地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口传身授”的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它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苗族歌鼟正经受着剧烈的冲击,处于濒危状况。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音乐教育者应该肩负起歌鼟教学的重任。文章通过实地调查苗族歌鼟在靖州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传承现状,阐述苗族歌鼟的传承策略,并结合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提出建议,使苗族歌鼟在靖州幼儿音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苗族歌鼟;幼儿音乐教育;传承;策略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湘西苗族歌鼟的传承保护与产业化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1YBA24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即不仅要通过艺术教育使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还要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1]。音乐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同时作为幼儿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必须为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服务,既注重美的教育,也要注重民族情感教育。苗族歌鼟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苗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适合幼儿进行循序渐进地音乐学习。本文通过在靖州县两所幼儿园的教师及当地歌师的调查访谈,对苗族歌鼟的传承现状和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合当地幼儿园苗族歌鼟教学的建议,从而更好的加强歌鼟的传承与保护。

一、 苗族歌鼟概述

“歌鼟”是多声部苗歌的一种,起源于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锹里”地区,它比一般地域上的民歌更系统更完备,2006年,苗族歌鼟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按其音乐载体分类可分为主要有山歌调、酒歌调、茶歌调、饭歌调、担水歌调、三音歌调等六大种类。

苗族是一个“以饭养身,以歌养心”的民族,在以歌鼟为必要环节的各种民俗活动已经渗透到苗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生活劳动以歌互助,叙述苗史以歌相传,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都产生在这集体歌唱的热闹氛围中。

苗族歌鼟的音域多在八度以内,以自然人声演唱,高音时自然转假声,演唱首先由低声部起歌,其他声部先后进入,歌曲起唱定调自由,其节奏节拍变化多样,多为混合拍子,曲调结构为复拍子,和音的主要特征是大二度[2]。歌鼟的旋律以级进音程为主,曲调优美柔和,感情质朴。

二、苗族歌鼟传承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增强幼儿的民族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是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3]。让幼儿学习苗族歌鼟,增强幼儿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从而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二)丰富幼儿的音乐感受

幼儿音乐教育是音乐审美教育,它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首先应该是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幼儿通过学习歌鼟,感受歌鼟中旋律和节奏的特点,能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歌鼟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它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优美的音乐,更是苗族的历史文化,让幼儿浸润在这类音乐作品中,是丰富他们音乐感受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

苗族歌鼟的歌词大多为七言四句,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二四句末字一般讲究押韵。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到苗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唱咏风物。歌鼟的歌词文学性强、内涵深邃,是苗家人的“口头文学”,这些歌词极大地丰富了幼儿音乐教育的素材[4]。

三、苗族歌鼟在靖州幼儿园的传承现状及策略

(一)传承现状

1.教师缺乏歌鼟教学能力

“酸话”,“酸话”是一种与当地苗语和周边侗语不同的苗族土语,是苗语的汉化,语音近似于当地汉语,但又略带苗语腔调。就随机发放的调查问卷来看,幼儿教师中虽然有不少苗族人,但会说苗语的人只有1.7%。“酸话”虽是苗语的汉化,但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是普通话。同时,67.2%的教师对歌鼟艺术只是一般了解,会唱歌鼟也只占1.7%,由此可见,能否使用“酸话”对学习歌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外,56.9%的教师认为开展歌鼟教育活动的最大困难是教师自身能力有限。

2.配套的教学资源匮乏

尽管当地行政部门、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苗族歌鼟艺术的传承,但问及教师们是否有兴趣了解歌鼟时,68.4%的教师认为要视情况而定。同样,52.6%的教师表示学唱歌鼟的愿意程度也要看实际情况。因此,要充分调动教师学习苗族歌鼟的热情,不仅需要有经验的歌师,还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园本教材,有了学习歌鼟的途径和园本课程,幼儿教师才能成为传承苗族歌鼟艺术的主体。

3.社会与家园合作力度不够

传承苗族歌鼟不仅靠幼儿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更需要社会与家园通力合作,41.3%的家长及社会人士对学校渗透苗族歌鼟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不反对也不支持,表示赞同、并能积极配合的占25.9%。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幼儿园歌鼟艺术教育活动的缺乏,更主要的是歌鼟生存的社会环境己经发生改变,锹里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增多,当地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封闭,传统文化也不再具有相对稳固的发展空间。锹里人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音乐,这些丰富、新鲜、时髦的音乐吸引着苗族同胞,从而导致锹里地区的本土音乐丧失了大量的受众群;当地各种民族特色的重大酒宴活动等一切从简,歌师没有了用武之地。曾经融入苗族人生命的歌鼟慢慢淡出了现代“锹里人”的记忆[5]。

(二)传承策略

1. 继续开展苗族歌鼟进课堂活动

聘请优秀歌师开展来幼儿园开展苗族歌鼟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讲授相关的乐理知识、教学方法,并共同商讨相关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完善工作。制作与苗族歌鼟教学配套的录音带、VCD光盘,赠送给苗族歌鼟传承地的村寨、歌队、学校作为辅助教材学习演唱。

2.编写、设置苗族歌鼟的幼儿园教材及课程

苗族歌鼟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如它的速度相比其他儿歌而言较慢且歌曲较长,教师在选择歌鼟题材时,应尽量选取节奏鲜明欢快的歌曲,避免过于乏味冗长令幼儿失去兴趣。如果直接把最原始的音乐作为幼儿园的教材并不一定适合幼儿,要结合苗族歌鼟的音乐特点,将适合幼儿学习欣赏的内容挑选出来,补充到教材及课程中。苗族歌鼟的旋律大多较为平稳,但有时也会出现很大的音程跳进,如八度、七度和六度大跳等。而幼儿的音域较窄,三到四岁的幼儿音域为六度,到了五六岁才有八度,幼儿演唱的歌曲旋律应该较平稳[6],在选择适合幼儿演唱的歌鼟时要避免。另外也可以让幼儿学习这一类歌鼟中的高声部旋律,因为高声部的旋律线较为平直,中声部则由教师来演唱,加强与幼儿的互动。对于旋律较复杂的歌鼟则可以以欣赏为主。

3.将苗族歌鼟与幼儿园各领域活动融合

歌鼟虽是用来演唱的,但歌曲是与语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歌曲的内容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和人的情绪情感、思想意识的。歌鼟中的唱词独具特色,我们可以选择包含锹里当地的地名风俗的歌例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活动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社会环境及人文习俗,获得各种审美感受。

四、 苗族歌鼟在靖州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传承建议

课堂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歌鼟活动的主要途径。苗族歌鼟在靖州县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不仅要结合不同型类音乐活动的特征,明确各种活动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目标要求,更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从歌唱、韵律和音乐欣赏三种音乐活动进行苗族歌鼟的传承。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歌鼟演唱方法和速度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幼儿音域较窄,因此歌曲的选择非常重要。从音域上讲,苗族歌鼟音域均在八度之内,旋律多围绕中音区几个音进行,其中酒歌调演唱时完全使用真嗓,适合幼儿歌唱。茶歌调和饭歌调虽然有假嗓的运用,但主要部分仍然使用真嗓,并且声音高亢,情感奔放,也可以适当选择使用。从节奏上讲,苗族歌鼟包含许多不规则的延长音,因此,在进行苗族歌鼟的学前歌唱活动时,最好将那些不规律的延长音稍微减短,将歌鼟音速稍微加快,调整原有的节奏,避免学习时因过于困难减弱幼儿的兴趣。

(二)在韵律活动中融入歌鼟节奏和节拍

苗族歌鼟虽混合拍子较多,节奏自由多变,但仍有规律可循,并且其鲜明的地域性也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素养。在活动中应该适当舍弃歌鼟中包含的混合拍子,而节奏中的连音和弱起现象,可以将其融入幼儿园的韵律活动中。如山歌调中“辰时属龙午属马,午时跑马到良园。千里得听香花草,万里得听花朝阳”[7]。该歌句的节拍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全音符组成,结构非常简单,与其他幼儿歌曲节拍相似。在幼儿园进行韵律教学时,可先教幼儿打节拍,体会歌曲节奏,再跟教师学唱歌鼟,以促进幼儿对歌曲结构的初步感受与理解。

(三)用歌鼟特色进行音乐欣赏活动

音乐欣赏是苗族歌鼟进入幼儿音乐课程最主要的活动。由于苗族歌鼟的旋律复杂多变,节奏不像其他幼儿音乐那样稳定,幼儿在欣赏苗族歌鼟时能够体会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并与自己所学过的儿歌进行对比,提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辨别力和表现力。

歌鼟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教学时可以让幼儿从欣赏民族服饰、谈谈熟知的民族节日入手,再让其欣赏苗族歌鼟,逐步拓宽幼儿的音乐知识,让幼儿有自己对音乐的态度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自行添加动作将歌曲完整地表现出来更具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结语

苗族歌鼟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苗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特有的社会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苗族“以饭养身,以歌养心”的这一特殊的民族传统,体现了不同民族的地域及文化的多样性。

苗族歌鼟的传承离不开当地学校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让幼儿领悟到歌鼟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和艺术特色,让苗族歌鼟逐渐渗入到靖州幼儿音乐教育中,并推动苗族歌鼟在靖州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传承,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和教师参与其中,更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2]李强,张文华.靖州三锹多声部苗歌——歌鼟[J].中国音乐,2009(10).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4]靖州县2005年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Z].靖州县文化局,2005.

[5][7]龙飞屿.湘西南多声部苗族“歌鼟”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6]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1).

罗春文(1967—),女,湖南邵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教学和音乐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靖州苗族幼儿园
湖南靖州:特种土猪成抢手年货
靖州杨梅新品、新技、新景结“新果”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发展靖州山区禾花鱼的几点建议
湖南靖州设立湿地自然学校
爱“上”幼儿园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