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背景下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的当代价值

2016-02-03冯国蕊

北方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母语音乐教育价值

冯国蕊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美育背景下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的当代价值

冯国蕊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在提倡美育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音乐教育应以怎样的姿态呈现自身的价值体系,以提升学科的当代意义,这需要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现有主流音乐教育体制问题的剖析,对推行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观的当代价值予以思考,以便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让母亲的歌声重新唤醒我们麻木的听觉、抚慰我们麻木的神经。

【关键词】母语 音乐教育 价值

此论文基于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与特色课程研究》项目编号2014Y354。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关于美育的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美育发声,再次证明了中华文化为母语的美育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发挥作用的不可替代性。《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研究再次受到关注,而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同样得到了多方关注。我国音乐教育研究涉及的领域、范围较为广泛,大量的研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及建议,对当代美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依托上述成果,拟将在美育背景下推行以中华文化为母语教育的当代价值予以思考,以便获得新的认知。

母语教育实际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化过程,我国母语音乐教育就是指以博大中华文化为母语的教育,也就是指西学东渐以前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存在并发展了的音乐。千百年来升腾在中华大地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描绘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音乐画卷,而这些珍贵资源却没有在我国主流音乐教育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这就使得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受到阻碍。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如何使我们传统的、特别是多民族的音乐文化更好地加以传承,强调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

我国母语音乐教育现状反思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产和优良的传统。自20世纪西学东渐开始欧洲音乐教育体系被系统的引入,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的相应发展。但由于在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由于缺乏民族文化的自信,导致我国音乐教育的“母语”严重缺失。1995年在广东番禹召开的全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会议主题即涉及到中华文化母语的音乐教育问题。这标志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改革的端倪。经过二十年来音乐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改革也日臻改善。至2012年由谢嘉幸教授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得以立项,标志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最大化的重视。而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有效的传承需要全国上下一盘棋通力合作。学校教育作为国家的文化传承主流机制,它对本土文化的传承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学校音乐教育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更多的应该关注如何使青少年通过学校音乐教育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现行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往往具有“学院派”特征,即缺乏实用性、创新性,脱离实际、脱离社会,重技巧而轻能力。高师培养出来的主流音乐教师亦如此,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艺术师资的需求,只是简单的了解了西方音乐理论的表象,却对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知之甚少。音乐不仅仅包括形态和技能层面的内涵,更包括其生成的社会、历史及哲学观念、文学、意识、行为等相关层面的内容。在大量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价值观的缺失,许多青少年,甚至包括音乐学院的学生,对自己的“母语”音乐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存在着丰富的民歌,更不知道家乡还潜藏着丰富的地方戏曲形式。许多同仁对传统的态度,往往着眼于对它的发展,热衷于对它的改造,似乎这就是进步。殊不知传统一旦改变,就很难再恢复。调研中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当下的音乐专业学习更多的是追求声音的外在形式,特别是在追求商业价值的诱惑下,多以流行为时尚、以炫技为目标,殊不知这样的声音与母亲的情感基因分属两个系统,是不能挺立生命意识的,更与大学精神是相悖的。又如申波教授在《<小河淌水>的故乡》一文中提到的,在苴力乡采访时,陪同的周成祥老师就说,如今在县城是什么也听不到了,如果去到他的家乡永和村,那里的大人小孩都会哼上几句调子。这种母语缺失的原因在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来自各级师范学校,各级师范学校的音乐师资,多出自于高师音乐系、科,而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师,多数则受过专业音乐教育。这样专业音乐院校所沿用的欧洲音乐理论体系,通过这一教育网络广布到所有的音乐教育机构。影响所及,几乎无处不在。传统音乐在自身文化内部都得不到系统的传递,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势必面临断裂的危机。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特定的表情符号,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没有民族就没有力量,没有力量就没有时代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强调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显得如此重要。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属于口传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口传心授。不同地区、民族通过地方性民族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而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属于全新的学校教育,还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重西轻中”观念认为欧洲音乐是先进的,中国的传统音乐是落后的,这样的观点虽有片面性,也有其历史原因,毕竟欧洲音乐艺术在古希腊传统理性精神和基督宗教精神的指引下,经历了欧洲教会音乐和文艺复兴前后一千多年的归纳总结,形成了自己较完整的逻辑体系。对于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华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确定中国民族音乐“母语”文化教育的目标,找到合适自己并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美育背景下母语音乐教育的当代价值

1、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重建民族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依靠教育,要教育出新一代的人,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教育这个有效武器,为培养我国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力的人而努力。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丰富的人文生态结构,给予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民族音乐的根基上创造音乐学习的民族文化背景,使学生从多层次的环境中接触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背景,这也是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更是目前音乐教学的应有原则。正如柯达伊所说:“我们不能只靠外在的装饰物、摇动国旗表明我们是匈牙利人,这应该表现在灵魂的深处。而灵魂的深处恰恰是音乐的领域。”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的本质提倡的就是一种“和”的观念,它所追求的就是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和谐。例如京剧、昆曲等非物质分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一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与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其表面生成的现象,更能充分体会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艺术形式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景象,从而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真正为做一个具有民族精神气儿的中国人而自豪。

2、培养创新精神 重构心理认知

音乐教育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和由此派生出的社会效应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影响。“和”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占据了非常特殊、突出的地位,我国古代哲人早有深刻的认识。孔子在教授学生“六艺”(礼、乐、书、数、射、御六种科目)中,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为我们构建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说明了我国在进行音乐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坚持以母语音乐文化为主体,以西方优秀音乐理论为辅的理念来构建我国新型音乐教育模式。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要求当代教师从以纯粹知识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中去。

认识论的深入,有待实践论的提高。尽管目前学术界和教育领域已经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与保存民族音乐的必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而解决民族音乐文化继承与发扬的关键是教育。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明确指出:“民族再生的过程应该从学校教育开始.灵魂是不能用行政法令来塑造的,要用艺术和知识来重新塑造。”我们应该通过学校音乐教育重构青年一代对于中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心理认知。也正是《意见》中对于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

3、搭建多元音乐教育的文化平台 树民族形象

人类已经进入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时期,而文化多元化则显示出它强劲的生命力,体现着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追求。纵观欧美现行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在当代人类学研究逐步深入,更加强调音乐作为不同文化背景的精神产品的大背景下,他们的观念也在发展变化,更为倡导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平等地对待本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而不像以往狭隘的认为只有欧美音乐才是先进的值得学习的,而非基督文明之外的音乐现象都是落后的这样一种殖民观念。我国学术界及教育领域的一些学者已经结合我国现实音乐教育状况进行了反思及教学实践。如管建华教授的《音乐教育生物学范式的理论与实践》,从音乐教育的生物学范式与后现代教育范式联系角度,重新理解和审视本土或者东方音乐教育的目的、方法及价值意义。陈雅先教授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指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是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文化传承活动中的深刻民族底蕴的音乐文化形式。樊祖荫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一文中,对中国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研讨,文中指出在中小学、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实施多元文化及充分发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作用的建议。这些前辈们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推行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完成了一种从理性到实践的逻辑性架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批准,2015年10月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第一届音乐教育大会,本人有幸参加学习。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等承办,大会主题是:“传承·发展·创新”。会议邀请国内外音乐教育知名专家做主报告;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做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与交流、工作坊、焦点问题研讨、最新研究与成果的海报展示和讲解等;还有来自国内优秀教师、学生团体的音乐交流展示。在我国召开如此意义重大的音乐教育学术会议它不仅促进国内音乐教育专业交流建起了一座桥梁,同时也将为中国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并走向世界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结语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族群认同、区域认同,增强创新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民族可以没有许多东西,但却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没有象征自己族别标志的声音。正如柯达伊所说:“我们不能只靠外在的装饰物、摇动国旗表明我们是匈牙利人,这应该表现在灵魂的深处。而灵魂的深处恰恰是音乐的领域。”现代音乐教育首先是以文化来定位的,实施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观至关重要,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弄清西方音乐的话语背景,更要弄清自身音乐的话语背景,既要有向外的探索,更要躬身于传统的内涵,以建立一种“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华,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找出一条新路来”1的观念,以实现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在新的时代的定位和实施。

参考文献

[1]http://www.hudong.com/versionview/C,RVoEXlEDW,FdRCgFEXQVaUg(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冯国蕊(1980—),女,汉族,山东聊城人,云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母语音乐教育价值
母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