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丝弦的发展情况和对策*

2016-02-03龙昱冰

黄河之声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丝弦常德唱腔

龙昱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常德丝弦的发展情况和对策*

龙昱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常德丝弦主要在湖南常德一带流行,进行演唱时,主要用琵琶和扬琴以及三弦等相关的丝弦乐器进行伴奏,因此,称为丝弦。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中,常德丝弘的形成,对于湖南丝弘传统艺术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德丝弦;艺术特点;策略

常德丝弦是湖南常德一带最为流行的地方戏曲,常德丝弦的艺术表演形式非常有代表性。在中国民族民间的曲艺音乐艺术中,是十大曲种之一。常德丝弦不但唱腔非常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唱词也与人们的生活非常贴近,唱词内容将地方人们朴实的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进行了反映,是当地人们非常喜欢的音乐艺术,是对生活的赞美,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常德丝弦产生的历史条件

对于湘楚文化而言,主要的发源地就是常德,从古到今,歌舞文化非常兴盛,也是名人雅士荟萃的地方。历史上,《中国戏曲通史》曾有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戏剧艺术繁荣兴起,身为荣定王的朱翊针为南北戏剧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将许多北方的唱腔、剧种带到常德,促进了民族文化融合。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随着市坊制度的打破,常德市商贾云集,其中还有大量的江浙乐师、歌女,为了更好的发展戏曲文化,他们在各地建立了不同剧种的曲艺会馆,时令小曲在滨湖地带迅速传播。随着社会人口流动增加,民间艺术不断融合,常德的花鼓戏,还有一些民间音乐,如号子、山歌、小调等,同时,还借鉴昆曲和宫调以及曲牌音乐等,加上常德本地自身的音乐特点,结构完整和曲调优美以及风味浓郁和唱词典雅的常德丝弦艺术形式就逐步形成了。

清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繁荣,各地商帮往来带动文艺发展,丝弦演唱也由文人雅士的自娱自乐发展为市民文化,因为常德人喜爱大碗喝擂茶,所以茶社老板常常为了生意红火而聘请丝弦艺人在茶社演唱,丝弦艺术日渐昌盛,道光年间,一些丝弦班社在各地相继出现,还有许多歌妓专门以小曲演唱作为主要的生计。与此同时,文人墨客也经常参与到编写丝弦唱本当中,到清朝末年,丝弦木刻唱本常德肖福祥商号诞生,后来就有了专门刻印唱本的做坊街,《孟姜女寻夫》和一些小调曲牌皆出于此,这些刻本有“堂班调”、“调子书”之名,从那以后,常德丝弦曲牌作为经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二、常德丝弦艺人的历代功绩

明代的时调小曲是常德丝弦的发源地,逐渐发展为我国曲艺中的瑰宝,2006年,被归纳到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这不但是常德文化发展的一个优势,也是丝弦艺人薪火代代相传的结果。

清代中叶,常德曾出现一位著名的丝弦艺人,贺小昆,许多传统曲目都由他改编,如《黛玉葬花》、《二度梅》、《双下山》等十几个。他带领了许多艺人创新丝弦老路,开拓新唱腔,戏曲板腔体与西方戏曲融合,长篇故事演出也不在话下。

清末明初,常德另一位著名丝弦开拓者徐梅清将四川曲调创新为“川路”新腔,丝弦艺术更加完善,并在农村进行开展,因此,清代丝弦表演达到鼎盛时期,是我国中华艺术文明史上的一块里程碑。经过时代的加工与改造,艺人们的传承与发展,常德丝弦艺术逐渐发展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当然,每个人的爱好不同也促成丝弦艺术逐渐分为不同流派,代表各地的特色。常德艺人戴望本唱腔深厚苍浑,低沉有力;桃源艺人李玉成润腔温婉细腻,行云流水,时而高亢豪迈,时而内敛深沉;津市艺人黄学千质朴低调,醇厚亲切。李玉成,号称“一人一台戏”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自弹自唱远近闻名,是解放战争时期十分著名的丝弦艺人。

解放以后,又出现黄挥,他从部队转业以后,被分到常德市的文化部门工作,对于常德丝弦开始整理和搜集以及研究和发掘。记谱整理出《九连环》和《采茶调》等39首曲目,1955年,编入到《湖南民间歌曲》中,并正式出版,致使常德丝弦正式在文坛亮相;1956年以后,他将牌子丝弦等进行整理,并且印成《常德丝弦音乐曲调集》,在中小学及群众业余剧团中进行散发。为普及常德丝弦提供了有利的民间音乐资源。

三、常德丝弦传统的艺术特点及风格

常德丝无论是对湖南民间艺术,还是常德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常德丝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表演形式灵活,演唱方法独特,音乐结构完整,而且伴奏的手法巧妙,这些更加表现出常德丝弦感人的魅力和独特的韵致,所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音乐风格与结构特点

常德丝弦不但音乐功能具有独到之处,体系也相对完整,其抒情与叙述互相结合,不但可以将民风民俗进行说唱,又能够将历史故事进行表现,传情达意在演唱中是主要的表现。发展到今天,常德丝弦音乐的曲目已经有三百多首,有一百多首已经通过录音或者记谱的形式保留了下来,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板腔体丝弦和曲牌体丝弦以及混合体丝弦。

1.板腔体丝弦

是大型的曲目演唱必须用到的基本音乐,板腔体丝弦不但唱腔丝统而完整,还具有非常大的感染力,是一种既具备戏曲音乐的特点,又不受曲调约束的音乐,在常德丝弦的音乐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曲艺音乐中比较罕见。它主要有“川路”和“老路”两种声腔。“川路”的声腔比较苍劲有力和开朗明快,抒情叙事类的曲目时用的比较多,“老路”是由当地的民转变而形成的,声腔雄壮激荡,且浑厚深沉,悲剧类曲目用的比较多。

2.曲牌体弦

在常德丝弦中,是最常见且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套曲体的音乐,能够将大多的曲牌连接起来,将一个共同的主题反映出来。当前收集整理的不同风格和内容及不同技巧的常用曲调有100多首。

3.混合体丝弦

在一个曲目中,板腔体和曲牌体能够混合运用。通常现代曲目及长篇曲目用的比较多,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的音乐结构形式,例如“南瓜生蛋”等。

(二)方言演唱与表演形式

运用常德方言对常德丝弦进行演唱,演唱风格与人们审美的习惯相符合。它的演唱特点,既行腔柔和婉转而传情达意,又密切结合常德方言,常德的方言属于西南的官话,南北方的人都能听懂,常德丝弦不但注重说唱化和口语化,对于旋律抒情和俏丽及音乐性,更加重视。

坐着自弹自唱,是常德丝弦的主要演唱形式。演员在演唱中一人多角,将故事利用声腔变化进行说唱,将各种人物进行有效地刻画。演员根据故事及说唱的要求,随时变换各种角色。演唱者将生、旦、净、丑等几个角色同是时扮演,通常是六个人,并且进行乐器操作。

(三)乐队应用的巧妙手法

胡琴比二胡小,琴筒比普通的京胡大,是常德丝弦主要的伴奏乐器。常德丝弦的乐器有扬琴,京胡,板鼓,琵琶,三弦和二胡,乐队成员都有固定的座次,掌鼓者将整个演唱的速度和节奏进行把握,同时兼指挥。

裹腔和托腔以及加花和垫腔、衬腔,是丝弦唱腔伴奏中的5种基本方法。裹腔,与唱腔的伴奏基本一样,只是为了将两者融入到一起,做了一些加花的处理。托腔,与唱腔的伴奏基本一样,只是在一为了达到衬托的效果,在一些地方,做一些变化。加花伴奏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在托腔伴奏中常用邻音等进行加花,使音乐的表现力得以增加;垫腔,通常在一些演唱或者停顿的气口处,垫上伴奏音乐,来对唱腔进行连续;衬腔,伴奏将唱腔的神韵衬托了出来,致使唱腔与伴奏若即若离。

四、常德丝弦更好发展的策略

(一)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常德丝弦艺术的重视

常德艺术团是常德丝弦唯一的一个专业表演团体,地方政府应该将政策落实到实处,加大投入,才能够将丝弦声腔和曲牌以及表演形式进行更好地研究,更好地组织排练和演出。

(二)表演形式要多样化

坐唱是传统丝弦的主要表演形式,常德丝弦在传统表演的基础上,加入了舞蹈表演。但是,为了使常德丝弦能够更好地发展,形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还可以将其他部门类表演进行吸纳。例如,进行表演时,还可以加入快板和器乐以及口技等,如此这样,常德丝弦不但能够将观众视听的疲劳得经绶解,还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真正达到曲美、人美和唱腔美。

(三)要想发展好,编创最重要

在常德丝弦的艺术中,一些导演已逐渐地退休,导演出现严重地脱层状况,所以,必须要将导演团队培养起来,将青年导演组织起来进行学习,老导演将新的导演带动起来。将编剧群创建起来,为了方便挑选,应该创作更多的作品。

(四)做好丝弦普及和推广工作

政府和教委应该将常德丝弦艺术重视起来,制定丝弦艺术的教科书,在大学将丝弦讲座开设起来。将常德丝弦在学校和社区以及工厂开始进行推广和普及。

(五)培养丝弦明星,拓展丝弦市场

常德丝弦艺术团虽然专业演员比较多,但是没是明星演员,在对常德丝弦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典型的演员挑选出来,在各大媒体及公共场合进行亮相,致使常德丝弦深入到每一个行业中。为了增加影响力,明星演员应该具有自己的创作专辑和MTV等作品,在省内的各大电视台以及中央台进行播放。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常德丝弦艺术在人们不断的探索及创新下,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相信在政府和各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常德丝弦会像春风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更好地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1] 国琳.常德丝弦:一朵飘溢着泥土芬芳的奇葩[J].新湘评论,2013, 09:47-49.

[2] 刘赟.浅析常德丝弦的语言特色与演唱艺术[J].大众文艺,2012,18: 116-117.

[3] 万力.浅析常德丝弦新旧表演形式的异同[J].艺术品鉴,2015,04: 198.

[4] 李萍.浅析常德丝弦中的衬词与衬腔[J].北方音乐,2015,15:8-9.

[5] 周霞.关于常德丝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家,2012,12:160.

[6] 万力.论常德丝弦音乐艺术的传承[J].大家,2011,09:204.

[7] 黄琨.常德丝弦走进当地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多重价值研究和实践方式[D].中国音乐学院,2016.

[8] 彭婷.将常德丝弦纳入地方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构想与建议[D].湖南师范大学,2014.

[9] 熊舒元.对常德丝弦传承的调查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

[10] 蒋演.湖南省常德市花鼓戏剧团,澧县荆河剧团调研报告[J].中华艺术论丛,2010:495-505.

湖南省情决策咨询项目《互联网视角下常德丝弦发展模式研究》研究成果(16JCD030)

龙昱冰(1982-),女,湖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教学与理论研究、民乐器乐演奏。

猜你喜欢

丝弦常德唱腔
《扶琴》
南国冬日暖总闻丝弦声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清溪雅集》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河北深州西辛庄村:“老丝弦”焕新生
湖南辰溪丝弦的音乐形态与表演特征
阿炳与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