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四大舞系的动作特点赏析*

2016-02-03苏原春

黄河之声 2016年23期
关键词:傀儡印度教东南亚

苏原春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东南亚四大舞系的动作特点赏析*

苏原春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东南亚地区的舞蹈绚丽多彩,分为四大舞系,分别为佛教舞系、傀儡舞系、印度教舞系和伊斯兰教舞系,四大舞系受到印度两大史诗的影响,在动作特点上呈现出程式化的手势和动作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

东南亚;佛教舞系;傀儡舞系;印度教舞系;伊斯兰教舞系

东南亚由越南、老挝、柬埔寨、太过、印度尼西亚等是一个国家组成,由于地缘以及宗教原因,东南亚以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为代表的国家在舞蹈文化上独居特点,且发展较为发达。受“罗摩衍那”和“摩柯婆罗多”两大印度史诗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舞蹈具备佛教与印度教强烈的宗教色彩,因此造成东南亚舞蹈分支呈现主四大舞系,分别是傀儡舞系、印度教舞系、佛教舞系、伊斯兰教舞系。傀儡舞系的代表国家主要是缅甸,印度教舞系的代表国家主要是印度尼西亚,佛教舞系的代表国家主要是泰国,伊斯兰教舞系的代表国家主要是文莱。

一、东南亚舞蹈的总体特点

生活方式决定艺术方式,东南亚地处热带,气候湿热,植被丰富,人民生活长期处于稳定安逸状态,因此在东南亚舞蹈的总体特点上侧面展现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不论是傀儡舞系、印度教舞系、佛教舞系还是伊斯兰教舞系,都体现出怡然自得、无欲无求的状态,仿佛神一般的安静和高深。且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历史文化特点类似,因此在舞蹈动作的选取上,东南亚舞蹈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风格性强,舞蹈选景和表现色彩明亮,融入大量的图腾崇拜和比拟性动作;第二,节奏中速,一以贯之,舞蹈故事内涵发展缓慢;第三,造型上注重表现明亮的生活状态,且偏重曲线美,习惯通过手部动作表现情感和内涵;第四,舞蹈表面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地域风情,在着装和细节上却呈现出严谨的神性和佛性。东南亚舞蹈在总体上呈现出中规中矩的风格,不同于中国古典舞蹈的柔美和多变,也不同于西方舞蹈的力量和现代,东南亚舞蹈通过肢体表达和着装布景营造了神圣庄严的情感世界和宗教信仰。对信仰的尊重决定了最终艺术精神呈现出克制与尊重的美学意味。

二、傀儡舞系

傀儡舞系的代表国家是缅甸。缅甸因其国家有许许多多的佛塔故有“万塔之国”之称。缅甸的舞蹈分古典舞和民间舞分别叫哥毕压洛和嘟剥嘟剥。傀儡舞系的起源主要受到印度和中国的傀儡戏影响,参照提线傀儡的动作,创造出舞系的基础动作,舞蹈动作中的深蹲、塌腰、挺胸、昂头等动作关节弯曲,呈现棱角分明的四边形,整体造型讲究对称,生动模拟了提线傀儡的克制美,具有抑扬顿挫、连绵不断的韵律。以“傀儡步”、“傀儡爬跳”等基本动作,配以长鼓、背鼓等展开鼓舞,这类产生于农事活动和宗教活动之中的舞蹈,在本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热情活跃的表现张力令人感同身受,不知不觉间便被带入舞蹈营造的氛围中,感受缅甸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神秘的民族的文化魅力。不仅如此,缅甸人基本的傀儡舞基础上创作出“三十七神舞”,后又演化为“宫女舞十二段”,来显示对神的崇拜和对神的向往。

傀儡舞通过模仿傀儡的动作而成,因此,该舞系的动作呈现关节弯曲的特点,手脚造型和谐对称,但从容优雅、柔和婉转,加之舞姿、表情与节奏配合和谐,因此更加具有韵味。舞者的发型叫水发,代表舞蹈有明觉索神舞,源于缅甸农村敬神的风俗,也反映了缅甸的民间舞蹈内涵的丰富多彩。

三、印度教舞系

东南亚印度教舞系代表国家有印度、印尼等。其中印度尼西亚的民间舞蹈可追溯到原始部落时代,蛮荒时代的印尼群岛中的民族已经有属于他们自己风格的舞蹈,但舞蹈类型大多是涉及到捕猎和生存的原始本能,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宗教传入印尼,爪哇岛和巴厘岛等岛屿开始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舞蹈,比如宗教性仪式的舞蹈。宗教对印度尼西亚地区的舞蹈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伊斯兰教是继佛教和印度教之后的最大宗教,印度尼西亚地区的舞蹈在受到佛教和印度教以及伊斯兰教三教共同影响,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印度是信奉印度教的国家,其吉祥物是蛇,印度教舞系主要是受印度舞的影响,包括艺术法则、手势造型、表情规范、服装特点、人物造型、舞蹈内涵等等。同时也比较注重曲线美和手语的应用,身体、腰肢、脚步、眼神的“波拉”律动(一种类似涟漪波动的韵味),都是一种曲线造型或沿8字波动的语汇。印度的单手势、联手势可以表达成千上万种语意,语言中的十大词类都可以用手势示意。东南亚广大地区的传统舞蹈也都十分讲究用手语表情达意,并有约定俗成的规范。代表作主要是梵语文献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大梵语文献不仅为印度传统舞蹈表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题材,也是东南亚各国不同传统舞蹈中经常表现和折射的文化主题。

四、佛教舞系

佛教舞系的主要国家有泰国、老挝、柬埔寨。其中以泰国最为典型。泰国古称暹罗,是信奉佛教的国家,因此明性善良,被誉为“微笑的国度”。泰国是东南亚地区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来自泰国、老挝、高棉、马来西亚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聚集并定居在泰国,因此泰国在舞蹈发展上博取众长,能歌善舞。泰国舞蹈中的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有显著差别,泰国宫廷舞蹈讲究飘逸流畅的审美意蕴,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意境,身姿婀娜绰约,在风格上却没有来自宫廷礼仪的过多约束而呈现出自由开放的特点;民间舞蹈则形式较为多样,内容也相对随意,主要反映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期盼,形式丰富的同时在范围上遍布全国地区。泰国舞蹈素以服装华贵、动作优雅、内涵丰富而被人称道。泰国舞有宫廷舞剧与民间舞蹈之分。泰国舞同样受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艺术影响,演员表演尊重信仰与宗教的力量,因此选用富于程式化的手势和丰富的面部表情,舞蹈的整体节奏较慢。代表的舞蹈室在泼水节时跳的南旺舞。而且他们舞蹈的手型孔雀型与中国的不同,中国的是外展泰国的是往回扣。舞蹈服饰帽子称塔帽衣服有纱笼和纱丽。

佛教诞生在印度,后来它自己又产生了崇尚多神的印度教,佛教舞蹈的手舞优势很明显,身体形象上更偏于阴柔静定。为了表示对神明的尊重,泰国舞蹈上十分追求华丽的服装、优雅的动作和丰富的内涵。在动作和表情上,表演者善于借助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程式化的表演手势,尤其是“佛性美”的手型来表现神明的崇高和伟岸的形象。舞蹈动作上,泰国舞蹈区别于印度歌舞的明快节奏,一般比较缓慢,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较少,而主要表现在手部细微的动作变化。其姿态主要是身体呈三道弯以及下身半蹲,随着音乐做基本动率屈伸。在舞蹈过程中,舞蹈手势却是变化万千,极具宗教寓意的。

手语、手相、手舞构成了泰国舞蹈中的手印文化,宗教象征和艺术想象共同为左右手和各个手指定性,通过灵活且复杂的手势勾画出一个精神天地。手印在佛教文化中是极其重要的身心修炼方式,“施”“授”等特定手势和指法不仅表现了神明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同时还是人民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因此反映宗教和信仰的手舞则成为最具精神特质和崇高境界的宗教舞蹈类型。利用舞蹈词汇,对宗教的佛家思想进行了体现,主要是对祭祀、宗教、礼仪、祈祷与和平等佛教思想的诠释。

以佛教舞系中的南旺舞为例,南旺舞追求曼妙的舞姿与灵活的舞式。人们围成一个圆圈,随着击鼓和民族乐器演奏的舞曲拍手合唱。南旺舞多是男女一同起舞,舞曲开始,男方主动邀请女方伴舞,随着舞曲翩翩起舞,随着舞曲的停止,男女双方会各自返回原位,待舞曲再次响起后重新开始起舞。以南旺舞为代表的民间舞有其标准的舞式,像是“穿针引线”、孔雀开屏等等。

另外舞蹈多处带有“佛性美”的手型,南旺舞的基本手型是拈花指,手腕微回抠向身体方向,以拇指与食指相捏,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均以“冠型”展开立起,做“拈手”动作。在佛教有“拈花微笑”一说,指禅宗的“以心传心”。泰国南旺舞的“拈花指”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有深层次的佛性含义。

五、伊斯兰教舞系

宗教舞蹈是宗教艺术的一种集中衍生和重要体现,人们把求雨、抗旱、驱鬼、除疫、迎神、送神等精神生命需求同舞蹈紧密结合,可以说舞蹈是连接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纽带,传递着人们对生活最美好的祈愿。因此宗教舞蹈在采用舞蹈的结构形式时,包涵的却是宗教的内核,渲染的是神佛的威慑力量以及人们对这种力量的敬畏。以舞蹈的语言,诠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宗教文化和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宗教舞蹈既具有浓重的宗教文化艺术的象征意义,又包含着各个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和审美意识转变。东南亚除了本土的佛教和印度教以外,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和兴盛,开始衍生出一系列文化形式,其中伊斯兰舞系发展尤为快速。

伊斯兰舞系在东南亚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国家是印度河马来西亚。伊斯兰教作为主张入世的宗教,以本土的印度教和佛教而言,更具异域特色,因此在东南亚国家舞蹈舞系中十分显著,这种宗教的强烈情感借助舞蹈形式渗透在穆斯林个体的一生。这种打上伊斯兰色彩的生活,舞蹈中没有高难度的技巧,而是十分贴近生活,舞蹈语言非常简练、纯朴、清新、含蓄、婉约,但舞蹈内核注重内心世界的探索,是穆斯林积极从生活习俗和宗教礼仪中提炼出来的舞蹈语汇,是肢体语言与内心世界的完全统一。伊斯兰教舞系在文莱也有很大的发展,文莱具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情,在文莱有很多的清真寺,而且生活等各方面都与伊斯兰教有关,伊斯兰教的舞蹈,形注重曲线体态美和动态曲线美,作为舞蹈的典型动作,营造了神秘、静谧、崇高、庄严的情感世界。

六、舞系所体现的价值

1、文化价值。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同时文化价值的意义也是深远持久的,一方面文化能够改造人的生活,另一方面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支撑。人不仅是文化价值的需求者和创造者,更是文化价值的承担者。东南亚四大舞系是是人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们作为对外交流的文化符号和表达,可以成为各国增进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民族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纽带。当作为“国际语言”的东南亚各国风情歌舞以及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在这一交流大舞台上向世人展现它独特魅力的时候,东南亚向各国展现了其最为深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而各国也能通过舞蹈的形式加深相互的了解,增进友谊,舞蹈艺术成为了全球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艺术价值。无论是哪一支舞蹈都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主要源自于舞蹈自身包含的丰富的本国文化特色和宗教信仰。这四种舞蹈都是艺术和宗教的结合,而且表达内容丰富,情感多样,包括舞者对生活的认识、对信仰的态度及对艺术的趣味,表演的形式不拘泥于一式,动作有突出的意韵,具有丰富的艺术考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3、教育价值。作为国家和地区人民美学意识凝固而成的动态艺术,舞蹈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它是特定地区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地域范围内的民族和人民依靠舞蹈等形式的文化符号维系共有文化的认同感,它们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舞者以舞传情,观赏者透过舞蹈感悟生命和生活,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东南亚四大舞系的灵感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信仰的崇敬通过舞蹈形式在世世代代间传播,实现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发展。

东南亚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动作受到其地域特点影响以及文化形成过程决定,尤其是宗教文化的盛行,对舞蹈形式和舞蹈内涵的塑造更加体现出地域性和独特性。从舞蹈艺术研究东南亚宗教文化的本质,学习东南亚民俗艺术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及其之间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更广的空间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更加成为各国在世界市场立足的重要筹码,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能够成为国家和民族对外传播思想文化,创造物质经济财富的工具和手段。

[1] 姚毅.泰国民族之花“南旺舞”[J].东南亚,1985,02.

[2] 李未醉.论泰国北部少数民族宗教以及宗教舞蹈艺术[J].当代经理人,2006,08.

[3] 杨志晓.克制美学——东南亚舞蹈访记[J].歌海,2015,04.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东南亚民间舞蹈艺术对比研究》研究成果(15FMZ016)

猜你喜欢

傀儡印度教东南亚
水傀儡考论
印度教艺术
东汉
东汉———皇帝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
喜迎春天
泉州开元寺印度教古石雕考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HARD CELL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