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歌唱分析
2016-02-03何洋
何 洋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歌唱分析
何 洋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在其短暂而充满光辉的一生中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在歌剧的创作领域。本文通过对十八世纪时期文化背景和歌唱艺术的研究,探讨了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曲式结构,并进一步的分析了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中演唱技巧,总结了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音乐价值,谈谈在此部歌剧中我的个人体会。
莫扎特;歌剧;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演唱分析
莫扎特作为世界公认的作曲大师,而他最为喜爱的还是歌剧作曲,其歌剧作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后期的作品较为成熟也更广为人知,比如《魔笛》、《费加罗的婚礼》等,而本文就莫扎特的前期作品《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演唱进行分析。莫扎特的前期作品《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是了莫扎特歌剧走向成熟的代表作,通过分析其演唱技巧,对学习歌剧美声唱法会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理解古典时期音乐艺术。[1]
一、莫扎特歌剧《牧人王》的作曲背景和剧情概述
十八世纪时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对于文化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原本被禁锢的思想慢慢得以解放,此时的文化开始趋向于反对特权、平等自由、科学理性、人道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些新思想在快速的冲击着社会的同时,也使得音乐作曲家们从以教堂为中心转为以宫廷为中心,这一时期的歌剧作品开始转变为庆典形式。在音乐作曲家和歌剧作品发生变化的同时,十八世纪时期的歌唱艺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其当时阿拉伯流行的阉割流入欧洲,人们发现被阉割的男童长大后可以演唱非常高的音调,由此就诞生了阉人歌手,莫扎特的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起初就是为阉人歌手演唱的。[2]
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创作时间为18世纪末期,是莫扎特19岁时的作品,故事题材是以古罗马的历史为主线,讲述了米特里达特国王反抗残暴罗马统治的故事。莫扎特歌剧《牧人王》的中心思想是对爱情忠贞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男女爱情忠贞的歌颂。
二、《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歌唱分析
(一)《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曲式分析
莫扎特歌剧《牧人王》是莫扎特采用小歌剧形式创作的早期歌剧作品,曲式结构为引子加尾声的回旋曲式,主体部分分为共A(降E大调),B(降B大调).A(降E大调).C(c小调),A1(降E大调)五个部分,为了搭配咏叹调的抒情特征,《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发展调性几乎都是在近关系调内,而且为了减少节奏的机械性,莫扎特把《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伴奏都设计为和弦音型和节奏音型的分解的形式,让整曲《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旋律流动起来,更加活泼生动。[3]
(二)《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演唱分析
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我爱你,这爱情坚贞》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大众关注,直到二十世纪经过当时的音乐作曲和演唱家共同努力,经过不断的改进,使莫扎特的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从阉人咏叹调变为女高音咏叹调。
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演唱音区较高,对于演唱者气息要求较高,需要有强有力的呼吸和高水平的气息流动能力,在实际演唱时,演唱者要努力找到演唱气息的平衡,在演唱辅音时不要过分的强调,例如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第一句,“L’a me ro,sa ro co stan to”,在演唱时主要是对元音的演唱,辅音的演唱要快速并且清晰。另一方面,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演唱性很强,对于演唱者的音色还有很多要求,整曲中使用假声远多于使用真声,在练习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也可以对美声学习者的假声及头声的表达能力进行锻炼,对美声学习者的寻找高音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最后,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曲式结构为引子加尾声的回旋曲式,主体部分分为共A(降E大调),B(降B大调).A(降E大调).C(c小调),A1(降E大调)五个部分,在各个部分之间有许多半音连接,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音准上的技巧要掌握熟练,对于演唱者音乐理解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平时练习要把音阶密集或者音准把握不当的小段多加练习,也可以积极搜寻不同版本的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唱法来进行训练,对美声学习者的气息、元音辅音、真假声、音准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作用。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十八世纪反对特权、平等自由、科学理性、人文主义等新思潮进行分析,阐述了这段时期音乐作曲家、歌唱艺术和歌剧作品的变化情况,最后集中进行了对《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曲式分析和《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演唱分析,总结了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音乐演唱技巧,希望通过这个过程为自己和广大演唱者和歌剧爱好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声乐学习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演绎方式。
[1] 朱晏锋.莫扎特早期的歌唱剧创作及其特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85-187.
[2] 段召旭.西方音乐历史中审美认同的个性问题[J].黄河之声,2010, 11:108-109.
[3] 韦亦珺.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J].甘肃高师学报,2009,0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