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价值观建构期流行音乐的塑造功能及实现路径*
2016-02-03姜振栋
姜振栋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青年价值观建构期流行音乐的塑造功能及实现路径*
姜振栋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流行音乐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香港、台湾等地传入大陆,已然成为反映时代青年精神状态的风向标,无不铭刻着青年人的社会价值观念。无论是透着柔情蜜意的爱情歌曲,还是响彻着夏日蝉鸣的校园青春民谣,抑或充满金属质地和激情力量的摇滚音乐,都是在彼时风行的旋律中记载着青年人的思想、情感、观念,甚至无所不包的琐碎的生活点滴。作为流行音乐的最大创作与消费群体,流行音乐在青年价值观建构期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本文将对流行音乐与青年人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以及流行音乐对青年价值观的塑造功能和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性的论述。
青年价值观;流行音乐;塑造功能;实现路径
一、流行音乐的变迁与青年价值观的特点
流行音乐是与严肃的古典音乐相对的一种通俗性的音乐形式,由于其通俗易懂的歌词以及适合普罗大众欣赏能力的旋律而广受欢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演奏形式上通常以电声乐队为代表,歌词内容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唱法旋律上自由灵活、变化多样,尤其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宣泄,很多时候出现商业性大于艺术性的状况,颇受时代青年人的喜爱和追捧。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流行音乐的发展变迁史,会发现每个阶段的流行音乐都潜藏着时代的记忆和青年人的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是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觉醒复苏的时代,充满活力的流行歌曲逐渐取代革命歌曲而风靡全国。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大多数人具备了欣赏流行音乐的条件,加之国家对港台以及欧美一系列流行音乐的解禁,使青年人在感官上享受了流行歌曲带来的一场盛宴。影响最广泛、冲击最强烈的就是邓丽君的歌曲传入,打破了人民群众对豪情漫天的革命歌曲的欣赏习惯,全新的审美感受让大多数青年人敢于正视自己的个人情感,那些惆怅的、消沉的、失落的、企盼的微妙情感所绽放的独特魅力让一代青年人为之兴奋。八十年代是无法复制的黄金时代,是真正属于青年人的洋溢着激情力量,张扬着人性美好,传递着自由梦想的时代。与之相对应的,青年人的价值观念也是积极中夹带着伤感、豪壮中渗透着寂寞。可是,尽管极力表露个人情感的流行音乐占据了大面积市场,但表达爱国情感的流行歌曲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传唱至今的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对青年人理想信念的抒发仍旧影响深远。因此,总体来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仍然是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里青年人的主流价值观念。
九十年代以后,流行音乐呈现出多元的发展特征,整体表现为对主流力量的反叛,对崇高和权威的解构,对自我力量和价值的极度张扬等。在传唱港台和欧美流行音乐的同时,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走向原创化道路,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一代人的情感波动和价值取向,如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小芳》、《爱情鸟》、《同桌的你》成为大批青年人情感价值观的写照。在彰显个人风采时也陷入一种路途的迷茫。而到了新世纪,流行音乐完全打破了传统音乐创作的规约,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使很多热爱音乐并才华横溢的音乐人走进人们的视野。无论是以网络媒介走红的歌手刀郎,还是通过大众选拔而脱颖而出的“超级女声”都为更多有音乐梦想的人展示了多样的路途。另类歌手周杰伦的出现给中国流行音乐歌坛吹送了一阵阵清凉之风,他所创作的带有中国本土化风格的歌曲《本草纲目》、《东风破》、《青花瓷》等,引起了青年人对本民族文化品格和爱国精神的共鸣。流行音乐历经三十几年的发展变迁清晰的记录了每一个时代大背景中青年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
那么,青年价值观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具备价值引导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活。根据流行音乐变迁状态所折射出的青年人价值观大体上表现为如下特点:一是集体性与个人性并存,即对世界已经有了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懂得运用外在媒介传达自己的情感,但是由于认识水平和人生经验有限又不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二是理智与情感的并存,即青年人思维愈发活跃、思想逐渐深刻,懂得用理智去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棘手问题,但是因为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建构期,很容易意气用事,情感鲜明,情绪易于冲动;三是理想与实际的并存,即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渴望和憧憬,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遇到现实问题又常常选择从个人利益出发,回避社会责任,重视个人情感和利益;四是集时代性、开放性与多元性于一体,即青年人往往具有时代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能够最直接地反映大时代的价值观念,但他们的价值观是开放而多元的状态。流行音乐能够将青年人的价值观清楚地折射出来,也是青年人对个人情感和价值形态的最佳表达方式。
二、流行音乐对塑造青年价值观发挥的作用
流行音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势必在流行过程中存在双面性特征。一方面,健康向上、充满积极思想的流行音乐能够对青年人的价值观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低俗趣味、充满消极思想的流行音乐则会对青年人产生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严重损害青年人的价值观。从流行音乐产生的这三十年发展史来看,流行音乐在社会思想的传递和社会价值的表达上一直占据先锋地位,能够最及时地表现社会问题,尤其社会转型期时人们的思想处于不稳定期,而青年人的价值观也正处于建构期,因此流行音乐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是难以预料之巨大。那么,在与青年人成长密切相关的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这三观的形成上,流行音乐的塑造功能尤为重要。
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会引导和塑造青年人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是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青年人在价值观建构期势必会深入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以及怎样活着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还有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询问。流行音乐因其满足了大众的欣赏水平,风格偏于平民化,歌词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具有中国本土化的民间曲调等都成为青年人随意哼唱的音乐。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极大程度上表现了青年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以及品行端正的歌手都会激励青年人不断追求美好人生理想。比如,曾经对一代青年人影响深远的流行音乐歌手周杰伦,在他的音乐中经常能够寻找到力量和勇气。“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的脆弱堕落?请你打开电视看看,多少人为生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我们是不是该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稻香》)这是一首颇具典型意义的宣扬正能量的歌曲,也曾经鼓励很多青年人战胜挫折,重新鼓起生活的云帆。《让世界充满爱》、《我的未来不是梦》这样的流行音乐更是将爱、勇气、力量等传递给青年人。人只有在追寻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人的心灵要在这种力量的攫取中获得愉悦和安宁。青年人在价值观建构期就应该树立坚定的人生目标,感悟生命的意义,通过那些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来刺激感官,将能够完善人生价值观的力量深入到青年人的内心深处。
流行音乐除了能够引导青年人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以外,还能对培养青年人的道德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所谓道德价值观就是作为个体的社会人在处理社会道德情感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对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基本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流行音乐是最能反映生活实际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音乐的传唱过程中人的道德和情感将会被表现出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成长中的青年人。那些饱含意蕴和深情,有着优良的道德价值指向的流行音乐有利于青年人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自我认知,并且在生活实际中指引他们及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如表现母爱的流行歌曲有beyond的《真的爱你》、阎维文的《母亲》、陈百强的《念亲恩》等,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以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形式展现出来,易于被青年人接受。“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没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爱意宽大是无限,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歌词选自《真的爱你》)表达了母亲与孩子之间浓浓的爱和亲情,是青年人对母亲的最美歌颂。类似这样的歌曲不胜枚举,将书本上空洞的说教转换为艺术的言说,让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这就对青年人道德价值观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像汶川地震发生时网民创作的《人民心疼你》表达了对总理的爱戴和颂扬;2008年奥运会时期创作的《北京欢迎你》表达了中国人对世界体育盛事的热情等。这些流行音乐无论是表示灾难面前的顽强,还是国家大事面前的积极,甚至个人情感的苦涩,都以青年人喜欢的方式影响着他们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青年人在这些流行音乐的陪伴中逐渐学会约束自我,建立优良的道德价值观。
最后,流行音乐能够培养青年人独特的高品质的审美价值观,是对其欣赏水平和情操品格的熏陶。审美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能够体现出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情操修养。而音乐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得到情感的宣泄,最终提升人们的精神修养。青年人正处于思想活跃、价值观不稳定期,还没有形成比较高雅完善的审美价值观,不能对客观事物以及世间情理等做出正确的评判。因此,意境优美、旋律和谐、内容饱满的流行音乐可以为青年人带来无限的美感,增强其对事物的想象力,使其置身于美好情境中充分感受生命的曼妙与美好,如《万物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春暖花开》等。流行歌曲《春暖花开》唱到:“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如果你要一个微笑,我敞开火热的胸怀;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我陪你走到未来。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这首歌所营造的意境和爱意呼之欲出,将听者带到了一个有辽阔海洋、红色枫林、鸟语花香的怒放生命环境中,让人自然而然产生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只有充分感受到世界万物的美好,才能使人的行为变得高雅、柔软人的内心,使人富有同情心,摒弃假丑恶,崇尚真善美。如此健康的流行音乐无不在青年人价值观建构期愉悦其身心,陶冶其情操,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生活的情趣,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创造更多的美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当然,由于当下社会传播媒介的多样化,流行音乐也存在很多粗制滥造之作,特别是网路环境中产生的良莠不齐的音乐,很大程度上给青年人的精神成长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带有情色意味的音乐、格调低俗的音乐、怪异暴力的音乐等,不但毒害了成长中的青年人,还玷污了音乐殿堂的艺术环境。因此,在看到流行音乐对青年人价值观建构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谨防那些低俗歌曲的对人精神世界的伤害。
三、流行音乐在塑造青年价值观过程中的实现路径
流行音乐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变迁,将每一个时期中国人的价值观都反映出来,对社会影响力度较大。为了更好地发挥流行音乐对青年价值观的塑造功能,应全面把握流行音乐的发展动向,积极宣传潜藏着积极健康价值观的流行音乐,充分调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形式为流行音乐的传播打好基础,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具体实现路径如下:
首先,应该从音乐作品的优劣入手,要大量创作那些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从而在根源上净化流行音乐市场。由于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品味的作品。因此,一定在大量创作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防止利益熏心的时代涌现出迎合市场环境而忽略审美意蕴的作品,这就要求音乐创作者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杜绝低俗音乐。比如,十几年前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选秀节目在发掘新人时,难以避免地为了博得更多人的眼球,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创作出很多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对当时还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年人冲击很大,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创作更多有利于青年人身心健康的流行音乐,才能在净化流行音乐市场环境的基础上达到教育青年人的目的。这就需要那些有良知的音乐人扎根于生活,从生活实践中挖掘出积极向上的艺术内容,以此作品传播于世,润泽青年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还要加强青年人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进行音乐审美观教育。音乐是一种审美体验,是更加偏重于个体接收的艺术形式,再美好的音乐如果听者水平有限,都会使音乐具备的艺术震撼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培养青年人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显得迫在眉睫。针对当下音乐市场的鱼龙混杂,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无法区分流行音乐的好坏,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基于这一事实,应该开设相关的音乐课程,特别是面向青年人开展音乐知识教育,将感性的了解上升为理性的认知,在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之光。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将固有的思想强加于青年人身上,应尊重每一个青年人的个性特征,尊重他们的审美趣味,以青年人自身为主导进行音乐知识教育。在思想多元的当下,加强青年人的音乐审美观教育,不断提高青年人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对青年人价值观的建构乃至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塑造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
最后,要增强青年人对不健康流行音乐的抵抗能力。流行音乐逐渐以网络媒介被听众熟知,而青年人是网络的最大消费群体,对不健康的网络环境以及低俗的流行音乐缺乏应有的抵抗能力,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青年人提高对音乐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抵抗低俗音乐的侵蚀。要根据网络环境的特点和流行音乐的特点,对青年人进行音乐知识教育,最终达到具备抵抗不健康流行音乐的能力。
四、结语
青年人是流行音乐最主要的接受群体,流行音乐的优劣直接影响青年人的认知,特别是正处于价值观建构期的青年人,其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流行音乐所宣传的价值观的影响。从流行音乐产生的这三十年发展史来看,健康的流行音乐对青年人的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等都具有极强的塑造功能,引导着青年人形成正确、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为了更好地塑造青年人的价值观,应该从流行音乐创作、音乐知识教育、抵抗消极流行音乐的能力等角度实现对青年人价值观的建构。■
[1] 王占军.从新时期流行音乐发展看青年思想文化演变[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2] 舒畅.流行音乐对高校“90后”大学生的影晌[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 项国雄,黄璜.从网络流行歌曲看网络对青年文化价值的传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价值观养成之积极功能研究——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研究成果(15JDSZ2064)
姜振栋(1981-),男,山东莱阳人,曲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正科级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