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及路径分析
2016-02-03郭松
郭松
摘要:地方高校一般以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一支教学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但许多地方高校是随着国家高校扩招高速发展起来的,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所以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经验的培养尤为重要。增强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建立健全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规章制度,强化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是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22-02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各地方高校中青年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中青年教师经过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系统的专业学习,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实践能力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验比较缺乏。而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般都定位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大量缺乏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直接走上讲台的后果是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得不到实现。如何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各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地方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
1.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基础薄弱。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职业阅历比较单一。从学校到学校的简单经历使其天然地缺少实际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验。单一的学术阅历和实验室阅历导致大多数青年教师不熟悉实际业务工作,不具备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使其在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问题时缺乏相应的能力,因而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见习或实习操作过程。
2.地方高校对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存重视不够。由于国家对于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强制性要求,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对教师的学历有明确的要求,但对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具体的要求和考核。所以大部分地方高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不可避地将重心放在如何提高教师的学历上,长期以来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相关制度不健全。虽然各个高校有一些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零星制度和相关规定,但是总的来说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尤其是教师外出企业进修和培训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在实践中,虽然有部分教师意识到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而无法提升自身的水平。各地方高校在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上缺乏整体规范和长效机制是制约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4.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缺乏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到企业锻炼、校企合作开发技术项目、企业定期派人开展生产讲座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但由于多数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大部分地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目前仅停留在安排学生见习、实习的初级阶段。没有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技术互利合作,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锻炼机会较少,广大青年教师无法通过上述途径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地方高校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分析
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方面离不开青年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校要为教师的能力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各个高校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制度和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地进行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和提升。一般来说,作为高校教师的青年群体,受尊重与自我实现的双重需要会促使青年教师自动产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情况下,顺应上述需要,为青年教师创造各种制度性激励环境,对其参与诸如实验(实训)室建设、赴企业锻炼、带队进驻学生实习实训企业以丰富职业阅历等方面的有利于其“双师型”素质提升的行为在课时计算、职称晋升等一系列环节给予政策倾斜,可以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寻找有利于自身实践能力形成和提高的机会,并热情地参与其中。
2.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充分利用这些环节,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实践工作环境,是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有效措施之一。首先可以要求青年教师到实验室锻炼,参加实验室的建设,参与实验的准备和指导。实验室的建设涉及到实验室的规划布置,实验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在参与过程中,教师对设备的性能进行了全面地了解,能熟练操作并及时排除设备出现的故障。通过参与实验的准备和指导,对实验细节更加清楚,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从事独立的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其次可以要求年轻教师必须参与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的指导,每位新教师选派一名指导教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全面指导。再次可以开展实践教学的讲课比赛,定期举办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大赛,对成绩突出者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3.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直接有效的通道。近年来,企业对学校实用技术(或技术路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一背景下,地方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打造最为直接的外部通道,使其可以借助单位背景(而不是个人背景)顺利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习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创造性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技术性或管理性难题。这一点对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成就感自然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这一通道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紧密合作关系的确立,因此加大校企合作工作的组织与引导工作,就应该成为一项先导型工作。
学校定期开展培训进修,为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供保障。为加大专业教师培养力度,学校应定期开展研究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机构或者其他高校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其次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不断完善基地配套设施,安排教师定期参加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班,使之与自己的授课相辅相成。同时,还要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或行业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或技术等级鉴定,考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把获证与实践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对没有“双证”的专业教师,要着重督促和落实,限定时间考取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学科竞赛的带队指导工作。学科竞赛不仅锻炼了参赛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有很多面对高校大学生开展的竞赛活动,包括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这些竞赛既反映了专业的前沿发展水平,又能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机会,应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
青年教师是未来高等院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应该重视对他们的培养,要把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政策、经费、机制等方面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青年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肩负的重任,不断学习,切实提高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温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9,(12).
[2]李桂芬.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Proceeding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4),2010,(11).
[3]刘尹霞.探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J].企业导报,2011,(9).
[4]孙珺,胡小平,秦华伟.“卓越计划”视域中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