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两次“雷击事件”引发一场大运动

2016-02-02毕远佞

紫光阁 2016年2期
关键词:延安群众工作

毕远佞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局部执政党风政风最好的黄金时期,也是党的群众工作最成功的时期。历史业已逝去,往事并不如烟。中央在延安辉煌的十三年岁月留下了不尽的思考,每次回忆那些不加任何修饰都十分生动的事例,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都能坚定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雷声、骂声与民生

打雷是天象,雷打死人是天灾,借雷打死人诅咒执政党的领袖,则不是一般的个人恩怨,而是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是天大的事。

“雷击事件”在延安有过两次。

第一次发生在1940年10月。清涧县农妇伍兰花因丈夫被雷电击死,大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政府官僚横行”,因而被县保安科逮捕,送到延安拟审讯后交法院严惩。毛泽东得悉,请伍兰花来,当面了解情况。伍家有三个娃,一个瘫痪的娘,生活贫困。共产党来后分了地,头两年还好,粮食吃不完。“这两年,村的官、乡的官、县的官,都不管咱们的死活了,要公粮还骂咱男人,连老娘也骂哩!”详细了解情况后,毛泽东立即指示:马上放人,派专人护送回家,去的人要带上公文,讲明她没有罪过,是个敢于讲真话为我们党和政府提了良好愿望和意见的好同志,要向她赔礼道歉。毛泽东要求工作人员对这次捕人作出深刻反省,要求组织干部部门对现任村以上干部进行一次审查,不胜任的不为群众服务的统统撤下来。

第二次发生在1941年6月3日下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边区政府小礼堂召开直属各县市长联席会议,讨论生产自给及经济建设、干部教育、卫生保育工作和运盐问题。雷电从东南屋角穿入会议室内,坐在礼堂木柱附近代县长开会的延川县政府科长李彩云不幸身亡。无独有偶,当天,安塞县一位老农民在市场买东西时,拴在木桩上的驴被雷电击死。老农又哭又骂:“老天爷不长眼,你咋不打死毛泽东?要打死我们家的驴?”

毛泽东听说后,不让延安保卫部门处理骂他的农民,反而思考: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工作和政策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

毛泽东对“雷击事件”曾多次提及,仅七大前后就三次深刻反思:1945年4月20日在六届七中全会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讲话中、1945年4月24日七大的口头报告、1945年5月31日七大的结论。

圣地的雷打死了干部,打死了毛驴,引起了骂声,惊醒了领袖。

没有正确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群众有怨言怎么办?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调查研究。毛主席特别强调:没有正确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钥匙”。1941年3、4月间,毛泽东亲自编写了《农村调查》一书,8月1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当时著名的调查有林伯渠的甘泉、富县调查,西北局的《绥米土地问题初步研究》,张闻天的《出发归来记》。《固临调查》是其中较早进行的。

谁去调查?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长李卓然。他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先同周恩来、赵世炎、王若飞等赴法勤工俭学,又与傅钟、邓小平等赴苏联留学,喝过两种“洋墨水”,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回国后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长征中担任“铁流后卫”红五军团政委,是遵义会议20位参加者之一。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奉派到红四方面军工作,又临危受命,领导西路军余部成功突围到达甘新边界的星星峡,是长征中走得最远的军团级干部。李卓然的能力、水平、党性使他成为十分恰当的“调查团长”。

到哪调查?固临。固临县在延安东南,距离延安城100多公里,经过多次区划变更今天已不存在。固临东面的宜川属于国民党统治区,西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泥湾。此地属于陕甘宁边区和国统区的交界,经济条件在延安属中游,在这里调查具有代表性。著名的陕北民歌《蓝花花》人物原型姬延琴就生于固临县临镇西街。

怎么调查?从9月24日到11月25日,调查组成员走遍了两个区、四个乡12个村,挨家挨户深入了解情况,一共蹲了两个月。各个阶层的人都见了个遍,包括农村的二流子。调查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特别是对1939年土改前后的農民经济、生存状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白天走村串户之后,晚上在睡觉的土炕上还要继续工作。每次工作之前,他们都得先干一件事情:用手或小扫把将衣服里面的虱子清理掉。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家才开始将一天得到的各种情况数据汇总起来。李卓然对各类问题列举、分析,仅仅是各类小专题就拟了40多个。经过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了十几万字的《固临调查》一书。

他们发现的问题是:党和政权的下层组织结构没有建立起经常工作机制;边区农村经过土地革命后,中农增加,贫农减少,但耕地、粮食未增加;土地革命后农民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但党在农村中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旧的习惯和传统仍然势力很大;县区两级的工作与学习制度没有经常建立,必须改进领导制度,纠正“以党代政”“以上代下”现象;在财政经济方面,脱产人员增加,财政收入锐减,群众负担过重。

德才兼备的干部、合适的地点、正确的方法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使《固临调查》成为实事求是的调查,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结合《固临调查》等系列调查情况和部分部队开荒的经验,中央正式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最终解决了部队给养和各个根据地的经费问题,帮助根据地渡过了难关、坚持长期抗日。比解决根据地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群众的骂声没有了、怨气消解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延安时期的群众工作,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认真总结党在延安时期的实践和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共产党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群众就会对我们“敬鬼神而远之”。党群干群关系出现问题不可怕,共产党诞生就是要解决中国最大的问题——救亡图存、求强求富。关键是党的领袖集体、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群众的利益意愿诉求正确地结合起来,才能化解党群干群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党群干群关系像“脑手脚一样合拍,骨肉皮一样密切”。

猜你喜欢

延安群众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走进延安
选工作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