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市场深陷“严冬”
2016-02-02张茂荣
张茂荣
2016年伊始,国际油价延续上年的下跌走势,在截至1月15日的短短半月内大幅下跌逾20%。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报收29.42美元/桶,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收28.94美元/桶,均为12年来最低。高盛集团发布报告称,国际油价将“在更长时间内下跌”,预计供过于求的状况将持续到2016年年末,最低可能下探至20美元/桶。渣打银行甚至预测油价可能跌至10美元/桶。
供需严重失衡是国际油价大跌的主要原因。在供给方面,原油供应快速增加,过剩加剧。页岩革命使美国原油产量大增,由2008年的500万桶/日升至目前的逾900万桶/日。在此形势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老大”沙特等产油国不愿限产保价,欲以价格战逼退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沙特等海湾国家原油开采成本低于10美元/桶,而加拿大、美国则分别为41美元/桶和36美元/桶。因此,利用自身低成本优势扛过油价“寒冬”并打压乃至扼杀竞争者,成为沙特等国的长远谋划。1月16日,美欧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市场预期到2016年年中伊朗石油出口将至少增加50万桶/日。2016年,俄罗斯计划维持现有约1000万桶/日的创纪录生产规模。此外,伊拉克、利比亚等国石油产量也在迅速增长。近期,沙特与伊朗交恶,可能引发OPEC内部分裂,导致该组织更难达成减产协议,全球石油供给面临失控风险。
在需求方面,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明显下降。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9%,6年来首度“破7”。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下滑。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从上年的180万桶/日降至120万桶/日。目前,国际原油市场过剩约200万桶/日。此外,2015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黎协定》,德、英等国计划到2050年全面禁止汽、柴油车,以及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持续发展,都将减少全球石油需求。
金融市场也对油价造成重压。一是美元升值打压油价。国际石油市场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将给油价带来下行压力。2015年12月,美联储宣布10年来的首次加息,美国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美元将维持强势,这成为压在油价上的一座“大山”。二是金融投机放大跌幅。期货市场已經成为油价的主要决定方,巨额投机资金利用市场对供求失衡的担忧,大肆做空原油期货,导致油价出现“超调”。
油价下跌对世界及各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整体而言,油价下跌利好全球和消费国经济。国际油价下跌使大量财富从石油生产国向消费国转移,而后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油价每波动10%,会造成全球GDP变动0.2%,如果油价维持25%的跌幅,全球经济总量料将增加0.5个百分点,其效果类似于新一轮大规模量化宽松,相当于对石油消费国减税6600亿美元。
但是,油价大跌对石油出口国造成重大打击。这些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油气出口,油价下跌导致财政赤字恶化,引发货币贬值和资本外逃,经济急速下滑。IMF警告称,若油价持续眼下的低水平,未来5年中东石油出口国将面临1万亿美元的预算缺口。委内瑞拉、俄罗斯等产油国经济出现大幅衰退。目前,委内瑞拉通胀率高达三位数,2015年GDP预计萎缩10%。2015年前三季度,俄罗斯经济连续负增长,预计全年GDP萎缩3.8%。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俄罗斯国内关于美国、沙特等国故意压低油价制俄的“阴谋论”一度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