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筝派的艺术特征和演奏特点分析
—— 以筝曲《云裳诉》为例
2016-02-02○丁洁
○ 丁 洁
筝,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弹拨乐器,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在我国众多民族乐器中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位置。两千多年来,筝传到了南北各地并与当地的民间民俗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演奏特点。陕西筝派,即是筝乐与陕西地域特色的结合,作为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筝艺流派,是当代中国重要的古筝流派之一。
一、陕西筝派的起源
筝又称“秦筝”,顾名思义,它发源于秦地,距今约2500多年的《史记·李斯列传》中对此曾有记载。除了秦地,筝也广泛流传于齐、赵等国,但以秦为盛,所以有“真秦之声”、“秦筝”的说法。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筝乐在三秦大地濒临灭绝,直到1957年曹正教授来西安音乐学院讲学时提出复兴秦筝,即“秦筝归秦”。在这一学术思想的引导下,周延甲教授担负起了复兴陕西筝派的重任。他作为专业筝人,对陕西民间筝乐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和继承,对古筝的理论研究和演奏技法做了大量的工作。除周先生外,曲云、魏军等陕西筝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也成为陕西筝作品的主要创作者。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陕西流派重获生机并不断发展壮大。
二、陕西筝派的艺术特征
陕西筝曲离不开孕育着它的陕西地方特色曲风,它与秦腔、郿鄠、碗碗腔、西安鼓乐及民歌说唱形式、道情等息息相关。它融合了秦腔唱腔中大起大落、慷慨激昂的情感表述风格;又吸收了郿鄠、碗碗腔音乐中的养分——委婉酸楚、细雨缠绵、如泣如诉的“凄凉调”。在实际演奏中,陕西筝曲大量使用欢苦两音阶。“欢音”曲调多强调mi 和la两音,常被用来表达欢快、愉悦的情绪和氛围。“苦音”曲调多强调微升fa和微降 si,常用来表达悲苦哀怨、忧愁的思绪。
陕西音乐有着音域宽广、旋律上下起伏很大的特点,陕西筝曲也常遵循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旋律法则。当作曲家想让人产生激动、高昂、热烈的感觉时往往会写出上行级进的旋律,而让人有悲苦、哀怨、抒情的感受时则是运用下行跳进。乐曲中级进与跳进的交替运用,使人的情绪时而哀怨时而温婉,时而抒情时而激情。
三、陕西筝派代表作《云裳诉》
《云裳诉》是西安音乐学院周煜国先生根据其创作的独奏曲《乡韵》改编而成的协奏曲。曲名中的“云裳”二字来源于李白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寓意深远,细腻绵长。它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即:引子+A+B+华彩+A′+尾声,乐曲音乐旋律优美,结构严谨,而且巧妙地融入了陕西地方音乐素材,风格独特,迂回百转,感染力强。下文将以《云裳诉》为例,对陕西筝派乐曲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
1、引子段
在演奏上,第1 到14小节为激烈张扬的引子,它节奏自由但音乐气势高涨,给演奏者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演奏时注意把握好张扬的音乐情绪,使听众达到共鸣,刮奏和摇指要饱满、激昂,也要有意识的进行重音弹奏。乐曲随着钢琴激越的伴奏展开,接着古筝使用了有爆发力的刮奏和摇指奏出作品的调式骨干音阶,并在第 5-7 小节出现了作品的核心音调“秦腔”,乐曲旋律音程棱角分明,级进和跳进错杂,更好地提升了音乐的张力和活力。演奏时触弦要有力,发音要坚实,左手的按滑及fa、si音的音准也属于引子段重难点。其中摇指的演奏一定要有强弱处理,这样更能表现出此段所表达的悲伤、细腻情绪。短短的14小节运用到“撮、摇结合”“大指单托”“大颤”和“滑音”等陕西筝曲中大量使用的技法。还有“二级音上的小三度滑音”,这种上滑装饰音在其他流派的乐曲中不常用,与陕西筝曲的苦音音阶有关,re的上方音应该滑向fa,而不是 mi。此外多次运用大指与二三四指交替按弦的左手技法,这是由陕西作品中多用fa、si音所决定。在演奏fa、si音或双托音后接连fa、si音时,只有用大指与二三四指交替按滑才能让旋律连接紧密,避免发出左手因为提前松弦而产生的下滑音。
2、深情的慢板A段
从第15到第51小节是乐曲的主题部分,乐曲从这里开始有了明确的节拍和速度。这部分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情绪的层次变化。古筝与钢琴的完美结合共同推出了哀怨、深情的旋律主题。总体来说,本段运用陕西筝派的演奏技法与引子段类似,但左手的按颤音和滑音作为推动情绪的重点技法,得反复练习并用非常细腻的音乐语言来表达。与一般颤音相比,陕西筝用“大颤”较多,它是在小颤基础上扩大了颤弦幅度,使声音的紧张感增强,也更具悲情性。在演奏第15-22小节和第23-30小节是同样的旋律,但用了不同的音区演奏,在弹奏时要注意音区与情绪的变化。低音区琴弦粗,声音厚实、低沉,更容易表现出深沉而伤感的情绪,而高音区的琴弦细,声音清脆、透亮,且演奏高音旋律速度有加快的趋势,以表现出幸福缠绵的场景。音乐的抑扬顿挫与左手按滑速度、轻重的不同程度把握是本段的难点,直接影响到乐曲的地域性音乐风格特点能否准确表达出来。第18小节至20小节,音乐中开始出现微升4和微降7,这两个带大颤的变化音使陕西风格特征更加的鲜明起来。
3、热情跳跃的快板B段
乐曲的快板部分是从第52到191小节,它的演奏速度很快,为148,需要演奏者有扎实的基本功。在钢琴的引导下,古筝通过附点、二八、后十六、四十六等节奏型奏出了热情活跃的快板主题,在弹奏手法上,用了大量的“托劈”“摇指”和左手大指与二三四指交替按弦的技法。虽然微升fa 和微降si 还在出现,但整体速度的加快和跳跃的节奏型使得音乐开始有了乐观、开朗的感觉,特别是开头处双托双劈交替弹奏技术的运用,使音乐积极向上的情绪马上铺展开来。本段反复出现的快速十六分音符在演奏时要注意时值均匀、稳定,为了使乐曲充满生机,演奏时既要保持音色的颗粒性,又要把旋律的线条、层次表现出来。此段运用了陕西筝派的两个特色技术“大指快速托劈”和“大指双托双劈”,使音色更加清脆、饱满、富有感染力,突出秦声时而慷慨豪爽,时而含蓄婉转的风格特点。
4、节奏自由的华彩段
华彩段是展示古筝这件乐器的性能和演奏家技术的段落。本段节奏自由,从第192开始至第203小节,在钢琴伴奏突然停止后以右手摇指紧接大撮和左手扫弦开始,连续多次演奏,用古筝精湛的技术冲击着听众的听觉,展现了音乐情绪所表达的那种无尽宣泄和抽泣。弹奏这一段要求我们得有快速和具有爆发力的触弦,以体现出旋律的百转千回、抑扬顿挫,使音乐有较大的张力。右手的长摇和左手的按滑音相结合,如泣如诉,音乐从高音向低音的演奏,好像江河直泻而下的激昂音调,扣人心弦;同时演奏速度慢起加快,使人的情绪产生一股巨大的推动力。第200-201小节由弱渐强的连续三连音摇指将音乐的灵与情完美交织在一起,诉尽衷肠,并将音乐推向了高潮。
5、深情凄婉的再现A′段及尾声段
再现A′段是第211到226小节,这是乐曲的音乐主题再现,即对深情慢板A的再现,它的演奏技巧与第二段类似,但音乐情绪更加饱满,它很好地将华彩段推出的高潮承接下来,通过左手不同程度的按滑音弹奏出了深情、凄婉的感觉。
乐曲在第227小节进入急速有力的尾声,以急板开始,演奏速度提至160,用双手点指弹奏出疾风暴雨般的音效,将音乐由低音奏向高音,发音坚定有力。古筝与钢琴相互映衬使奔放的情绪被充分渲染,右手长摇和左手刮奏的巧妙配合使音乐气势更加激烈、恢弘。钢琴和古筝以极强的力度结束在G调的属音上,磅礴的气势戛然而止,享受完如此美妙的音乐后,它也为我们留下了广泛的想象空间,余音绕梁,久久不能忘怀。
四、结 语
周先生的作品旋律优美,音乐既细腻绵长又气势恢弘,通过对《云裳诉》的演奏分析,我们发现要想掌握好陕西筝曲的演奏,需注意“欢”、“苦”音阶、fa、si二变之音和左手按音与滑音的音准,此外还有演奏速度与段落层次的处理。作为当代中国重要的古筝流派之一,陕西筝派占据着较高的地位,它既有慷慨激昂又有委婉酸楚的特点,其艺术源头是秦腔老调等地域特色曲风,而演绎根基则为“以苦为主、苦欢结合”的二变音。总之,演奏者只有将自己对作品内容和作品背景的理解,与自身掌握的弹拨技术融为一体,进行二次创作,同时注重音乐情绪、讲究音乐风格,才能弹奏出具有浓郁陕西味道的古筝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