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地区太平鼓舞的溯源与未来

2016-02-02潘虹宇兰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甘肃兰州730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太平兰州功能

潘虹宇(兰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甘肃 兰州 730000)

兰州地区太平鼓舞的溯源与未来

潘虹宇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甘肃 兰州 730000)

兰州太平鼓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兰州太平鼓舞的溯源和文化内涵、太平鼓舞的现状和未来等方面对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和评价,对兰州太平鼓舞的研究、传承和保护提出设想。

兰州太平鼓舞;溯源;文化内涵

引言

兰州地区太平鼓,也有称之为“甘肃太平鼓”的,有“天下第一鼓”和“中华鼓王”称誉,是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广泛流行于兰州及其附近的永登、皋兰、红古、榆中等地,是当地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进入新世纪,太平鼓舞更是承载着弘扬当地文化,促进民间交流,增进社会和谐,加强中国艺术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历史使命。兰州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穿越的区域,也是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重要区域,对兰州太平鼓舞的研究意义深远。本文将对近二十年来有关兰州地区太平鼓舞的研究做文献梳理,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设想。

一、兰州太平鼓舞的溯源

在古代,鼓被称为“八音之首”,对其源起何时,所为何故,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潘芊如(2012)的研究对兰州太平鼓舞的溯源做了三方面的归纳。一是徐达攻王保保城之说。据此说,明朝初年,朱元璋命徐达西征,在攻陷兰州城后遇王保保城坚不可摧,久攻不下之时,有人献计,假扮民间社火,将兵器匿于鼓中,一举破城。为庆祝胜利,将该鼓名为“太平鼓”。然而,李贤年(2008)认为,尽管兰州地区确有王保保城遗址,该说法由于没有史料记载,缺乏有力证据,因此很难立足。

第二种说法源于曹燕柳老先生在其著述《太平鼓正源》中提出的“讶鼓”说:“真正发明太平鼓的并非徐达,而是北宋神宗熙宁初年拓边复地的名将王韶(字子醇)。然而,有人却对此种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兰州太平鼓在材质、外形、结构、声音等方面均与经西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陶鼓和羯鼓比较相似,因此认为,兰州太平鼓是结合陶鼓或陶鼓的后世子鼓与羯鼓两者之长处而制造。

第三种说法是源于农耕文化中的祈雨祛疫说。潘芊如(2012)认为,古代文明属于农耕文明,老百姓以种庄稼为主要生存手段,自然希望当地风调雨顺、无虫无害、庄稼茁壮、五谷丰登、物阜民丰、天下太平。兰州地区干旱少雨,是病虫害易发地区,于是在新年初,老百姓定要举行祭祀仪式,用隆隆的鼓声将瘟疫病虫害等民间所说的“脏东西”驱赶走,于是太平鼓便应运而生。

可以看出,前两种说法与军事有关,而后一种说法与农业有关。不论哪种说法最终被证实为兰州太平鼓的溯源,都可以看出一种民间舞蹈的形成必定背后深受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所影响,最终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模样。而兰州地区太平鼓舞一定是在其厚重的军事、历史背景以及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这两方面因素作用的影响下,后历经数代传承与变革,终于形成了今天这种雄伟壮阔、豪迈粗犷、浑厚朴实的独特艺术形式。

二、兰州太平鼓舞的文化内涵

兰州太平鼓舞历史悠久,艺术表现形式独特,深入人心,文化内涵深厚。马淑娟(2010)、冯小琴(2012)等对太平鼓的文化内涵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兰州地区自古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广袤而贫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与命运抗争,与大自然抗争。太平鼓舞是老百姓在恶劣环境中抗争的产物,是坚韧不拔、乐观进取的象征。兰州太平鼓舞也折射出老百姓传统而质朴的礼仪观念,继承勤劳善良的中华美德。比如,对鼓手要求品德高尚,行为举止注重礼节,不能有偷鸡摸狗、赌博斗殴等坏习气。太平鼓的表演程序、组织等要求严格、纪律严明,团队讲究合作协调、依礼而行。这些特点体现了兰州太平鼓舞深厚的民间礼仪传统和道德规约,表达了老百姓以鼓发挥社会正面导向、追求和平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那贞婷(2015)从巫术信仰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兰州太平鼓舞的文化根基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太平鼓舞击鼓问天,祈雨驱邪的目的暗合了巫术的掌控功能;太平鼓舞对人类交苒模仿的本质与巫术的精神慰藉功能相统一。

三、兰州太平鼓舞的功能、变迁、现状与未来

兰州太平鼓舞是历史的产物,又为历史向前发展推波助澜,承载着社会历史变迁中的诸多社会和文化功能。兰州太平鼓舞具有文化传承功能、教化功能、健身愉心功能、审美功能和民族凝聚等五大功能,并具有传承性、地域性、群众性、包容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类别,兰州太平鼓舞也经历着同其他民俗文化一样的变迁。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兰州太平鼓舞历史上只由男子打击,而进入新时期,出现了女子太平鼓舞、儿童太平鼓舞和老年太平鼓舞等,表演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复杂,特别是将鼓与舞的要素有机融合,极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从观念上来看,传统太平鼓舞有浓厚的巫术观念,而现今人们表演太平鼓舞已不再是为了祈雨驱邪、祭祀祭奠,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喜庆、吸引注意力。从功能上来看,太平鼓鼓舞已经脱去了神秘的面纱,与神灵、大自然、农耕文明等逐渐分离,而成为服务民俗旅游、服务地方政府、创造经济效益的文艺形式。

四、结语

兰州太平鼓舞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根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文明进步发展的重任。在历史新时期,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深入推进,对于兰州太平鼓舞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将更有意义。可以预见,未来除了对于该民间艺术形式的现象和特征的考究将继续深入之外,对于如何通过建立声、像、文字等多模态资料,保护兰州地区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的探究也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1]潘芊如.浅析兰州地区太平鼓舞与太极八卦的联系[J].群文天地,2012(03):121-123.

[2]李贤年.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及其文化功能新考[J].语言艺术学院学报,2008(01):21-23.

[3]冯小琴.兰州太平鼓文化内涵阐释[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04):23-26.

[4]马淑娟.兰州太平鼓文化探析[J].甘肃民族研究,2010(02):30-36.

[5]那贞婷.兰州太平鼓巫术信仰的功能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5(02):89-91.

潘虹宇,艺术学硕士,兰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本研究得到“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支持”编号:15LZUJBWZY025。

猜你喜欢

太平兰州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太平风俗美
我的兰州梦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兰州琐记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期待太平湾上的“不夜城”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