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三个四”拓展重“三化”
——传承习仲勋精神做好档案工作几点体会与思考

2016-02-02王保卫

陕西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富平习仲勋红色

文/王保卫

感悟“三个四”拓展重“三化”
——传承习仲勋精神做好档案工作几点体会与思考

文/王保卫

人文点亮历史。习老精神折射着人文内涵,更是富平红色文化最耀眼部分,要将习老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去运作和传承,使其具体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曾亲笔为习仲勋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在习仲勋的奋斗一生中,他襟怀坦荡,为党的事业历尽艰辛,从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体现了他忠诚党、热爱人民、心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及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透过历史烟云,结合学习实践,静默扼腕深思,倍感习老精神蕴涵宗旨观念、务实作风、艰苦奋斗的立体架构,与群众路线血脉相通。如何传承和践行,做好新形势下的县域档案工作?我的体会与思考是:感悟“三个四”、拓展重“三化”。

一、“四情”见本色,体味习老精神细节化

细节就是能量。在把握习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光明磊落的崇高风范等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我认为应体味潜在的“四情”细节:一是民本情结。习老始终不忘自己是关中农民的儿子,精神内质饱含民本思想,无论到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视群众如家人,打成一片,倾听意见,及时纠正错误;甘做孺子牛,为人民鼓与呼,体察疾苦,解民之忧,用人格和魅力赢得了群众口碑。1944年11月,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是:“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不当官”和“老爷”。1959年10月,他收到甘肃群众寄来的食物,当场掰下一块,放到嘴里嚼起来说:“这哪是人吃的东西?”立即派出调查组,弄清情况,组织群众调运粮食,帮助群众解决了吃粮问题。他常说:我这人一生没有做过对不起老百姓的事,别人欺负老百姓,我也不答应。

二是厚重情怀。忠厚诚恳,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以真诚动人心,团结筑人脉,成为不同意见、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人群的粘合剂,得到了上级和下级认可;实在为人,用肝胆照亮人,言行感召人,感情凝聚人,成为党外民主人士和不同界别的诤友;胸怀宽广,厚德重义,从谏如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干部群众认可和尊重。从30年代“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的朴实真理,到1985年“如果不紧快掌握和运用(统战)这个法宝,党和国家的大事就办不成”的重要论断;从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的17次团结争取项谦的成功范例,到党外朋友推心置腹的深厚感情,处处体现了他的厚重真挚,侠肝义胆。

三是质朴情操。低调务实的他,总是放下架子,身往基层沉,脚往一线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朴素方式推进工作;勤俭节约的他,总是简朴从容,到田间地头,上农家炕头,吃粗茶淡饭,像走亲戚般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不屈不挠的他,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历经坎坷磨难,砸不烂,捶不扁,铮铮铁骨,成为刚正不阿化身。1962年,习仲勋因所谓《刘志丹》小说问题,遭受诬陷,被审查、关押、迫害长达16年之久,但他以顽强的意志,面对复杂环境,始终不渝,板凳甘坐十年冷,无怨无悔,恢复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党费交给组织。他不计名利得失,不管职务高低,把余生献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真正做到了逆境面前选择坚定,是非面前选择正义,风浪面前选择从容。1984 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把陕西绥德1943年的劳动英雄刘玉厚,请到家中做客,亲切交谈,反映了他与老百姓的水乳交融般的亲情。

四是实干情愫。他坚持人以事载,埋头苦干不分心,排除干扰,在重大历史时期建树斐然,留下了殷实足迹;他脚踏实地不畏难,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走,吃透情况,找准症结,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科学民主的方法,化解矛盾,排障解难;他开拓进取不气馁,敏锐谋事,果断做事,创新兴事,尤其在紧要历史关头,敢于和善于担当,不负组织期望、群众重托,独当一面打开局面,为大局赢得主动。他经常强调“做工作要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切切实实,踏踏实实。”1961年,为了有效解决河南长葛县群众口粮严重不足问题,习仲勋同志顶着压力,冒着风险,经请示党中央,国务院,动用了部分国家战略储备粮,使长葛人民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显示了他求实的作风、卓越的胆识和担当精神。主持广东期间,敢闯敢干,倾力推动创办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使广东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综合改革的实验区和排头兵,为国家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四力”促延伸,推动精神秉承人文化

人文点亮历史。习老精神折射着人文内涵,更是富平红色文化最耀眼部分,我认为人文化秉承上,应突出“四力”:一要文化给力。将习老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去运作和传承,使其具体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财富。提升文化内涵,重要的是挖掘,挖掘要立足文化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去实施。富平应挖掘同一时期本县与习老有关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充分利用民国时期的档案资源,诸如红军誓师、地下交通、县城两次解放、斩城风云等历史素材,古瓶装新酒,通过阿宫腔戏剧、皮影等形式,塑造红色人物,既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形象展现了习老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应继续推出类似《可爱的富平》、《风雨沧桑话富平》等精品红色文华书籍;要加大档案文化编研力度,充分利用馆藏档案,延伸触角,激活内在的文化元素,感受正能量,建设新富平。

二要项目接力。推动县综合档案馆项目尽快实施,借鉴省档案局模式,可将一二楼确立为富平传统历史和红色文化展馆,使之成为展现富平精神的阵地;整合富平小说乃至剧本项目,借鉴叶广芩《青木川》经验,运用项目策划包装招引红色富平电视剧项目;开发老县城,复原历史建筑和文字资料,拓展红色空间;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实习老精神的立体因素,富有质感,真正使习老精神成为富平文化符号。

三要品牌增力。打造富平以习老精神为主的红色旅游品牌,打破红色文化必然语言光辉、气壮山河的惯有模式,可与三产有机结合,开辟历史人物街景,红色文化一条街,人性化、质感化展现历史;广泛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推进档案进社区,进村组,强化阵地项目建设,夯实档案基层基础功能。

四要创新活力。建议出台富平红色文化产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人人展其才,个个有舞台,激发文化创新活力;要充分利用档案学会、作家协会等平台,开展采风、调研、撰写等活动,挖掘民间更多的素材和原始档案资源,提升红色文化档案传承的层次和水平。

三、“四处”塑形象,践行群众路线自觉化

践行贵在自觉。“四情”细节渗透着群众路线,我想作为档案工作者践行上应自觉外化于“四处”:一要站位高处。高站位虑事,站在群众利益高度,审视履职和档案工作,对事业有感情,对群众有真情;要把档案工作放在全局高度,积极围绕全县重点工作,有激情,展己才,敢作为,真正发挥好档案工作参谋服务、社会课堂、咨询利用、文化休闲职能作用。

二要解民难处。着眼解决档案利用服务群众实际难题,在巩固深化富平全市首家省级新农村档案示范县工作,为部分示范村镇配备硬件设备的基础上,继续向村级延伸,逐步推进信息化,着力基层,便民为先,实现查阅档案不出村;要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查档利用基本环境,优化服务态度,从配备老花镜,递上一杯水等细节做起,扭转档案部门清冷、孤寂、呆板现象,让群众查档如到家里,如遇亲人,感受温暖。

三要干在实处。坚持把各种民生档案服务工作往实里抓、往深里推、往细里做;在已创验国家二级馆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启动综合档案馆项目,使其成为富平人文标志性建筑,县上应在土地,配套资金方面给予支持;要扭转工作作风,倡导说办就办,办就办好,立说立行的良好作风,思业、乐业,精业,务实高效推进工作。

四要立身廉处。时时处处以八项规定和各项廉洁规定,对照正身,检点防范,约束干部,知畏、知足、知止,在服务群众、档案升级等方面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一尘不染做好工作。树好档案干部形象,做到“四要四不”:做明白人,不做糊涂人;做老实人,不做虚伪人;做能行人,不做稻草人;做清净人,不做垃圾人。

岁月滑过指尖,依稀留下记忆里历史闪光的瓦片,那是人文精神永恒之灯,给人以前行的希望和力量。习老精神就是我们心中闪耀的人文丰碑,群众路线就是我们阔步迈进的方向。作为档案工作者,一定要以习老为榜样,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挑起重担,敢于和勇于担当,做响做亮档案事业,回报组织、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与支持。

(作者单位:富平县档案局)

猜你喜欢

富平习仲勋红色
红色是什么
富平村里唱秧歌
大美富平
红色在哪里?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追忆红色浪漫
富平柿饼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