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川西民族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发展的几点拙见
——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

2016-02-02康斯韵

黄河之声 2016年2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声乐少数民族

康斯韵

(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四川 康定 626001)

对川西民族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发展的几点拙见
——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

康斯韵

(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四川 康定 626001)

民族音乐艺术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不断孕育和积累的文化及精神财富。而民族声乐艺术又是民族音乐艺术光辉灿烂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和繁荣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高校是民族声乐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倡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特别是民族院校中如何更好的推广和发扬民族声乐艺术教育是民族高校声乐工作者需要努力思考践行且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民族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发展

一、民族声乐的基本定义

1、广义的民族声乐,是指传统的戏曲、曲艺、民间歌曲及少数民族歌曲演唱等多种表现形式。

2、狭义的民族声乐,是指一般认为的“民族唱法”,它既继承了传统戏曲和曲艺的演唱方法,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目前在学术界也有人称之为“中国声乐学派”。

二、四川民族学院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1、四川民族学院民族声乐教育拥有的优势条件和教学成果

四川民族学院地处被誉为“情歌故乡”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这里以藏民族为主体,除汉族外,另外还有彝族、羌族、回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一般统称为“康巴民族”。勤劳的人民在这片美丽的土地共同创造了以藏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并存的康巴文化,同时也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文化。从声乐角度来看,歌唱性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山歌、酒歌、送别歌、劳动歌、婚礼歌等,其中优秀的作品更是广为流传。长期以来,广大甘孜音乐文化工作者对各族民间歌曲的搜集整理和归纳总结也为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使我院民族声乐教育已初现成效,体现在我院声乐专业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编排的大量民族声乐作品,包括独唱、小组表演唱,大合唱等,这些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各类比赛和艺术晚会演出,部分表演作品和有关学术论文已获得国家和省级多个奖项。

2、四川民族学院民族声乐教育存在的限制和不足

目前来说,大力在我校音乐专业学生中开展并推广民族声乐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声乐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主要表现为民族声乐教育历史较短,教学和学习氛围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声乐师资为汉族,且多教授美声唱法,对本地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研究和了解不够;音乐专业生源大多来自四川省各地且亦基本为汉族,对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学习兴趣、理解和表达较浅;最后是民族声乐作品表现形式较单一,主要为藏族歌曲表达,其他民族声乐艺术表现较少等等。

三、推进我院民族声乐教育发展的一些思考

1、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该专业领域教育的成效。目前我院声乐专业教师大多来自省内外各师范院校,接受的民族声乐教育相对有限,对于更好的发展民族声乐教育而言,应适当引进来自全国各大民族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最好是少数民族师资,建立稳定师资、青年教师定期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等机制,适当利用课余时间外出采风,搜集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素材;聘请省内或本地民族声乐艺术的专家学者定期来校开课讲学,以更好突出声乐教育的民族性,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并使其发扬光大,更好的服务民族地区。

2、适当扩大招收少数民族艺术考生

学生的潜质和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少数民族生源范围相对广泛,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和表现多种少数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氛围,体现民族声乐教育的广泛性、多样性等。但就目前而言,国家统一的招考制度限制了很一大部分少数民族考生的艺术梦,因为文化考试分数达不到本科要求,包括四川藏区等众多有着较高艺术天赋的少数民族考生不能进入大学深造,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院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如果能够在政策上给予小部分优秀少数民族艺术考生以优惠制度,通过特招的方式招考一些的少数民族声乐苗子,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文化和艺术知识,通过专业学习推动他们今后走向更加广阔的艺术之路,也有利于我院民族声乐教育的多元发展。

3、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从广义的民族声乐艺术教育出发,在教学中扩大少数民族声乐作品和表演形式的覆盖面。争取招收民族歌舞表演类专业学生,或者可以针对富有潜质并热爱民族声乐艺术的学生单独开班,加大“一对一”声乐教学,民族民间歌曲演唱与舞蹈表演,民族器乐演奏及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力度,使其民族声乐艺术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适当增加舞台表演实践次数并尝试多种民族声乐表演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增强艺术表现力。

4、加大相关学术讲座及学术交流、展演的力度

对于音乐专业学习者而言,常规性举办专家学术讲座和主题音乐会是提高学生及青年教师专业水平,促进知识更新及开阔视野的重要手段。有交流,有对比就会有认识,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通过观摩民族声乐艺术专家的学术讲座和舞台表演,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到舞台表演艺术及经验,有利于理论水平的提升及舞台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我院民族声乐教育专业建设、内涵提升、教学水平的完善和提高。

5、努力建立教育特色和品牌

当下教育产业化是趋势,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用人需求已向高校教育理念提出了重重挑战。我们必须顺应和配合时代的需求,努力向“人无我有,人有我也有”的教育理念奋进,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内涵和特色,建立标志性品牌。可以参考四川音乐学院莉娟金蔷薇女子合唱团和西南民族大学穆兰女子合唱团(以少数民族声乐表现形式为主)等,努力建立一支知名专业民族音乐演艺队伍,这对于学科建设,对外宣传,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将起到重要作用。

6、推进院校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合作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校的功能更多也应该在服务社会中体现。目前文化产业正快速稳步的发展,社会对民族音乐艺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如何把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转化成市场效益是高校与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应该共同思考和完成的课题。笔者认为政府应适当加大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投入,依托本地浓厚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定期举办相关主题的民族音乐节,民族音乐文化展演、展览等,这样有利于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等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推出艺术人才走向社会,促进就业率提升,是一件双赢的事。同时高校也应加强与地方相关企业包括演艺团体等的合作,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多少包含了对民族声乐艺术的需求,这就给愿意投身演艺事业的音乐专业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使师范类学生就业多元化、广泛化。相信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的联手合作,完善相关机制,定能各取所需,促进我院民族声乐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及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对于民族高校来讲,民族声乐教育更多应偏向推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并使其表现形式多样化,这是明智之举、必走之路。我们要努力不断提升民族声乐教育办学水平,建立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国家及省委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学院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让民族声乐艺术在康巴大地盛开绚丽多彩之花,为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声乐少数民族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