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眼平衡在验光中的临床应用

2016-02-02刘莹莹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视标棱镜屈光

文/刘莹莹

双眼平衡在验光中的临床应用

文/刘莹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近距离用眼的增加,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常规验光中单使双眼视力达到标准值(1.0)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其中,一些双眼屈光度数不等的患者频繁出现视疲劳以及用眼不适的症状,这就要求在验光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单眼视力,而应更多地考虑双眼平衡的问题,减少视疲劳产生。双眼视觉平衡的验光结果可以让患者获得更舒适、更持久的视觉。本文细述双眼视觉平衡、意义及其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双眼视觉平衡的应用。

双眼平衡在验光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在验光中还有屈光参差、低视力以及特殊屈光状态的验光,如屈光手术前后验光、人工晶体眼的验光、无晶体眼的验光等,这些都要根据患者年龄不同、调节力强弱、屈光度高低、患者个人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验光是一门交叉学科,双眼平衡在验光过程中又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要求验光人员能够很好地掌握双眼平衡的技巧,解决由于双眼平衡未处理好而引起一系列患者不适的问题,进一步矫正残存的微小屈光不正,以保证双眼调节平衡,避免调节不平衡导致的视疲劳。

1 方法步骤

病例选取,裂隙灯检查外眼以及屈光介质,用眼底镜检查眼底,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正常值取10~21mmHg),“交替遮盖法”及“遮盖、去遮盖法”进行眼位检查,辐辏近点(NPC)的检查,必要时行黄斑区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眼科B超及视觉电生理等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患者。

测试双眼平衡的方法依次有:左右眼交替遮盖法、偏光双眼屈光平衡测试法、基底相反棱镜法。

1.1 左右眼交替遮盖法

左右眼交替遮盖法是实用性很强、操作极为简单方便一种的方法。只要在患者眼前交替遮盖,患者主诉辨别双眼前物像的清晰度。如果在左右眼交替遮盖时,患者分不清哪边模糊(或清晰),双眼平衡基本完成。

1.2 偏光双眼屈光平衡测试法

双眼分别置P135、P45偏振滤镜。两眼分别看到绿9红6和绿3红8的两组视标。比较两组视标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上排视标清楚或者下排视标清晰,则未达到双眼平衡,需要在清晰眼上增加度数,直至上下视标一样清楚或一样模糊,双眼平衡则完成。

1.3 基底相反棱镜法

在左右眼前各加3△~5△基底相反、棱镜度相同的棱镜,同时视标要使用单行视标,视标大小可选用雾视后一行的视标,也可用最佳视力视标,最好是采用最佳视力的单行视标。此方法适用于综合验光仪验光。当人眼在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晶体的悬韧带松弛,晶体变凸;看远则相反,睫状肌松弛,晶体悬韧带收缩,晶体变扁平。正常人眼通过此调节来看清远近物体,在调节过程中,相应地会发生眼球的向内集合,瞳孔缩小这三联动生理现象,以确保眼的清晰性。

本文主要分析在综合验光仪上使用基底相反棱镜法进行双眼平衡。

a.双眼去遮盖,单眼MPMV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完成及散光度数测定后的进行。

b. 双眼进行同时雾视,双眼加上+0.75DS,将视力雾视到0.5~0.8之间,若度数不够,可增加雾视的球镜度数,但视力不能低于0.5。研究表明,视力低于0.5之后,被检查者不能对双眼调节平衡进行精确的判断,从而不能进行调节,不能达到调节平衡的目的。

c. 选择单行视标,要求高于雾视后的双眼最佳视力的上一行。

d. 用垂直棱镜将双眼分离,即打断融像功能,此时,被检查者的双眼各一个像,使用综合验光仪中的Risley棱镜,在右眼前放置3△BU,看到下行视标,在左眼前放置3△BD,看到上行视标。被检查者看到的是上下两行视标。

e. 此时询问被检查者上下两行视标哪一行更清晰或者模糊,如果上行视标较下行清晰,则在左眼上加+0.25DS(该眼看到的是上行视标)。

f. 再次询问被检查者上下两行视标的清晰度,在较清晰的那一只眼前加+0.25DS,直到双眼同样模糊或清晰。

g. 需要注意的是,在双眼平衡的整个过程中,双眼必须保持两种状态,一是要保证双眼均能看到视标;二是双眼要一直处于雾视的状态。

h. 平衡的终点是双眼看到视标具有相同的清晰度,此时的调节为零,而且此时的雾视相同,当到达该点后,即可移去棱镜。

i. 如果双眼无法同时达到一样清晰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主导眼的清晰作为终点。

2 案例分析

案例1:宋X,女,12岁,左眼视力差,且不能长时间看书写字,眼胀,视疲劳。已戴镜3年。旧眼镜度数:

R:+0.50DS/-1.20DC×180→1.0,

L:-1.00DC×170→0.5

小瞳验光结果:

R:+0.75DS/-1.75DC×180→1.0,

L:+1.50DS/-1.75DC×180→0.6

散瞳后再次验光,并进行双眼平衡检查,结果:

R:+0.50DS/-1.50DC×180→0.6,

L:+1.75DS/-1.75DC×170→0.6

此案例中可以看出患者左眼视力差,即使矫正也不能达到1.0。散瞳后患者屈光不正程度相同,此时如果双眼都同时完全矫正或者同步降低+0.50DS,则双眼的调节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经过两年的治疗,双眼的视力同步提高,但是由于双眼当时处方只给予散光的矫正而未做任何远视矫正,故此患者无论在看远还是看近时双眼都会造成+1.25DS的调节差。患者在看远或看近时,因为右眼所用的调节少,所以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用右眼注视,左眼处于不用的状态,长期则不能起到矫正的作用,结果就是右眼视力好于左眼。原因就是此处方只是矫正了散光,未予以远视的矫正。简单地说,就是在验光时未予以双眼调节的平衡,使双眼所用的调节不相同,导致患者用眼不适。经过检查重新配镜,配镜处方按照小瞳验光结果给予全矫,此时患者拥有相同的调节,同时进行遮盖训练等弱视训练,2年后患者症状较以前好转,看书学习时无明显不适。

案例2: 张X,男19岁,主诉戴镜1年有余,右眼-2.50DS,左眼-1.50DS,视力清晰但阅读时间稍长则有视疲劳,父母均无近视,检查结果如下:

裸眼远视力:OD:0.2,OS:0.2。裸眼近视力:OD:1.0/25cm,OS:1.0/25cm。进一步检查结果,0.5%托品酰胺眼水睫状肌麻痹下检影结果:

OD:-1.75DS→1.2,

OS:-1.50DS→1.2。

复验时主觉验光结果:

OD :-1.75DS →1.2,

OS: -1.50DS →1.2。

给予患者重新配镜,

OD:-1.75DS→ 1.0,

OS :-1.50DS →1.0,

患者佩戴新镜后自觉症状逐渐好转。

案例3:李X,男,38岁,司机,需长时间开车。主诉长时间戴旧镜开车会出现头痛、视疲劳,看近时,如看电视或手机会出现双眼酸胀、眼皮沉重症状。经测量其旧镜度数为:

OD:-4.00DS, OS:-4.25DS。

矫正OU:1.0。

裸眼远视力:OD:0.1,OS:0.1 ,裸眼近视力:OD:0.5/25cm,OS:0.5/25cm。用综合验光仪重新验光,予以双眼平衡检查。主觉验光结果OD:-4.00DS→1.0-,OS:-4.00DS→1.0。重新配镜,患者自觉症状好转。

从案例2和案例3中可以看出,患者旧镜中单眼视力都能得到很好的矫正,达到1.0,但需注意的是,患者是双眼同时看物体,当患者同时视时,由于双眼所需的调节不同,即验光过程中未予以双眼平衡,导致患者戴镜后不能长时间用眼,出现视疲劳等症状。重新予以双眼平衡检查,配镜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可见双眼平衡在验光过程中的重要性。

3 结论

人眼都是处于运动状态观察世界的,所以,在验光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或者只矫正患者“静止”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或者只以矫正单眼视力为最终目的。应该考虑双眼视功能,或者说要考虑患者的双眼平衡问题。保证双眼调节的平衡,以解决患者双眼视时出现视疲劳的问题。

本文所指的双眼平衡都是在基础验光的层面上,不仅让患者看得清楚,还要看得持久,消除视疲劳的不适症状。存在双眼视觉的人,都是通过双眼同时视等功能进行视物活动,双眼平衡对于提供高级的视觉工作至关重要。在验光过程中,只有左、右眼调节、集合保持同步等量,主视眼保持不变,才能持久戴镜。反之,微小的屈光矫正误差都可能导致双眼视觉等问题。

进行双眼平衡的目的在于平衡双眼的调节刺激,让双眼在不同距离的物体时双眼所动用的调节相一致,保证双眼调节与集合的协调,减少视疲劳,使戴镜舒适、持久。双眼平衡检查的实验原理是借助双眼视力平衡/双眼红绿平衡,进一步矫正残存的微小屈光不正,达到双眼平衡,以保证双眼调节平衡,避免调节不平衡导致的视疲劳。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视标棱镜屈光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大棱镜温泉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水晶棱镜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微棱镜反光阵列超声振动刨削试验研究
视近最大辐辏力及开散力检测
远方及近方水平斜位量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