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佩戴不同类型角膜接触镜眼表并发症观察

2017-01-05于国蓉谢培英张缨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传统型戴镜配镜

文/于国蓉谢培英张缨

佩戴不同类型角膜接触镜眼表并发症观察

文/于国蓉1谢培英2张缨2

目的:通过观察佩戴不同类型角膜接触镜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角膜接触镜的安全性能,指导临床配镜。方法:统计观察近年来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并保证每年4次以上复诊的顾客,分3组进行比较观察。第一组佩戴传统型SCL(1726例),第二组佩戴短期更换型和抛弃型SCL(598例),第三组佩戴透气性硬性RGP(285例)。分别观察结膜充血,巨大乳头型结膜炎,角膜新生血管,角膜上皮染色,角膜上皮糜烂和角膜浸润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佩戴SCL的顾客结膜炎症反映较多,以传统型SCL最为多见,戴镜3年以上其Ⅰ级和Ⅱ级充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频繁更换型SCL和抛弃型SCL。RGPCL以轻度角膜上皮点染为主,各类接触镜均未引起角膜水肿、角膜感染等严重角结膜并发症。调查统计结果还显示佩戴传统型SCL,结膜充血Ⅰ、Ⅱ级、接触镜引发的巨乳头结膜炎(CLGPC)Ⅰ、Ⅱ级、角膜新生血管Ⅰ、Ⅱ级和角膜上皮轻度染色(<15%)的发生频率均随戴镜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倾向(P<0.05),频繁更换型SCL和抛弃型SCL,结膜充血Ⅰ级、CLGPCⅠ级、角膜新生血管Ⅰ级和角膜上皮轻度染色(<15%)的发生频率随戴镜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倾向(P<0.05)。

角膜接触镜;不同类型;眼表并发症;安全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随机选取近年来我中心验配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散光患者2609例。分为三组进行比较观察,第一组佩戴传统型SCL(1726例),第二组佩戴短期更换型和抛弃型SCL(598例),第三组佩戴透气性硬性RGP(285例)。

1.2 方法

1.2.1 初查

包括电脑验光,主客观验光,用角膜曲率仪进行角膜曲率测定,裂隙灯下进行眼前节健康检查,并检查眼压眼底,排除CL禁忌症。进行接触镜试戴,追加矫正,最终取得良好配适状态和矫正视力处方。1.2.2 复查

定期随访复查,每年连续4次定期随访观察。1.2.3 观察

分别观察结膜充血,巨大乳头型结膜炎(GPC),角膜新生血管(NV),角膜上皮染色,角膜上皮糜烂和角膜浸润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2.4 统计

统计数据均由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各类接触镜引起眼表并发症的频率

表1 各类接触镜引起眼表并发症的频率(%)

2.2 SCL戴镜年限与眼表并发症频率(%)

表2 SCL戴镜年限与眼表并发症频率(%)

3 结论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佩戴传统型SCL,结膜充血Ⅰ、Ⅱ级,接触镜引发的巨乳头结膜炎(CLGPC)Ⅰ、Ⅱ级,角膜新生血管Ⅰ、Ⅱ级和角膜上皮轻度染色(<15%)的发生频率均随戴镜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倾向(P<0.05),频繁更换型SCL和抛弃型SCL,结膜充血Ⅰ级、CLGPCⅠ级、角膜新生血管Ⅰ级和角膜上皮轻度染色(<15%)的发(P<0.05)。

通过2609例病例的随机观察,可以看到各类接触镜均未引起角膜水肿、角膜感染等严重角结膜并发症(见表1)。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会随戴镜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倾向(见表2)。从安全佩戴和并发症发生比率上看,硬性角膜接触镜明显优于短期更换和传统型接触镜。也就是说在专业配镜中心以及专业视光师指导下验配角膜接触镜并正确佩戴是可以达到安全有效佩戴的。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研究中心2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

猜你喜欢

传统型戴镜配镜
视力下降的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戴镜行为研究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
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几何形位研究
借助信息技术,让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光学离焦时长对小鸡屈光度及眼轴向参数的影响
清代州县文簿册报制度:对中国传统行政特点的透视
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配镜后视力到0.8还是1.0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