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表演艺术的共通性*——以情景剧《又见平遥》为例

2016-02-02任雅静

黄河之声 2016年13期
关键词:共通性表演艺术人物形象

任雅静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

论表演艺术的共通性*——以情景剧《又见平遥》为例

任雅静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

如今表演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戏剧、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他们在人物创作时的共通性,表现在整体结构的构成上。其过程是和谐统一的,创作时人物确立、人物个性、动作表现、意境渲染、音乐刻画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点。

表演艺术;人物形象;塑造共通性

表演艺术是以时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且具有连续性。戏剧、音乐、舞蹈、戏曲等每部艺术作品中通常会设置许多人物形象向观众传达艺术的精髓和价值,人物是剧目的中心,是舞台上活动的、直观的形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给整部作品带来生命力,使作品焕发无限精彩。本文通过对《又见平遥》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进而尝试探究表演艺术在人物创作整体结构中的和谐统一,从而揭示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时人物确立、人物个性、动作表现、意境渲染、音乐刻画等方面的共通性。

剧中人物真实,形象,生动,富有活力和情感,能带动观众情绪和感情,达到共鸣。作为舞台上有型或抽象、无声或有声的人物形象,影响着整部作品的成功与否,可以说,人物形象是整个作品的灵魂所在,二者密切相连,休戚相关。

一、人物的确立使剧目形象有了具体模型

无论戏剧、音乐也好,舞蹈、戏曲也罢,创作者、表演者在创作和演绎人物形象的时候犹如房屋建设者在建造房屋时注意搭建框架一样,最基础的事情是对人物外在轮廓的确定,这里的轮廓指的是这个人身上固有元素,比如说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幼?社会地位是高是低?他的职业是什么?确定了这些后,人物形象轮廓便得以大致确立。《又见平遥》中戏剧、音乐、舞蹈众多形式为我们刻画了人物形象,重情重义的“东家赵易硕”,保后贤德的“新娘”,为了保住王家血脉的“232条汉子”……个个极具个性色彩,将表演本身融为一体。作为观者在感知到人物形象时和生活中相对比,进而勾勒出外形轮廓,将这一轮廓与精神气质相结合,最终获得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是表演艺术塑造人物的第一步。

二、人物形象的个性依赖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其次,所有的表演艺术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神形兼备”,如果说上文中的模型是“形”,那么人物的性格便是“神”,如果没有人物性格的完美塑造便不会有形神兼备的人物,只能是一些没有灵魂的本偶。表演艺术,对于剧中人物性格的确立和塑造是重中之重,有血有肉的形象、恰当的主题、设计精巧的动作、或繁复或简约的造型都是剧目编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动作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地展现

再次,经过上述两个创作阶段的静态步骤,我们获得一个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之后,我们还需要将这个形象演绎得更加具体,这需要从编排做起,也就是动作。这里指的是戏剧中、音乐中、舞蹈里的艺术语汇。

舞台上演绎着的每一个小动作,如含胸、撩步甚至微笑、眼神交流都是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各类特质的重要体现。而动作的不同(包括单个动作的不同和动作组合的不同)也就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往往表现着主人公的阳刚、力量等形象;含胸、下药等缓慢的柔性动作往往表现着主人公温婉的形象。而且,不仅人物性格有赖于动作的表达,有时候人物的特殊的社会背景,都有可能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如作揖的动作,往往能够交代主人公处于古代社会的背景。

仍以《又见平遥》为例,戏剧“吃面”部分、舞蹈“面秀”阶段以及音乐“合唱”片段,演员合着轻快、速率较大的音乐,踏着较为紧凑的节奏出现在舞台。通过这组动作,演员完成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体精神气质的气氛渲染。观者,绝大部分的目光都会落在动作上,在鉴赏剧目时,人们只能移动作为介质。动作像一道桥梁,将欣赏者和主人公形象连接在一起,精神特质需要依附于动作表现出来,才能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在通过动作表现主题时,必须坚持主题的指导地位,将这一精神气质灌入动作的“壳”,丰富、扩张,直至丰满形象的最终确立。

四、将人物形象置于意境之中

对于戏剧、舞蹈、音乐、戏曲等表演艺术而言,单纯的人物形象塑造固然简洁有力,但是难免让人觉得单薄,为解决这个问题,创作者们往往会将人物形象放到意境之中去表现。这不难理解,意境的渲染往往会成倍增强剧目表现力,意境使得人们在鉴赏形象时有了情感的依附氛围,表演也显得更加有张力,放在意境中的形象鉴赏,将取得更好的效果。塑造出切合主题的意境是要依托于相当多的现实生活元素塑造的,一定要使观众感受到的意境与他们现实生活的经验建立联系,这样才有助于他们理解剧目。《又见平遥》让观众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经历一次"穿越",重拾祖先生活片段……戏剧、舞蹈“灵魂回家”部分,十几位男子赤裸上身饰演“回家的灵魂”,在深色布景墙烘托下在“墙上”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同时大声喊着“回家了!我们回家了!”这种意境烘托,强烈地刺激我的心灵,这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五、音乐的配合使得人物形象更具有贴切的情感想象

最后,不同的表演艺术种类都离不开音乐的配合,它们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剧目演绎过程中,总会有声乐或者是乐器与之相生相随,舞蹈以动作为主要特色,很多动作无法表现的内容可以由音乐来代为完成;戏剧、情感到位时,也有音乐相伴相生。如表现极为细腻的情感时,人物的微小动作、眼神等不易被台下观众所察觉,这样,通过一段合适的音乐配合便能够达到表现这种细腻情感的效果。《又见平遥》也充分利用了音乐在创造意境、凸显形象、描绘情感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除了前文所述的演员有音乐在创设的意境外,在舞蹈的其他部分我们也能看到音乐的作用,印象深刻的是整部剧目快结束时,全场响起一首家喻户晓的山西名曲《桃花红来杏花白》,音乐时而激越、时而舒缓,观众伴着情绪的高涨,与表演者一起击掌合唱,达到情感的升华与共鸣。■

[1] 张玥.论舞蹈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通俗歌曲,2015.

[2] 邢丽君.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与“神”,2016.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戏剧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共通性表演艺术人物形象
从艺术共通性谈民族声乐唱法对戏曲唱腔的借鉴与运用——以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为例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律师会馆与大学在法学教学方法中的共通性*——以Lectio和Disputatio为线索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音律与音乐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