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20世纪80年代后的电影音乐创作特征

2016-11-09

黄河之声 2016年13期
关键词:季平谭盾音乐创作

杨 洋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试论20世纪80年代后的电影音乐创作特征

杨 洋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电影音乐创作步入了一个新的繁盛时期。中国作曲家尝试将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术与本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交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理念。尤其是谭盾、赵季平、施万春等作曲家的加入,与新一代的导演们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新时期。

电影音乐创作;谭盾;赵季平;《卧虎藏龙》;《黄土地》

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影已经走过了近100年的路程,电影与音乐的交叉学科——电影音乐,也步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人类电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当然,早期的“无声”也并非完全无声,据相关文献记载,法国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1896年第一次在英国公开放映的时候,就有钢琴师现场演奏了城市流行小调为其做伴奏。中国在无声期时,音乐部分一般聘请演奏家临时按剧情配乐,直到1931年有声电影才来到中国(《中国电影年鉴》)。1932年人民音乐家聂耳开始了他的电影音乐创作,随后又有一批留学回国的音乐家步入电影音乐创作之路,至此,中国的电影音乐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其中《渔光曲》、《大路》等一批优秀影片插曲至今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电影音乐影响最大的该是前苏联的作品了,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前苏联很多优秀电影传入到我国,其中电影音乐影响更甚。文化大革命后,电影音乐创作已经逐步走出苏联模式,开始结合电影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做出许多新的探索和实践,丰富加强电影音乐的表现力,并形成了这个时期特有的一些特征。

一、民族风格

电影音乐通常以两种方式来突出民族风:一是完全运用民族的调式、乐队、和声来创作,这种类型多用于历史题材的电影中;二是通过突出音乐的地域性,选用某个地方的素材进行创作,如民族器乐的音色特质和演奏特征、地方戏曲和民歌的声韵强调等等。

赵季平先生为《红高粱》所做的配乐就是地道的中国农村的音乐,歌曲用的是北方民间音乐素材,乐器用的是唢呐、笙、中国大箭鼓。如《颠轿歌》里采用的是鲁西南抬花轿、唢呐排子曲创作。以飞扬的四度跳跃和富有山东地方特色的节奏,很好的配合了电影画面中的轿夫戏弄新娘子的画面。[谱例1];再如《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中运用夯歌的形式,加以秦腔中的唱法,使其颇具野性和热情,也为影片烘托了气氛,极大的增加了电影的感染力。赵季平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你要想让你的音乐走向世界,不出中国味不行。而你要写出中国味,最佳途径便是从民间戏曲和音乐中戏曲营养。”[1]

谱例1 《颠轿歌》 改编自《百鸟朝凤》

赵季平先生为《黄土地》的配乐中,音乐素材均来自于陕北的民间音乐。如翠巧、翠巧爹、憨憨所唱的“信天游”,还有农民吹鼓手的唢呐声和打击乐,顾青曲采风时听到的歌声,腰鼓阵中的鼓声,还有农民求雨时的合唱声等等。由于“信天游”是来自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所以最能体现陕北高原文化个性的,非“信天游”莫属了。

二、中西融合

80年代后,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不同形态元素的音乐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国内,影视音乐也受到了“中西融合”的强大影响。以谭盾、瞿小松等为代表的先锋音乐家,用现代音乐手法,采用中国题材创造了大批音乐影视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在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开始就是大提琴奏出的音乐,并且大提琴的演奏始终贯穿在整个故事中,成为音乐的主线,同时又选择古琴与之配合,非常符合故事的基调。而在电影中,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却是东方音乐的魅力,二胡的寂寞与哀怨、打斗时的民族打击乐等,中国古典音乐的运用,使得作为主线的大提琴的音色更加沉静、温柔。在配乐中同样如此,呈现江南烟雨的场景时,用的是笛声;呈现竹林时,用的是箫声;打斗时则用的是琵琶声等等。整个故事讲述的是东方的武侠,在音乐的运用上,谭盾对于中国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连西方的乐器都沾染了中国的韵味。

在谭盾的另一部作品《夜宴》中,则是刚好相反,众所周知的是这部电影其实源自于英国的戏剧《哈姆雷特》,这次谭盾则大胆的使用了西洋乐队,使用小提琴来演奏,加以中国的民族乐器,究竟你读出的是中国的味道还是西方的情致,全凭你去挖掘。而在结尾的地方,谭盾却使用了摇滚乐的因素,在听觉与视觉的撞击中营造出现代意识和感受,仿佛将人一下拉回现实。

“作为当前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群体的主流,活跃在电影音乐舞台的专业作曲家,他们以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与众多非‘科班’出声的作曲家一道,借助高科技的数字化音乐制作手段,用生动而细腻的笔饱蘸风格各异的音乐色彩,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在世界电影乐坛打造中国电影音乐品牌。”[2]对于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赵季平、谭盾等作曲家无疑都是成功的例子,他们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和束缚音乐自由发展的因素以及不负使命的带领中国电影音乐走向国际的卓识和勇气实在令人折服!也是这些杰出的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带着自己的充满中国风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传统与音乐色彩,让中国的电影音乐逐步走上更加卓越与辉煌的道路!■

[1] 李尔葳等.赵季平:黄土地上的放歌者[J].电影艺术,1994,01.

[2] 杨宣华.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分析[J].电影艺术,2004,03.

猜你喜欢

季平谭盾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风从千年来
圆的意味——解析谭盾之《圆》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故土情
谭盾两部“非歌剧”的歌剧——《霸王别姬》与《马太受难曲》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