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016-02-02王秀敏
王秀敏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王秀敏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是指导钢琴专业学生步入教学职业生涯的重要课程,作为执教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的高校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多种优势互补的课型及灵活创新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钢琴教学能力,满足社会对于优秀钢琴教师的需求。
高师钢琴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种课型
系统掌握钢琴演奏理论、演奏技能与教学方法,是钢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作为专门培养多层次、高水准音乐教师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中尤其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能弹善教,专业水平与教学素养兼备的高质量钢琴教师。
笔者对本学院钢琴专业毕业生进行大量调查后发现,有的毕业生尽管自身具有较高钢琴演奏水平,但对于钢琴教学法的掌握依旧不够深入全面,以至于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虽然本身只有中等钢琴演奏水平,但是经过在校期间系统的钢琴教学培训及实践,自身具备了很高的钢琴教学素养,故而离校后能在钢琴教学工作岗位上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
因此,在高师钢琴教学法的课程教学中,如何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钢琴教学能力,是事关高师钢琴专业能否培养出优秀钢琴教师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对在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如何做到技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养高质量的钢琴教师,进行了几点总结。
一、加强演奏理论的教学,为钢琴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钢琴演奏理论是指导钢琴演奏及钢琴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系统的掌握钢琴演奏理论基础知识。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教师会根据学生演奏程度的不同,对学生的弹奏进行教学与辅导,然而由于学生钢琴基础的程度不同,教师传授的演奏技术和理论很难达到系统性、全面性。
举例来说,大学生进校以前的学琴经历不甚相同,有的学生具有十年以上的学琴经历,也有些学生只具有两到三年的薄弱钢琴基础——但是在钢琴课上,教师不太可能从较为基础的姿势、手型或者入门曲目入手进行教学,更不可能在钢琴个别课上传授所有级别的演奏方法和曲目。因此,学生很难全面系统的掌握演奏理论和钢琴教学理论。
然而,多数钢琴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都要承担起钢琴教师这一职责,这就对于毕业生都要系统而全面掌握各个级别的钢琴演奏及教学理论提出了硬性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在高师钢琴教学法的教授过程中,就需要全面细致从钢琴的触键与发音原理入手,使学生明确钢琴演奏基本姿势、基本手型的要领与教学,钢琴演奏速度与力度的把握与教学,各音乐时期不同风格曲目的演奏与教学等具体知识。不仅如此,还要区分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演奏问题,以及如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用自己掌握的演奏及教学理论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所以,钢琴演奏理论的教学可谓是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务必要使学生明确怎样“弹”琴,才能为怎样“教”琴做好准备,继而为学生的演奏与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课型的选择要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是集体形式的大课,为了使高师钢琴教学法更好的突出其师范性教学,更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四种优势互补课型相结合,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主讲课型
在主讲课型的授课中,教师主要系统全面地讲解钢琴演奏的发展史、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和教学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钢琴弹奏的基本手型、基本方法,断奏与连奏的弹奏方法;了解各年龄段的钢琴教学的特点;如何选用教材、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把握乐曲风格及如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等核心课题。主讲课型采用教师主讲的形式,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钢琴教学相关知识,从理论上形成正确的教学概念与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在初学琴时,老师都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手型,学生也基本可以做到——这在钢琴个别课中就达到了教学目的。然而作为钢琴教师,仅仅掌握正确的弹奏手型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掌握正确的手型的目的、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正确的手型,在教学中分析学生出现不良弹奏手型的原因及解决学生不良弹奏手型的方法。因此,采用主讲课型,系统地讲解与钢琴演奏手型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可以为学生将来的钢琴教学生涯提供坚实的教学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二)观摩课型
在观摩课型中,学生需要观摩著名钢琴演奏家的演奏、优秀钢琴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由同学执教的课堂教学。通过观摩,学生们对于名家的演奏及教学都产生了深入的认识,从感官及听觉上结合了实际演奏与理论知识,同时还学习到了优秀钢琴教师的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及其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将来的钢琴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同学们互相观摩各自所执教的钢琴课,还能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教学、思考教学,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实践课型
实践课型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观摩心得运用于实际钢琴教学的一个亲身体验课型,也是让学生把所学的钢琴演奏技术和钢琴教学理论落实到“教”的重要环节。在实践课上,教师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备课、熟悉教材、书写教案等教学前期准备活动,然后在课堂上,再亲身体验“教”与“学”的互动、教材及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手法的实施以及教学进度的把握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宝贵的钢琴教学体验,必定会对学生今后的钢琴教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四)研讨课型
通过主讲课型、观摩课型及实践课型的教学,学生已能初步了解了钢琴教学的步骤和方法,各自对钢琴教学也产生了自己的认识体会。在随之的研讨课型中,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总结自身独有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方法,列出研讨提纲,在研讨中互相交流、各抒己见,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方法。研讨课型给各种教学观点的展示与碰撞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使学生得到互相学习教学经验的机会,进而可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法。
三、通过教学中的角色互换,使教学理论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培养优秀的钢琴教师。而体验教师角色是钢琴教学法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项重要环节。体验教师角色可以锻炼学生,把所学的钢琴教学法理论及专业技能等知识,通过恰当的语言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展现出来,能够为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校生只有分别体验过“教”与“学”这两个不同角色,才能最终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与“学”角色互换的环节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担任“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进行教学实践,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教师角色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教学语言、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的反馈做及时的调整和布局。教师角色体验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备课环节
备课是使钢琴教学法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钢琴教学质量重要手段。通过备课环节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学对象的弹奏程度,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及心理状态、存在问题等等。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和教学步骤,写出备课笔记,做好教学前的案头工作,以确保钢琴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试讲环节
试讲环节是让学生在模拟课堂教学形式中进行的教学训练,是一个展示学生在备课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学构想与准备的教学手法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采用自然亲切的教态,运用清新准确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建立起自信的教师形象和气质。通过试讲环节,学生可以学会把握各个教学环节的节奏、教学方法的运用及筛选,从而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三)课堂教学实践环节
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钢琴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能力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而确保学生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只有做到理论与实际高度融合,才能为学生毕业后的钢琴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作为执教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的高校教师,也应尽量做到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对于优秀钢琴教师的要求,不断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钢琴教学人才。■
[1] [苏]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6.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王秀敏(1962-),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