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音乐表现因素的培养
2016-02-02王英君教育与人文学院音乐系江苏常州213100
王英君(教育与人文学院音乐系,江苏 常州 213100)
高校钢琴音乐表现因素的培养
王英君
(教育与人文学院音乐系,江苏 常州 213100)
钢琴音乐艺术中表演者的“表现力”发挥十分重要,而表现因素的培养则需要在教学中完成。高校长期以来的钢琴教学所呈现出来的模式均是对技巧的高度重视而忽略音乐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跟随着教育的革新和钢琴音乐的发展步伐,过去钢琴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逐步显现,因此,在高校学习阶段学生就应当建立起正确的表现效果。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要依据高校学生的群体和个人性质、学习的模式、钢琴发展的艺术性等方面,来安排相对应的培养方式,将钢琴音乐学习中的基础性、技巧性和表现性的内容糅合在一起,用演奏钢琴音乐时充分的表现力来带动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演奏水平。
高校钢琴;表现因素;培养
一、钢琴音乐表现的因素
钢琴音乐的教学实质就是音乐性的教学,同时它有着钢琴艺术的独特性。钢琴音乐的教学需要通过对音乐的基本元素的掌握走入钢琴艺术之中,而后在演奏技巧、手法和音乐情绪、音乐表现的升华下,提升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效果。钢琴艺术表现的因素需要通过听觉、触觉、感觉来构建,这样才能够完成钢琴音乐表现的搭建:
(一)音乐的听觉
钢琴音乐是声音线条的艺术,在高校钢琴音乐的培养步骤中,首先就是“听”的培养,以确保学习中对音的高度、音色的差别、音的时值能够在“听”的判断下,理清音符之间的差异化。这种能力需要有教师指引和学生努力的双重作用才能够建立起来,以了解不同钢琴作品中的音乐风格。如在抒情一类的旋律中,采用柔和的声音、歌唱的音乐语言让充沛的情感流淌而出;在欢快一类的音乐中,则要采用热情的声音、节奏感强的音乐语言来展现明亮活泼的氛围;在奔放一类的音乐中,对于力度和手法的变化则要大得多,只有这样才能够展现激动的、热烈的画面。
在培养钢琴音乐中所需要的“听”的能力时,需要从内和外两方面进行建构。外部的声音刺激很容易就能够建立起外部的听觉,而外在的声音所带来的后续内在感知和画面则属于内在听觉,也就是声音之后的画面感。众所周知,贝多芬在耳疾后依然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这正是因为他已经通过前期的外部听觉在头脑中构建起了良好的内心听觉。
(二)音乐的知觉
知觉因素的展现是通过外部刺激在头脑中勾勒图像反映完成的,是头脑对外部刺激信息的“重组和释义”的过程。这是一系列的加工过程,由客观刺激为始发点,与音乐感觉一样都是外部刺激下的产物,但不同的是知觉的脑部活动在感觉的脑部活动层次之上。也就是说音乐感觉是通过一个音乐作品或者音乐元素,建立起对这个作品或者元素的个别认知,而音乐知觉则是整个音乐风格或者整首音乐作品、钢琴艺术有一个整体性的映象。音乐知觉是从钢琴音乐作品的意义层面完成的,是不同音乐感觉信息囊括起来进行加工的结果,这是一个音乐思维的过程,需要借助个人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实践为基础,而音乐感觉则没有这般复杂。
音乐的“感知”属于内心活动的一部分,想要培养出优良的表现力,就要在外部声音刺激的基础上来衍生出自我个性化的感知体验。同时还要依靠乐谱中音乐符号的标记来增加音乐表现的释放,通过对钢琴作品音乐语言的分析能够对作品的“喜怒哀乐”有所认知,而后通过音乐术语符号释放作曲家的情感、作品的情绪、音乐的性质等内容来表现作品的基调,构建起完整的钢琴音乐。流动的音符是构成音乐语言的主要地基,不同的组合和排列方式为音乐语言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同时演奏中力度、速度等元素也成为了不同类型音乐语言的构成,以此来实现动情、动人的效果,将音乐语言的内涵展现出来。
(三)音乐的情感
情感因素在音乐当中也就是“感受”的意义层面,即审美的体验。这种能力因素是基于对钢琴作品的感受和内涵的理解发展而来的。钢琴作品既是一种艺术品,又是作曲家艺术创作的承载品。在音乐语言的线条中处处能够看到作曲家情感诉说的脉络,通过音乐表现将情感传递至欣赏者的头脑、心灵处,这也是为何经典的旋律总能在不同的时代被唱响的原因。在表演钢琴作品的旋律时,要将作品的创作特色谨记于心,再将表演者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与不同的作品结合时,才能够衍生出生动、灵动的作品情感。当然,并不是每一种情感都是有具体化的步骤来教授如何传递,部分抽象的情感发展只能够依靠自我体会。钢琴音乐作品的“表现”必须将作曲家的表现和表演者的再现糅合为一体化的“符号”,正如格尔兹所说那样,“符号和解释”正是文化的特征所在,钢琴音乐也正是文化的种类,在感受、释放情感的过程中,正是将这种因素“符号化”,用特定的表现方式来诠释与作曲家情感的交流。
二、钢琴音乐表现的培养方式
钢琴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需要从背景、技巧、基础、实践等综合方面,在正确的方式下对其进行教授和引导:
(一)分析钢琴作品
所谓分析作品,主要是从钢琴作品的文本和非文本中的背景因素这两方面进行。作曲家在音乐语言中投注了浓厚的情感,是作曲家的现实或者头脑意识的写照,只有在分析作品背景时才能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创作者的个人情感,才能够用正确的个人理解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只有完成此步骤,钢琴音乐的感染效果才会渲染出来。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首先就是用非音乐文本中的背景因素来让学生对了解作品风格产生的缘由。其次,由非音乐文本进展到音乐文本的分析中,通过背景性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大范畴下的风格和情感的认知,对作品曲式结构的剖析则是为演奏技巧的掌握打下框架性的基础,这是因为曲式结构会以音乐文本的形式在框架上做出情感和情绪的安排,让接下来的练习更具指引性。
(二)掌握演奏技巧
现在的钢琴教学过度重视技巧性的学习,对“表现力”的重视程度不足,正确的方式应当是让技巧的掌握成为钢琴音乐表现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当然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意识中对“表现力”的认识不够,认为掌握技巧的过程就是掌握表现力的过程。其实表现力应建立在技巧的基础之上。随着学习钢琴的人数增加,教材的种类也相应增多,能够发现技巧性练习的指向性非常明确,需要通过反复的基础练习来获得演奏技巧的提升。掌握了娴熟的手指技巧后,还需要用节奏、速度来加强手指技巧的表现效果,同时想象力的注入也不可或缺。正因为学生能够发散思维、注入想象力,才能够让音乐线条形象化,这一点是提高钢琴演奏表现力的重要方式。高校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瞬间的“反应”来刺激学生的想象灵感,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开拓。
(三)提升基础素质
钢琴音乐表现力的提升是不能够通过“模仿”完成的,尽管模仿式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钢琴演奏时的一种手段,但是这还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素质,否则即便通过模仿获得了当下作品的表现效果,但面对另一首作品时依然不具表现力。在高校教学中,能够看到学生音乐基础素质的程度参差不齐,导致部分学生处理音乐的能力并不高,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通过基础素质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以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地分析、练习表演一首钢琴作品。钢琴艺术作品风格多样,教师可先采用某一风格集中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单一”的风格,而后逐一增加逐渐丰富起来。同时还需要教授给学生“直觉”的领悟能力,以此来自我审视钢琴作品应如何表现,用良好的基础素质来自然地感受作品的情感走向,根据音乐线条的发展发现来顺势进行。
(四)参加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的积累是提升表现力的有效渠道,在实践的过程中,正是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完善自我的钢琴演奏表现力。在大多数的高校教学中是缺失了艺术实践这个环节的,又或者说艺术实践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不足以让学生提高演奏表现力。高校教师在这样一种没提供充足艺术实践环境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缺乏表现力的批评是不正确的。学生不仅受到了挫败,而且缺少了成长的环境。钢琴演奏表现力的提升需要在技巧、理论、实践环环相扣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艺术实践中学生对钢琴作品的读谱和划分乐句的基础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实践,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分析和表演的机会,从而积累了对舞台的感觉。将高校课堂所学的知识,转换到社会的平台上进一步拓展,完成内外结合。
三、提升钢琴音乐表现力的价值和重要性
(一)高校钢琴音乐的教学现状
当前高校的钢琴教学普遍以技巧性教学为核心,当然技巧性的重要地位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这种现象导致了部分教师采用“先技巧后风格”的方式来教授作品,这样的教授架空了一首钢琴作品的内涵,又或者说内涵是在技巧之后被附加上的,这样的弹奏在感染效果上是匮乏的。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表现力”的效果,将演奏者的技巧进一步提升。
现在高校普遍存在几个教学现状,其一,对音乐基础性内容的教授不足,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能,基础性内容的体系构建不完善。长此以往,高校的教学均以手部的力量和速度作为核心,这样的训练方式也就迷失了钢琴教学的内涵。如今的教学应当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将风格的把握、指法的训练、力度的控制和乐句的划分等内容作为基础性内容的传授。让学生在课堂教授的理论和技巧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体验,加深对钢琴作品的理解。
其二,缺乏表现的“冲动”。教师需要用表现的“冲动感”来带动学生思维的发散,将抽象的音乐语言具象化为某种立体化的音乐形象,从而让表演更为坚定。这个过程实际上带来的益处不仅限于钢琴表演,对学生整个人的自信感会有大幅度提升,从而使表演、生活状态都完善起来。众所周知,经验不足的学生在舞台上的演奏和日常练习的演奏状态是差别很大的,这正是紧张心理在作祟,这样不仅影响整个表演过程,而且观众欣赏起来也十分别扭。
其三,教师教学的质量低。这个现状主要指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和教育精神不足所导致的教学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依据理论、专业、教学和人格带领学生完成学习的过程,故而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和对教育精神的领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氛围。
其四,考试方式不恰当。钢琴音乐艺术的表演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是音乐和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在有些演奏者进行弹奏时,尽管技巧十分到位,但总是欠缺了打动人心的部分,这就说明演奏者在表现力上不够。而在高校中钢琴考试的方式非常单一,演奏无误、技巧过关就能够完成考核,没有完整的考核内容作为提高钢琴演奏的标准。
(二)提升钢琴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
在高校中加强对钢琴表现因素的培养有其实际的价值,这个过程完善了理论知识,同时还引导了学生如何掌握面对不同作品时展现不同表现方式的能力,同时对欣赏者来说也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需要时刻关注表现力如何提升,尽管“表现力”是自然所带,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发掘才是重要的。学生表现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钢琴演奏效果的优劣,因此表现力的引导提升应当是高校钢琴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教师要探讨钢琴音乐和音乐教学、学生学习的规律性,采用最恰当、最贴合、最实际的能够改善学生学习状态的方式和策略,将基础、技巧、理论、表现力这些对钢琴音乐学习十分关键的因素糅合起来,以表现力的提升来培养学生钢琴演奏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经上所述,高校教学中要想培养、提升学生的钢琴表现力需要从多个元素出发,以综合素质来提升。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将听觉、知觉、感觉充分运用,将感受、想象、创造充分发挥。具体到面对钢琴作品时,需要学生将分析和读谱、灵活和力量以及心理素质共同完善。综合素质能是全面学习的基石,拓展文化内容,不仅限于音乐知识的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涵养。同时加强音乐基础理论性知识,用强大的理论知识支撑自己的演奏。教师在强调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时,也要注重音乐情感和个人情感的结合,才能使学生演奏钢琴作品时展现灵魂。
[1]孙岩.小议音乐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研究,2007(4):102.
[2]钢琴艺术[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