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充麻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2-02于芳

中国林业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鲜笋全县林业

于芳

(西充县占山乡林业站,四川 西充638510)

林业产业

西充麻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于芳

(西充县占山乡林业站,四川 西充638510)

介绍西充县麻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存在的“种植较分散,笋农销售困难,市场不完善,价格涨幅较小”等许多问题,提出了内强外引,加强企业培育;科学规划,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创新举措,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建设等对策建议。

麻竹产业;创新机制;西充县

1 西充麻竹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西充县在麻竹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采取先引种实验,后全面推广的方法,结合国家林业工程项目,2003年以退耕还林项目发展666.667hm2,项目涉及全县8个乡镇,11 926户农户,目前已全部投产。2009年,全县开展林业“双十万”工程,在全县25个乡镇发展1 333.333 hm2。2010年,全县抓住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生态县的机遇,有力的推进了麻竹产业的发展,引进业主和造林公司在11个乡镇发展1 066.666 hm2。到2015年,共发展麻竹面积6 400hm2,麻竹产业已初具规模。

1.2 经济效益逐渐凸现

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麻竹在西充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产业支撑的作用,得到了全县竹农的支持和认可。车龙乡16村竹农范玉斌2003年承包了近0.667 hm2麻竹,2010年仅此项收入就达1.2万余元;观凤乡3村发展麻竹22.533 hm2,年产竹笋138 t,实现产值18余万元。去年竹农销售鲜笋2 000多t,收入300多万元,人均增收600余元。广大竹农从麻竹中尝到了甜头,对发展麻竹产业积极性很高。

1.3 科技支持效果明显

在发展麻竹产业的这几年中,县林业局组织科技人员通过查阅麻竹原产地资料、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整理多年野外收集的各种数据,成功编制了《麻竹笋生产技术规程》,并通过各种途径向竹农逐条讲解标准,把麻竹生产“标准”落实到麻竹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全县共举办麻竹实用、实地技术培训班200期,37 200多人次接受培训,发放技术资料86 800多份,制作光碟10张,宣传展板152块。林业科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块实地指导竹农生产。在强力的科技支持下,全县麻竹产业效益明显提升,鲜笋产量大幅增长,2005年全县鲜笋产量仅200t,2015年全县收购鲜笋就达8 000 t。

1.4 产业模式不断创新

西充县委、政府先后编制出台了《西充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林业产业建设考核办法》和《林业产业发展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林业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麻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在产业发展中创新机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地有偿转让,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激励有识之士参与麻竹产业建设,激励业主成片造林。截止目前,西充县引进租赁土地3.33 hm2以上的经营业主10户,推进土地有序流转0.24万hm2。同时,全县坚持“扶龙头、兴产业”的发展思路,2003年成功引进四川天盛竹业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加工鲜笋能力达万吨的麻竹笋加工厂,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了“竹娃娃”商标,并成功申请了QS认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扩大资源存量,做强资源优势,推动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资源和企业良性互动,形成了“公司+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1]。

2 麻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麻竹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竹农增收致富,但也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做大做强麻竹产业,建设四川省有机竹笋第一县,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1 种植较分散,笋农销售困难

西充县麻竹种植区域,大都交通条件落后,没有形成产业路,而且麻竹种植面积较为分散,不能形成集约化经营。雨季产笋期间,道路泥泞湿滑,车辆无法通行,相当多的地方基本无路可走。竹笋生长快,不易保鲜,随着麻竹笋丰产期的到来,许多鲜笋由于不能及时收购而烂掉或长成老竹,加之麻竹收购网点建设滞后,因此,偏远地区群众采收难、卖笋难,竹农种竹管竹积极性严重挫伤。如车龙乡由于竹农卖笋难,去年就有30%以上的鲜笋被绵阳、射洪的零星小商贩收购。

2.2 劳动力缺乏,经营管理粗放

麻竹管理对收益影响很大,管理好的可达15 000多元/hm2,差的不到750元/hm2。近年来,全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进城务工,农村仅留下部分老年人在家务农,他们大都年老体弱,文化程度较低,科技意识淡薄,无法也不肯将资金、时间、劳力投入到竹产业建设中,有的竹农经培训后仍不按麻竹种植、管理技术要求操作,在麻竹种植、管理及采割整个过程中管理十分粗放,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上[2]。栽而不管,任其发展,不除草、不松土、不施肥甚至不采收长成竹林,出现放弃管理的现象,麻竹管理效益不明显。

2.3 市场不完善,价格涨幅较小

在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的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下,利益是经济运行的动力,因此,要有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竹笋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充分保证竹农的利益。而近年来,肥料、劳动力及各种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如:香菇(16元/kg)、茶树菇(20元/kg)、鸡腿菇(12元/kg),鲜笋市场价格也大多在2元/kg左右,而西充县鲜笋收购价格仍然在1.0元/kg左右徘徊,笋贱伤农,极大地挫伤林农发展竹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麻竹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4 竞争未形成,企业发展不足

随着西充县麻竹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逐渐呈现出“大资源、小企业”的现状。现仅有的一家天盛竹业加工企业科研、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本身硬件投入不足,新产品研发较薄弱,仅满足收购原料,生产半成品,公司效益不能达到最大化。公司收购鲜笋能力偏低,而且独家经营难免存在着压级压价问题,货款兑付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企业与竹农关系松散,没有形成利益对接机制,竹农利益不能很好地保证,天盛公司作为麻竹产业的龙头企业,其引领带动作用尚待加强。

3 发展麻竹产业的对策

3.1 内强外引,加强企业培育

竹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引领,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内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天盛公司作为全县的麻竹产业的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要继续加大对该公司在政策、项目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导公司狠抓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进一步加大竹娃娃产品研发力度,推动产品升级,促进产品高端化、多元化。同时抓好竹娃娃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同时,对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现有资源,强强联合,力争在全县组建一个上规模、上档次、有雄厚经济实力和科技支撑的集团公司来引领全县竹产业发展。随着麻竹种植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竹材、竹叶等资源将极为丰富,注重引进竹材、竹叶加工的企业,不断推进竹产业全方位持续发展。

3.2 科学规划,建设高标准示范园

产业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要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基础支持来抓[3]。按照“巩固基地、稳步推进、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一包到底(按国家政策对业主实行包干制)、两级负责(林业局负责指导、规划、服务等,乡镇政府负责组织领导、产业发展等)、三方互动(林业站、村级组织、农户三方结为利益共同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模式。

①巩固基地,提升效益。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麻竹基地的管护力度和科技支撑力度,麻竹一旦管理跟上,产量就会大幅度提升。要进一步明晰责权利,理顺关系,加强科学管理,力争使麻竹亩产达到1t以上,进一步促进竹农增收致富;

②稳妥扩面,科学发展。目前全县现有麻竹6 400 hm2,按亩产1t的标准产量来计算,全部投产后产量将达到9.6万t,按天盛公司目前年加工2~4万t的加工能力来看,势必将产能过剩,笋贱伤农,损害竹农的利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结合实际,稳步推进麻竹产业的发展,不能盲目求大求全;

③集中连片,突出重点。产业基地上规模,才能与大龙头相配套、与大市场相对接。建议麻竹产业主要布局在“两点一线”,即观凤、凤鸣两个重点乡镇和212沿线乡镇,重点环绕凤鸣镇2村、11村、10村、9村、14村、8村、13村、1村和中岭3村、2村等村集中成片发展竹产业,将项目区所有的支农项目资金整合,进行基本农田、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集产业、观光、旅游、休憩于一体的30km有机竹业示范园。

3.3 创新举措,发展专合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产业化的重要组织依托,也是西充县发展麻竹产业的重要措施,要在有条件的乡镇及时建立麻竹专业合作社,并大力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在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中的组织作用、联结作用和服务作用,积极促进专合组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竹农利益,促进竹农增收。

3.4 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建设

竹产业要迅速发展壮大,必须在机制上有所创新。一是健全政策激励机制。要加紧制定林业产业建设的扶持政策,在预算上,要安排适当的经费,支持麻竹产业的发展,积极协调银行利用小额信贷资金支持麻竹发展,建立起产业扶持专项基金;重奖在林业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学管理上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二是创新业主经营机制。业主经营是林业产业化的主体,要有目的引进一批业主大户和林业龙头企业,参与林业产业化经营,由龙头企业担负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引导和组织农户经营的重任,加快发展西充林业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专合组织+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引导公司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紧密的产销联系和利益联结机制,从比较初级的随行就市的买卖关系、收购关系,发展到较高层次的合同订购、保底收购、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进而发展到更高层次的公司通过专合组织参与基地建设、引领基地建设,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联结、运行机制;四是建立价格形成机制。麻竹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竹农的切身利益和对麻竹产业发展的信心,要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手段,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价格听证、市场竞争等方式,打破公司垄断价格和价格一层不变的格局,逐步建立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切实保护竹农对麻竹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1]任家浦,吴红梅,吴学明.西充竹业经济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4):20.

[2]闫仙芝,刘蔚漪,辉朝茂.云南陇川县竹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12):30.

[3]何永兰.西充县林业产业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 2016(3):63-64.

[责任编辑:路 实]

Problems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Development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Industry in the Xichong

YU Fang
(Zhanshan Country Forestry Station of Xishan County,Xichong Sichuan 638510,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developmentstatusof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in Xichong county,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dustry thatplantingmore scattered,bamboo farmers sales difficulties,themarket is not perfect,the price increases smaller.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at strengthen the internaland introduce theexternal,strengthen enterprisebreeding;Scientific plan,build high standard demonstration garden;Innovative initiatives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Standardizemanagement,innovatemechanism construction.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Industry;Innovation Mechanism;Xichong County

F326.27

A

1673-5919(2016)06-0064-03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6.06.020

2016-10-16

于芳(1975-),女,四川西充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管理。

猜你喜欢

鲜笋全县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芦笋择株选径采摘器的研究
land produces
农庄即景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鲜笋腊肉排骨汤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