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因纽特人萨满教浅析

2016-02-02李娜

东北史地(学问) 2016年3期
关键词:萨满教纽特特人

李娜

加拿大因纽特人萨满教浅析

李娜

[内容提要]信仰萨满教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除中国东北部、西北部和北欧北部、西伯利亚外,还包括北美地区,其中,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因纽特社会,萨满教信仰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因纽特社会的萨满教遗存集中体现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所遗留的原始宇宙观和世界观以及男性和女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加拿大 因纽特人 萨满教

“萨满教作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有其独有的产生、发展、传播、演化和消亡的规律,它与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生存环境、社会历史演变和文化特征密切相关。”①加拿大北极地区的萨满教曾与基督教进行了长时间的抗争,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但萨满教和萨满教的一些思想观念仍植根于今天的因纽特社会。

一、因纽特人的萨满教

萨满教最早是从亚洲传到因纽特社会的,“萨满”(shaman)一词也是之后才被引进到因纽特社会。从词源上看,“‘萨满’一词源于女真语,其词义为‘智者’”。②有研究者指出,萨满教很可能是被第一批到达北极的亚洲探险者带到因纽特社会的。从那时候起,萨满教就逐渐成为因纽特社会的重要宗教。在最初阶段,探险者们对因纽特社会的“angakkut”③的认识和了解是相当有限的。他们普遍将这些具有特殊能力的因纽特人称作向导、魔术师或者医术人员。因此,要确切区分因纽特社会宗教中的固有内容和外来成分是一个极具争辩性的话题,而要辨识两者在宗教中分别所占的比例更是相当困难。④

在“萨满”一词从亚洲传到因纽特社会之前,对于类似萨满的“智者”的称呼,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和格陵兰的因纽特社会中都使用“angakkut”及其相关术语,而在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纽特社会则使用“tunralik”及其相关术语。根据研究者Thal⁃bitzer考证,“angakkut”一词的词根“angak”意指“母亲的兄长”,其后缀“-kut”的意思是“家庭成员”。⑤Thalbitzer认为,“angakkut”这一术语的来源与母亲的兄长在传统因纽特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有密切关系。在传统的因纽特社会中,母亲的兄长是培养新萨满并将萨满教的知识经验和表演技能传授于他人的最为合适的人选。正因为如此,其在因纽特社会亲属关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an⁃gakkut”这个词逐渐由因纽特社会的一个具体的亲属称谓演变成对类似萨满的“智者”的统称。在因纽特社会,angakkut的职责和人物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他们承担着社会和社区中各种不同的任务和职能,包括治愈病人、驱走罪恶的灵魂、制定社会秩序和规则、占卜气象、揭露隐藏的罪恶等等。当社会中的个人或集体面临疾病、饥荒等重大危机时,需要angakkut进行萨满仪式表演以化解危机,从而恢复和维持原有的社会秩序。同时,因纽特社会中的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在男性和女性、陆地和海洋、生与死、光明和黑暗等相互对立的事物上保持必要的距离,而angakkut能够跨越这些日常生活中必须保持的界限。换句话说,他们能够穿越生和死、光明和黑暗等相互对立的界限以维持自身复杂的“超能力”。

关于因纽特人萨满教,加拿大不同的研究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研究,如Lantis在1950年对“爱斯基摩人的宗教”进行的论述和研究⑥,Hultkrantz在1962年从整体的视角对因纽特宗教进行的综合分析⑦,等等。近几年来,加拿大研究者对其展开了重新思考和认识,并再次引起了萨满教研究热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谙熟因纽特社会语言并在当地做过长时间田野调查的人类学家的专门研究,第二类是由于编辑或者翻译与萨满教有关的材料而对萨满教研究产生极大兴趣的人类学家的研究,第三类是宗教历史学和人类学学者们主要利用已经出版的有关萨满教的著作和数据等进行的研究。

众所周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衰败”或“衰落”似乎是一个频繁出现在有关萨满教以及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中的词语。在讨论加拿大东北部北极地区因纽特萨满教时,“衰落”也是一个核心的学术话语。在19世纪早期,就有研究者断定加拿大因纽特文化的最终消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种土著文化在加拿大要么消失,要么被西方主流文化所吸收和改造。然而,加拿大是一个崇尚多元文化的国家,土著民族和土著文化的消失是不可忍受的社会道德问题,将土著民族的文化整合在西方主流文化中又有许多负面影响,因为当因纽特人开始复制西方现代文明的生活模式时,他们自身变得既不像纯正的白人,也不再是他们本来的样子了。这种异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个土著民族及其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失。对于因纽特重要的传统宗教——萨满教的情况而言,自白人到达北美并开始宣扬基督教后,萨满教的影响便在逐渐消退,许多因纽特人陆续转向对基督教的信仰,以至于大多数人类学家和宗教历史学家都认为萨满教在因纽特社会中已经彻底不存在了。但事实上,因纽特人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萨满教的文化传统。

二、因纽特萨满教的宇宙观

正如上文所说,19世纪到20世纪的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因纽特社会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萨满教这一原始宗教信仰,始终处于衰落乃至消失的边缘。形成这种偏见和共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者们主要囿于关注萨满教中的萨满这一特殊群体本身,而严重低估了萨满教在因纽特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重要而深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因纽特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传统萨满教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实现了宗教文化的重新集成和整合,萨满教的思想观念和宗教意识超越了作为传统宗教习俗的地位,升华为因纽特人对整个世界的独特看法,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极具创新地持续存活在因纽特人更加广阔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中。

在因纽特人的世界观中,尤其是对整个宇宙秩序的认识和理解,都能在传统萨满教中找到依据。如源于萨满教的尊重动物、信仰灵魂、崇拜祖先等观念,对现代因纽特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种由萨满教观念引申和演化而来的宇宙观还突出体现在因纽特人的命名体系中。因纽特社会的小孩经常以已故亲人的名字命名。根据萨满教观念,当一个怀孕的因纽特女性梦见死去的亲人叫她喝一杯水,就表明这个死去的亲人希望她所怀的小孩以他或她的名字命名,而出生的小孩也将具有与死去的这位同名亲属某些相同的特征;倘若父母不重视这位故人的心愿,那么出生的婴儿很可能会夭折。这种根据传统宗教建构的文化体系依旧是现代因纽特社会建立社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因纽特人的观念里,人与动物、祖先、灵魂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幸福程度。因纽特人的祖先们在这片寒冷的北极地区与土地、动植物等整个大自然和谐相处,在缺乏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条件下用传统的生存智慧和生存策略耕耘与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古老的萨满教对这种传统生存方式的可持续存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年轻一代的因纽特人也秉承这一源自萨满教而又超越萨满教和基督教的宇宙观,对许多古老生存策略和萨满教知识的丢失深感遗憾。他们自始至终认为萨满教是因纽特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应该得到因纽特社会、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积极保护。

总之,因纽特社会萨满教并没像多数研究者所说的“彻底消失”,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转换,这种转换的过程和转换后全新的存在形式应该被提上研究日程。尽管因纽特社会的年轻人由于对萨满教的深邃内涵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不敢轻易谈论萨满教,但他们还是渴望老一辈们能用传统萨满教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和规范他们现代社会的宗教实践。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萨满教的传统知识话语和精神内涵依然对因纽特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然,在当代的因纽特社会中,萨满教的宗教生命力不再集中体现在萨满具体的仪式表演中,而是转向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日常事务中;“衰落”中的萨满教和早已成为因纽特人显性信仰的基督教同属于宗教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具有表面对立下的灵活趋同性。古老的萨满教新近具有某种回归趋势,其许多仪式唤醒了古老的萨满教经验,并且很可能在现代文化背景下产生新的形式。

三、因纽特萨满表演中的男性和女性

一般来说,在传统因纽特宗教中,男性和女性都能作为angakkut进行表演。在早期关于加拿大因纽特社会萨满教的研究资料中,有研究者尝试对如何区分萨满教仪式表演中的男性和女性进行研究,但没有明确的研究表明女性可以协助男性进行萨满表演,或女性能够独立完成因纽特萨满教仪式表演。可以说,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其本身的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表演中男女性别的模糊性。尽管在萨满仪式表演中,女性并不一定能承担与男性相同的表演任务,但女性在因纽特萨满教中仍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统因纽特社会中对男性和女性的分工是很明确的。一般而言,男子负责狩猎,女子负责照顾丈夫和孩子,并在捕获猎物后,为相关的宗教仪式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不触犯一些规定的宗教禁忌,保持男女两性之间的这种明确分工在因纽特社会宗教中是相当重要的。然而,两性之间的对立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一些特殊的情形下,男性可能承担女性的职责,女性也可能承担男性的职责。这种两性之间的关系与因纽特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密切相关。在加拿大因纽特社会文化中,月亮精神和海洋精神分别是代表男性和女性最重要的两种精神。月亮精神代表男性的阳刚和力量,因而因纽特人将月亮比作一位伟大的猎手;海洋精神则代表女性的价值,海洋被因纽特人视为生命之母,人类和所有的动植物等都是由海洋孕育而生。这两种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女性通常和自然领域的生育联系在一起,而男性则往往和社会活动的狩猎相关联。因此,在文化层面上,男性要优越于女性,但在自然层面上,男性又依赖女性。这就表明,月亮所处的上层世界和海洋所处的下层世界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在因纽特人看来,男女两性之间的对立统一界定了整个宇宙和世界的秩序。在地理空间上,房屋象征女性的领域,而房屋之外的空间象征男性的领域。这两种领域显然并不是绝对分开的,男性和女性都需要经常进入彼此的空间领域。两性之间的这种对立也通过社会其他方面得以中和,如经由死亡的“投胎转世”观念,即人死后,男女在来世可以互相转换性别。另外,在因纽特社会的名字体系中,男性和女性可以取相同的名字,但拥有相同名字的男性和女性由于具有相同的精神身份而不允许结婚。正是这种种的生活观念使得因纽特社会中男性与女性关系变得更加灵活。意识到这种相对灵活的两性关系对理解因纽特社会的萨满教尤其重要。在萨满教仪式表演中,有许多现象体现出这种对立统一的两性关系。例如,在萨满教观念的影响下,阿拉斯加、格陵兰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因纽特社会中都有“扮演异性”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将女孩当作男孩进行教育,也将男孩当作女孩进行教育。当然,这可能是改变性别比例不协调的一种有效途径,也可能与“投胎转世”观念有关。又如,在因纽特社会萨满表演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交换妻子表演”,有时男萨满与他的妻子一起进行合作表演等等。这些都是男女两性由对立走向中和的具体体现。

从整体上看,因纽特社会中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性别对立统一关系对因纽特萨满教的仪式表演具有一定的暗示和象征意义。尽管在理论上,女性完全可以代替男性独立完成宗教的仪式表演(萨满教中男性和女性相互互补的萨满合作表演对凸显女性价值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女性依然无法逃脱其固有的性别局限性,在因纽特社会许多重要的宗教场合中,男性仍占主要地位并承担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萨满教已经渗透进因纽特社会的各个方面,尽管随着白人的基督教进入因纽特社会并对萨满教形成极大的冲击,许多因纽特人也被迫逐渐改信基督教,但因纽特人自始至终将萨满教作为其最终的宗教皈依,当他们遭遇的困难或疑问不能从基督教中获取理想的答案时,会求助于传统的萨满教。事实上,因纽特人在长期的萨满教信仰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萨满教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但他们坚信,“传统因纽特社会的法律、社会实践、宗教信仰,以及萨满教知识和经验等都需要被记录、分享和研究”⑧。这并不意味着因纽特人希望完全回归到传统社会或者希冀彻底消除基督教,而是表明“要在现代社会遵循真正的因纽特人生活方式,就必须把萨满教中的一些积极的文化因子和基督教充分结合起来”⑨。因此,保留萨满教中积极的思想并加以充分利用来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是加拿大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集体心声,也是加拿大因纽特萨满教和萨满教研究的未来走向。

从世界范围内民族迁徙的角度看,北美印第安人大约在5万年前(爱斯基摩人大约在6千年前)穿过白令海峡抵达北美,从萨满教分布的世界版图来看,加拿大因纽特人的萨满教和中国东北各民族所信仰的萨满教具有相当大的可比性,中国满-通古斯民族萨满教,尤其是满族所信仰的萨满教和加拿大印第安人、加拿大因纽特社会萨满信仰之间的比较研究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种跨越国境的世界性的研究是国际萨满教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注释]

①② 赵志忠:《中国萨满教》,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页,第49页。

③ Angakkut,因纽特语,指类似萨满的人。

④ Oosten,JaarichG,The Structure of the Shamanistic the Netsilikand and Iglulik,Etudes Inuit Studies,1981:5,(1):83-98.

⑤ Thalbitzer&William,Die KültischenGottheiten der Eskimos,Archiv Heft3/4,Leipzig.1928:419.

⑥ Lantis,Margaret,The Religion of the Eskimos,in:V. Ferm ed.,Forgotten Religion 5,New York:1950:309-340.

⑦Hultkrantz,Âke,Die Religion Der Ameri Kanichen Arktis,in:I.Paulson,A.Hultkrantz,K.Jettmar,Stuttgart, KohlhammerVerlag,1962:171.

⑧⑨ Oosten,Jarich,Frédéric Laugrand,&Wim Ras⁃ing,eds.Perspectives on Traditional Law.Iqaluit,NT:Lan⁃guage and Culture Pro-gram,Nunavut Arctic College.1999: 87.

责任编辑:吴雨

B933

A

1009-5241(2016)03-0089-04

李娜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在读博士生 北京 100081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506390030)

猜你喜欢

萨满教纽特特人
诺贝尔奖得主斯万特·佩博发现人类基因中存在着尼安德特人基因
美味就可以多吃?
最后的尼安德特人
不吃蔬菜的因纽特人 北极圈
因纽特人为什么也要用冰箱
尼安德特人的鹰骨饰物
因纽特人的大冰箱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nuit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研究
关于麻扎文化形式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