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成果推介“毛泽东与当代中国”丛书首批研究成果出版

2016-02-02

现代哲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徐俊丛书现代性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成果推介“毛泽东与当代中国”丛书首批研究成果出版

日前,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教授徐俊忠主编的“毛泽东与当代中国”丛书第一批研究成果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该套丛书力图坚守严肃的学术立场,立足重大社会现实,在把握好“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张力和弹性的前提下,以认知性研究视角和理念,通过深入挖掘文本、爬疏义理,重新清理毛泽东时代的一系列重大概念和重要思想,全面总结毛泽东为中国现代化留下的丰厚历史资源。丛书第一批成果包括:《毛泽东与当代中国——认知性研究的视角》、《中国革命的现代变奏——毛泽东革命思想研究》、《现代中国文艺的价值转向——毛泽东文艺思想与研究新探》。

徐俊忠教授在丛书序言中指出,将毛泽东研究作为其治学领域的一个重中之重,既包括着对未来学术规划的考量,更体现了当代中国学者对于国家的历史和未来应有的关注:其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着力于对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研究,而不能满足于充当西方学术领域的“搬运工”或“学徒工”;其二,毛泽东的思想与实践,诸如关于“虚君共和”的改革思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等,都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在经过了两个三十年后愈益显现出其价值与意义,是值得深度开发的学术富矿;其三,在坚持应有的基本价值前提下,针对当下社会政治思维对立和混乱,学术界学风空疏、‘曲笔’盛行、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状况,应强化对毛泽东思想的“认知性研究”,走史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毛泽东研究路向,重视多元史料的发掘,重视方法论的汇通,重视学力、学识、学品和学德的培养,重视学术“戒世”与“示后”功能的发挥,形成多向度相统一的研究特色。

《毛泽东与当代中国——认知性研究视角》(徐俊忠等著)集中体现了丛书主编所提出的毛泽东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该书收录了徐俊忠教授研究团队近年来所取得的一批理论成果,围绕毛泽东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诸多重大问题,如毛泽东的国家治理思想、农治思想、中国现代化问题、革命、文艺、教育等思想加以探讨,力图做出符合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和符合历史实际的学理分析。

《中国革命的现代变奏——毛泽东革命思想研究》(宋婕著)立足于“现代性”视角,以贯穿毛泽东一生思想与实践的“革命”作为关键词展开研究。该书深入分析并揭示了毛泽东“革命”思想所独有的逻辑与特质,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侧面,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对毛泽东时代的重大革命事件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毛泽东“革命”思想的独特意蕴进行了解读。该书认为,毛泽东的“革命”,既是一场驱动着古老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卓绝的努力,又强烈地体现出对于“现代性”弊端进行反拔的价值维度。走向现代性与超越现代性,是毛泽东“革命”的永恒主题。

《现代中国文艺的价值转向——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实践新探》(罗嗣亮著)以“文艺”为关键词,探讨兼具哲人、诗人、政治家等多重身份的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重大而独特的思想和实践。该书没有选择一种单纯的理论论说方式来构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整体系,而是紧紧扣住“价值诉求”这一维度,通过详实的文献梳理和细致的理论和历史研究,还原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真实思考及其蕴含的价值诉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它对中国文艺价值转向和现代转型的意义。对于毛泽东时代文艺发展的曲折,该书亦试图从毛泽东与文艺知识分子的价值冲突中来寻找答案,体现了其独特的思考视角。

猜你喜欢

徐俊丛书现代性
“人梯书库”丛书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浅空间的现代性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爱我就抱抱我
于情于诗,曰俊曰丽——青年女诗人徐俊丽和她的无题诗
特别的考题
水果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