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付出感与婚姻中的非亲密关系

2016-02-02李雪

家庭生活指南 2016年2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亲密关系潜意识

文◎李雪



付出感与婚姻中的非亲密关系

文◎李雪

两性关系,有另外一个名称,叫亲密关系。没有亲密感的婚姻,通常只有两种结果,离婚和出轨。

要知道亲密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有呼应,情感能量可以流动的状态。举个细节,比如当老婆说想要吃苹果,老公立刻呼应一声,开心地把苹果递过来,这就是亲密。如果是老婆觉得有义务为家人付出,像一道程序那样,每天为老公孩子削好苹果,并劝说老公孩子每天吃一个苹果,因为书上说苹果营养丰富,可以补充维生素。这样的过程没有亲密,削一辈子苹果,也不会创造幸福流动的感觉。

亲密的能力,天然的来自于童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母婴关系。当婴儿向母亲发出微笑,母亲也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这种情感能量的呼应,就是亲密;当婴儿哭泣,母亲第一时间冲过去回应,安抚陪伴哭泣的婴儿,这就是亲密;当婴儿吸吮着乳汁,甜甜地在母亲怀里入睡,这就是亲密。

当母亲背离了母性本能,不能按需喂养及时呼应婴儿,婴儿与母亲的亲密依恋得不到满足,不得不过早学会自我安抚,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精神上的“失联孤岛”。

男人最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更成功,赚更多钱,女人就不会离开我了”;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努力照顾家人,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会被抛弃。”此外常见的防御机制还有:我若可爱性感漂亮,就不会被抛弃;我若高学识有涵养,隐忍克制,就不会被抛弃;我若足够弱小,楚楚可怜,依赖对方,对方就会可怜我照顾我,不会抛弃我。

这些“生活策略”,都是在童年保护我们活下来的信念。比如,在重男轻女的大家庭,作为女儿尤其是中间的女儿,是家庭中得到父母关爱最少、最无足轻重,甚至最被父母厌恶的人。若想生存下来,通常她要勤俭节约,辛苦干活,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才能得到一点立足之地。童年的生存策略,烙印在潜意识里,成了控制自己一生的信念:“我必须要辛苦付出,才能获得关系。”

带着童年的烙印走进关系,女人越感觉到婚姻中的危机,就会越付出,然而越付出,婚姻危机越大。

比如辛苦助丈夫读博,最后却被丈夫背叛,并起诉离婚的温州林女士,法庭上丈夫哭诉了很多婚姻当中的痛苦感受,比如在生活细节上感觉被妻子全家瞧不起,这些痛苦感受都被写进信里,林女士却看了跟没看过一样,为什么呢?林女士的回答是:“我平时忙着照顾家庭,没更多精力,看了也就忘记了。”林女士的潜意识信念是:我只要不断辛苦付出照顾家庭,我就能维持这个婚姻。可她忽略了,老公急需情感交流,急需沟通婚姻中的感受。然而被潜意识魔咒控制的人,听不见也看不见对方的真实需要。

真实的情感需要不被看见,无法流动,情感的河流日渐干涸,出轨或者离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的内心深处渴望亲密,就像鱼儿渴望水一样,在婚姻中总是得不到,最终只能外求。

“付出感”给对方带来的内疚,是亲密关系的杀手。因为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含义是我不爱这个关系。若父母对孩子抱怨我为你付出了一辈子,翻译过来就是“我一辈子都没能爱过你。”

想象一下,女人遇见商场打折,血拼一天,下来腰酸腿痛,哪怕大多是买给家人的东西,这个女人会不会抱怨说:“我今天为了这个家付出,非常辛苦。”在我们喜爱做的事情上,无论花费多少时间精力,都是快乐。

如果我体验不到爱的流动,为这个关系做一点事情,都是在损耗自己的能量。所以,我会期望对方感恩自己的付出,不要离开我,因为我已经为了你,损耗自己很多了。

如果你经常在关系中觉得自己在牺牲和付出,就仔细的觉察一下,我的潜意识被什么样的魔咒控制着?不幸童年写给我们的魔咒,是可以解除的,这需在生活细节中不断觉知。一旦发现自己有付出感,就提醒自己,醒一醒,回到内心问自己,我想要做这顿饭吗?如果想要,就带着爱,享受给自己和家人做饭的感觉;如果不想要,出去吃或者叫外卖,也是很好的选择。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是活在为别人付出的妄想牢笼里,还是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

成年人之间,不存在抛弃与被抛弃,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当我成为心理上的成年人,没有人可以抛弃我,我无需再去讨好对方,只是尽情为自己去创造丰盛、亲密、流动的人生体验。

编辑/徐金皓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亲密关系潜意识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防御机制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伦理道德之争下的大学生自杀问题分析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