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河南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战略

2016-02-02王季旻罗莉牛建军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河南省

王季旻+罗莉+牛建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河南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本文以产城融合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关系分析为切入点,结合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基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河南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战略。

关键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战略

0 引言

近几年,河南省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提,把城市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积极建设新城区,逐步改造老城区,推动产城融合,致力于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存在着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公共服务薄弱、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产城融合战略的推进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结合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研究并提出基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河南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产城融合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关系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新型城镇化目标则是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与农村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适宜居住、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就是聚集效益好、辐射能力强、途径多元化、人本气氛浓厚。

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城无业不行,有业无城也不行。新型城镇化是产城融合的战略目标,产城融合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与关键突破口,为合理解决区域产城分离现象,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奠定扎实基础。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产兴城、产城互动、双向融合。首先,从根本上来讲,城镇化是实现产业、要素及人口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而人口与要素集聚以产业集聚为前提条件,同时产业集聚也是实现城镇化目标的基础。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原则展开。其次,城市发展过度依赖工业化,而忽视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也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产城分割必将带来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影响城市发展质量。因此,只有坚持产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2 基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河南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战略

(1)提升河南省城镇化水平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率已经超过70%,我国城镇化率在2014年也已经达到54.77%,而同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仅为45.2%,落后于全国水平9.57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目前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劣势,十分不利于新型城镇化推动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为此,笔者认为针对于目前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应加大力度提高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根据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今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要比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大约今年需要增加300万城市人口。因此,我省应在初步形成的城镇体系条件下,加强城市规划与产业升级,推动具有产业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尤其是要重视中小城市发展,实现以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核心,以周边中小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不断加强城市人口承载力,推动产城融合与新型城镇化的共同发展。

(2)以完善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源

目前,河南省社会保障、户籍及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笔者认为应以完善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源,为河南省产城融合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扫清障碍。

以郑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在改造过程中,只重视了政府、开发商和居民的经济利益,并带动了房价的上升,但是却忽视了低收入农村务工人员及新毕业大学生群体,这部分人群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只能搬迁至房价更低廉的城市外围,这就阻碍了他们与整个城市的融合,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与产城融合的实现。对此,应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有效保障低收入者的生存与发展权利。既要积极完善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民在城镇落户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改变农民在城镇落户难问题,又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用地流转方法,允许进入城镇的农民保留其农村承包地的使用权,促进农村居民分批入城。此外,还应加强这部分进程农民的社会保障,为其在子女教育及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3)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

目前,河南省第一、二产业高于全国水平,而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发展水平,三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已经成为其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为主要方式,推进河南省产城融合战略的实施。

导致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失调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尽管第二产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吸纳人口、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是在短时间内获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显著成果。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由于过度重视第二产业而忽视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就会造成城市畸形发展状态。当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建设规模时,将出现由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而导致的城市入住率低、周边商业发展缓慢等情况。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河南省产城融合战略的推进。为此,应做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合,着力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根本上形成城镇与产业发展的互动与融合。从河南省产业结构及城镇化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规模仍有很大提升潜力,缺少了服务业的发展,就会失去产城融合的动力,因此,要抓住第三产业发展契机,推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目前,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已经形成了以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旧城改造、新型农村社区、特色商业区等多种形式的城镇载体,城镇人口规模逐步扩大,其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明显不能跟上硬件设施建设步伐,无法满足新定居城市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阻碍了河南省产城融合互动。对此,笔者认为应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打破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对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等多种城镇载体产城融合的束缚。一是要具备科学的城市发展意识,在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为产城融合战略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强化产城融合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二是针对多种形式的城镇载体制定相应的产城融合战略,从医疗、教育及服务等公共服务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城市低收入人群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推动河南省成为宜居、宜工作、生态良好的城市;三是政府与市场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在产城融合中的作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及社会组织进入到相关公共服务领域,企业及社会组织也应积极投身于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当中,力争通过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加快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城融合战略的实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以实现新型城镇化为目标的产城融合战略,无论是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还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产城融合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的解读,结合河南省产城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从提升城镇化水平、完善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以及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四方面,分析了基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河南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刘瑾,耿谦,王艳.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J]. 规划师,2012,04:58-64.

[2]贺传皎,王旭,邹兵.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深圳市产业布局规划的思路与方法[J]. 城市规划学刊,2012,05:30-36.

[3]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 城市规划学刊,2012,S1:99-103.

[4]刘畅,李新阳,杭小强.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 城市规划学刊,2012,S1:104-109.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立项号2015B22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