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祖庄园:安全健康才有好味道
2016-02-01包尚友
包尚友
占地5800亩的田祖生态庄园,环山而建,一望无垠。整座庄园分为林木区、果树区、露天种植区和600亩的温室大棚等。除了一些常见的果蔬种类,这里还有来自欧洲的红树莓、美国黑李桃、用牛奶和红糖灌溉的草莓……
田祖生态庄园董事长隋匀平告诉记者,田祖庄园出产生食菜、叶菜、根茎类菜、果菜等5大类,共135个品种。“品种和产量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食品安全,追求的是天然品味!”隋匀平自豪地说。
“这是小时候的味道”
隋匀平是土生土长的葛炉村人,由于这里远离城区,村民世世代代都以农耕为生。虽然生活过得并不富裕,但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青山绿水。隋匀平就在这片青山绿水中长大,上世纪90年代,他离开故乡外出创业,靠从事房地产开发与建筑起家,完成了个人的原始资金积累。
上世纪90年代末,在城里生意越做越红火的隋匀平忽然决定要回村投资农业。当时,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是家乡的青山绿水吸引我回来的,走的地方越多,就越是怀念这山这水。回村看看,山荒了,果园和大田也没人管。当时农民种地没有积极性,都想着出去挣大钱。”时隔多年后,隋匀平解释说。
2000年,隋匀平回到葛炉村,开始征地,他承包了村里废弃的荒山,并将村里的荒地和残次果园流转过来。“我最初的想法是把荒山栽上树,绿化起来。因为选择品种的失误,栽树没有成功。第一次在故土上创业的计划,就这样夭折了。”可偏偏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种树之余,隋匀平专门开辟出了一块菜地,打算种些蔬菜自己吃和招待朋友。因为是自己吃,他既没有用化肥,也没打农药,全靠自然生长。而就是这块小小的菜地,却为隋匀平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城里的一些朋友听说隋匀平回村务农,都替他惋惜,闲暇时也开着车来看看他。隋匀平就用自家菜地里的蔬菜招待大家。因为没用化肥、农药,隋匀平种的菜长势不如人家。可味道却让大家都赞不绝口,“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朋友们不仅吃得开心,临走还要带上一些。就这样,你一些,他一些,隋匀平每年种的蔬菜自己没吃多少,都“送了人”。在大家的“怂恿”下,2006年,隋匀平索性专心种起了有机蔬菜。朋友们吃了都说好,一传十,十传百,名气越来越大,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了种植园区。
“大家吃了以后,非要往我这里扔个三五万,不要还不行,就这样演变出来了会员制。”到目前为止,“田祖庄园”的会员总数已达700多人,大多集中在大连市内。庄园每周为会员配送两次菜。此外, 他们从2013年开始建立代理制,并采取专卖店的形式开拓外地市场,同时以每个专卖店为轴心发展会员。
“58个有机认证”背后的故事
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当地群众也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园区规模逐步扩大。“园区的有机果蔬种植面积有600亩,共有235个大棚,品种有135个。其中,58种获得了有机蔬菜认证。”
一个园区能获得这么多的有机认证,在全国都称得上是凤毛麟角。而占地近5800亩的园区为什么只种了600亩的有机果蔬?
隋匀平解释说,“这样做,主要还是为了保障安全。这些年来,农民为了增产,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里有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这样的土壤不能用来种植有机蔬菜,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改良。”
在庄园周边,一眼望去全部都是很高的树。这些树主要就是起到隔离作用,隔离带面积几乎占据了庄园面积的十分之九。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15年间,隋匀平已投入超过1.6亿元,用他的话来说,“如果离老百姓的地太近,一些农药化肥就很容易通过空气,借助风力漂移过来,造成有机园土地的污染。有机农业投资大,见效慢,幸亏有多年搞建筑积累下的资金来支撑,否则很难坚持到现在。”
种植有机蔬菜风险大,由于绝对不许使用农药化肥,控制病虫害、提高产量都是问题。在扩大种植面积方面,隋匀平一直非常慎重。在他看来,即便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不能以次充好,砸了自己的招牌。“那不仅仅是招牌的事,而是关系到人品。我们以前只有30%的把握供应市场,现在这几年技术的不断成熟,才有70%的把握供应市场,才有基础扩大销售,开专卖店。”
田祖庄园使用的全部是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以往,所使用的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都是从市场上采购的,不仅价格高,而且效率低。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从去年开始,园区开始发展循环产业。在生态园里,露天地种满了玉米、大豆以及各种蔬菜,全部都不用化肥和农药。“这些是用来生产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原材料。比如,我们把玉米制成饲料养猪、鸡、鸭,加上不使用抗生素、激素这些东西,它们的粪便就可以加工成有机肥;还有,大豆处理完以后我们把它制成了生物肥;蔬菜则是用来生产酵素的,用酵素来代替肥料;而芹菜、茴香、韭菜通过特殊处理研发成为生物农药,用来驱虫杀虫。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问题解决了以后,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浇灌所用的水当然也很重要,我们选择的通常都是地下深井水,检验达标后才能使用,普通地表水则是万万不能使用的。”
在田祖庄园,玉米和大豆的秸秆也被派上了大用场。隋匀平介绍说,种植有机蔬菜对土壤有严格的要求,为了改良土壤,他们每年春秋两季会将所有的秸秆粉碎发酵,用来改良土壤,而且每两年要换一次土,将改良后的土壤换到大棚里面去。“改良土壤的成本很高,比有机肥都贵。宁肯毁这片农作物,也不能污染了这片土壤!”隋匀平语气坚定地说。
“保品质,不能怕麻烦”
和隋匀平同村的初琴,今年50岁,在田祖庄园已经工作了两年。在采访的时候,正忙着给辣椒吊枝的她告诉记者,虽然工作挺辛苦,但这里离家近,工资待遇也挺好的。“种水稻的时候,老板还给我们放假。我们这几个员工都是本村的,知根知底,相互之间说说笑笑,工作轻松愉快。”
在田祖庄园,像初琴这样在这里工作的村民还有很多,据庄园总经理隋志介绍,庄园里春秋两季用工多,能达到300多人,平常固定用工218人,冬季用工117人。在这工作的有三分之二是本村人,剩下的基本都来自周边农村。工人们的工资,平均每天70-140元不等,仅此一年就要支出600万元左右。
近年来,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田祖庄园先后获得国家蔬菜标准园、大连市农业龙头企业、大连市都市农业示范区等多项荣誉。而他们也时刻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对庄园内的有机果蔬进行严格管理,一经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生态果蔬,一律全部销毁。
如今,田祖庄园的有机果蔬越来越受欢迎。他们在营口、本溪、鞍山、沈阳、丹东、长春、普兰店和瓦房店等地都开设了专卖店。还推出了消费卡,让非会员的消费者可以少量购买品尝有机果蔬。
隋匀平表示,他们在为市民生产更多优质果蔬的同时,还将开发“生态游”,让更多的人走进田祖庄园,了解有机果蔬的种植过程,体会采摘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