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我国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治理对策

2016-02-01唐涌清李克建张为山

法制博览 2016年30期
关键词:隐患消防火灾

唐涌清 李克建 张为山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析我国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治理对策

唐涌清李克建张为山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不断提高,现代化医院建筑向着大型化、高层化发展。医院高层建筑是存在较多消防安全隐患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影响极大,因此治理医院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治理

医院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24米或10层及10层以上的医用建筑。现代医院建筑高层化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各类医院高层建筑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但其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多。医院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和内部装修中不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违规材料,加上医院大量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病患者自己使用的大功率电器超负荷运转、对电器设备的违规操作、医院人员消防意识差和医院消防设计不规范、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导致医院消防安全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医院是具有特殊适用对象的人员密集场所,在社会上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若是这些消防安全隐患处置不当,未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和巨大财产损失,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治理医院高层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

对于医院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其特殊的使用性质而导致其存在诸多消防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此类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易燃易爆物多,火灾危险性大

一方面,医院中存放有大量的用棉、麻、纤维、塑料以及木材等可燃材料做成的装饰、装修材料、棉被、床垫、沙发以及窗帘等可燃物增加了建筑物的火灾荷载。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可燃物燃烧迅速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大部分可燃物还能释放出大量含有CO、H2S、HCN等有毒气体的烟气,给医院人员和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另一方面,医院内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主要有放射机房的X线机、胶片室里的胶片、手术室使用的医用气体、实验室各种化学药剂、切片时使用的二甲苯等化学溶剂、高压氧舱、医用棉被床垫及治疗用的红外线、频谱等加热器械、病理室所使用的乙醚等化学溶剂等。酒精灯、煤气灯以及使用频率高、用电量大、使用时间长的医疗设备成为了潜在的点火源,可燃物和点火源这二者如果使用不慎或管理措施不到位,很有可能引发火灾。[1]

医院高层建筑楼一般都建设有很多竖向井道,这些竖向通道往往贯穿整座建筑,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很容易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形成“烟囱效应”。这些竖直通道产生的“烟囱效应”就会迅速使烟气由建筑物的下层蔓延到上层,加快火势的蔓延速度。[2]此外,火势沿外墙窗口向上翻腾、卷曲,也可造成火势向上蔓延。高温烟气、火苗也可通过门、窗、走道以及水平管道向水平方向扩散,扩大燃烧面积,助长火势蔓延扩大。另外对于医院高层建筑,一些医院在装修过程中违规使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可燃易燃物质必将导致火灾蔓延速度加快,扑救难度、火灾损失增大。

(三)医疗设备多,用电负荷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大量医疗电器设备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脑等在高层医院中被普遍使用,许多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CT、彩超、高压氧舱等,也在不断增加。由于高层医院发展速度较快,造成医院医疗电器设备数量急剧增多,导致管路、管线、线路情况复杂,部分老化严重未能及时检修更换,另外在用电负荷及电源插座数量方面往往考虑不够,造成私拉乱接电源线路、接线板连接接线板等情况,极易引起电气线路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短路、漏电等情况发生,从而导致火灾事故。[3]

(四)疏散路线复杂,通道不畅通

医院内有医护人员、就诊人员、住院病员、陪护人员、探视人员、卫勤人员等各类人员,属于典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当火灾发生时,由于安全疏散距离长、路线复杂,而医院病患者身体状况差,且很多病患者不能自行疏散,需要依靠家属及医院医护人员帮助疏散,导致安全疏散时间过长,尤其是垂直疏散,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地带,极易在疏散过程中造成伤亡。[4]在医院高层建筑中病人多集中于其中的某几层楼,这些楼层人员密度大,疏散时易产生拥挤踩踏现象,不仅会给疏散带来较大困难,还易造成人员伤亡。许多医院内部的平面布置十分复杂,走道迂回曲折,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许多病患者及茄家属摸不清方向,找不到出口,这样的医院在火灾情况下,如果逃难人员对建筑环境不熟悉就更加难以疏散。

(五)走廊占用现象严重,缺乏有效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增高,医疗服务项目也不断增多。亚健康人群的增加,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各个医院不同科室住院患者逐年增多。医院内西医内、外科周转速度慢,对需康复治疗的患者一般转至康复科、中医科,前来医院就医的慢性病患者较多,需要住中医科进行康复、保健治疗。医院床位周转慢,造成医院床位严重缺乏,患者入院后无正规床位,迫不得已在通道走廊加床位,占用通道走廊有限空间。[5]加上通道走廊床位设施简单,无信号灯,无报警装置,医护人员的巡视不到位,医院缺乏有效管理。一旦发生火灾,通道走廊的床位严重影响疏散,极易造成拥堵,发生践踏事故,并且床位所使用的被褥极易燃烧,很容易扩大燃烧面积,增大火势造成重大伤亡。

脂褐素是一种棕褐色、电子密度高的具有自发荧光性的不溶性颗粒,难溶于水、不易被排除。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测,脂褐素呈现淡黄色、深黄色及橙红色的自发荧光[4]。脂褐素化学组成复杂,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研究发现脂类约占50%,蛋白质约占30%,抗水解有色物质约占20%[5],主要分布在皮肤的角质细胞、基底细胞、棘细胞、黑素细胞中。由于其难溶于水,不易水解被排出,在皮肤细胞内大量聚集从而导致皮肤泛黄。值得注意的是,脂褐素是膜结合细胞废物,不能降解也不能从细胞排出,只能通过细胞分裂被稀释。

(六)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无论是医院的医护人员、其他工作人员,还是前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等,大多数人对消防的认识都不足,缺乏消防方面的知识,未对消防安全引起足够重视,造成了许多人为消防安全隐患。尽管公安消防部门及宣传部门对有关消防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但医院相关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仍然淡薄,如医院中用电用火不谨慎、疏忽大意乱扔烟头等现象依旧存在。医院中不少人在火灾发生时,不知所措,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报警,不会使用灭火设施,不会进行初期的灭火,导致火灾进一步扩大,还影响救援和疏散工作。这不仅是因为医院人员的心理素质弱等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由于他们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二、我国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医院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健全日常监督检查制度

首先,消防安全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谁主管,说负责”原则,加强对医院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提高消防安全负责人法律意识,确保其能对工作认真负责,减少或清除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漏洞。[6]对医院的易燃易爆物品严格分类管理,把日常监督落实到实际中。

其次,医院所在辖区消防部门、公安局派出所要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消防监督检查基本业务,加大对医高层院建筑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消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通报,责令其限期整改,规范完善相应消防设施配置,及时消除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确保医院的消防安全。

最后,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逐步推行医院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医院消防安全动态。即解决了辖区公安部门警力不足对医院实地监督检查率低的问题,又能及时发现火情,快速出警、迅速灭火,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加强基础建设,重点设置防火分隔

医院高层建筑本身楼层高、面积大,内部医疗设备众多,装修材料复杂、易燃材料多,且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相对一般的高层建筑危险性更大,所以对于医院高层建筑基础建设尤为重要。医院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首先应按照城市的建设规划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及防火、消防车道、疏散通道及消防登高面的布置,重点设置防火分隔,阻隔和减缓火势的蔓延速度,控制火灾范围。医院的消防设计复杂,影响因素多,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只有正确理解相关的消防技术规范并加以运用,加强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的设计,才能保证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人员以及建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消防技术规范的条文、掌握消防自动系统工程基本常识、及时了解消防学科的前沿知识,高度重视本职工作,严格把关,确保每栋建筑的消防设计满足消防安全的需要。

(三)重视消防电气防火设计,防止电气火灾发生

电气防火是指通过电气火灾形成机理配置电气安全防火设施,抑制电气火源的产生,防止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高层医院建筑应合理配置消防电源、更换各类违规大功率电器,对电器和设备的过载、短路进行有效的保护;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应放置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物质,还应杜绝使用火源;在变电所、配电室、发电机室等电气设备比较集中的场所配置相应的绝缘灭火器材和防火设备,并禁止烟火;对于医院高压电气设备,必须采取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保护接零等安全措施,加强电气设备相间和相一地间绝缘,防止闪烁;医高层院建筑应合理设置防雷装置,还应防止静点的产生。

医院高层消防主管部门应熟练掌握电气防火原理、电气设备的设计原理、构造原理、安装方法及安全运行的基本知识,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对建筑的电气防火监督与管理,防止医院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医院中有的病患者行动不便,当医院发生火灾时,不仅要靠外部的扑救人员进行灭火和救援,更要医院内部熟悉路径的专门医护人员有效组织自救和疏散。医院中行动不便的患者由于人数众多,难以通过楼梯疏散,往往只能借助电梯进行疏散,高层医院可根据其规模设置相应的消防电梯,或对医院常用电梯进行必要的防火安全处理,以解决火灾发生时采用疏散楼梯进行疏散病患者行动不便的问题,还能加快医院其他人员的疏散效率,保障高层医院人员都能安全疏散。

大多数医院高层建筑楼层高、疏散设施有限,当火灾发生时,由于烟雾弥漫能见度低,加上其楼内人员身体、心理等方面原因导致行动能力远低于常人,疏散难度较大、所需时间较长,严重威胁了医院人员生命安全。为了医院人员的安全医院可按照相关规定在楼中层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当火灾发生时,医院人员在不能自行疏散的情况下确能够有安全的避难场所,争取救援时间;同时医院还应在其安全疏散路线相应明显地方设置应急照明设施和安全出口相应标志,并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方便医院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快速的选择正确的疏散路线。

(五)严格管理,提高医院工作人员风险识别能力

医院各病区在床位满载的情况下,工作量基本接近饱和,作为缓解患者住院难的措施之一,加床成为收治住院患者的习惯做法,这不但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安全隐患,还造成通道走廊堵塞,增加了火灾危险性。当然为保障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医院加床不能避免,但是在加床的时候医院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不能随意在通道走廊加床,应设置专门的加床区域,合理控制加床数量。

(六)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医院人员自防自救能力

公安消防部门应做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结合社会各单位、组织,通过媒体、电视、网络报道高层医院建筑发生的火灾事故,总结医院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分析火灾发生原因,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树立消防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可以在消防宣传教育过程中,创新方法内容,吸引人们广泛参与、关注。如在进行消防宣传讲座时,通过传单向人们推荐消防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发红包、送小礼品等形式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并关注,逐渐让他们意识到消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能够自觉参与到消防安全建设中来。[7]同时医院应组织医院人员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和消防设施使用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加强医院人员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增强医院人员用电用火安全意识和防火意识,提高医院人员消防设施使用能力、自防自救能力及组织疏散能力。

[1]刘涛.试谈医院火灾的危险性及防范扑救对策[J].中国减灾,2010(5):38-39.

[2]杨钧然.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策略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31.

[3]王海娇,王硕,王欣然,韩斌如.如何做好重症监护室消防质量监管工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4):43-45.

[4]安庆新,赵红兵.高层病房楼的安全疏散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5):3-7.

[5]李小银,覃金海,岑展芬.加床患者管理中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海南医学,2012(4).

[6]邵明.浅谈如何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J].科学与财富,2015(6):206.

[7]魏英博.如何利用微媒体做好消防宣传[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

TU97;D631.6

A

2095-4379-(2016)30-0225-03

唐涌清(1988-),男,汉族,四川公安人,硕士,四川警察学院治安系,教师,研究方向:消防管理、治安学;李克建(1981-),男,汉族,四川公安人,博士在读,四川警察学院治安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消防管理、治安学;张为山(1984-),男,汉族,四川公安人,硕士,四川警察学院治安系,教师,研究方向:消防管理、治安学。

猜你喜欢

隐患消防火灾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消防界》征稿启事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