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据政策性生猪保险需求特殊性提升投保率
2016-02-01韩飞
韩 飞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
如何依据政策性生猪保险需求特殊性提升投保率
韩 飞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
我国生猪品种资源丰富,论其饲养范围、饲养数量、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由于生猪价格横向和纵向周期性波动均呈扩大态势,加之生猪疫病逐年暴发,生猪养殖存在较高风险。为了减少各种风险隐患对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提高养殖场的抗风险能力,政策性生猪保险应运而生,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及。生猪保险虽然可以有效防范因突发情况对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但也存在风险态度模糊、政策主导、收入影响较弱的特点。而影响生猪保险投保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其规避风险的能力差、对生猪保险的认知度弱、养殖规模小等方面,这就构成了生猪保险需求的特殊性。因此,要通过维持政策的稳定性,加强监管力度,强化养殖者认知、肯定、信任生猪保险来扩大政策性生猪保险的需求量。
1 生猪保险投保率情况
截止到2010年,政策性生猪保险尽管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但其投保率不高,甚者更有退保的现象。虽然,部分养殖从业者随着生猪养殖规模逐年递增,经历过突发事件对养殖带来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参与生猪保险的重要性,但广大生猪养殖从业者由于思想观念转变慢、对保险行业认知度低、生产规模小等原因,导致了生猪保险投保率低这一情况的产生。
2 需求特殊性分析
政策性生猪保险主要有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两种,具有高风险、高赔付的基本特性,故全面开展此项业务必须得到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的支持,同时也需清晰地了解其需求的特殊性,以通过分析有效提升保险投保率。
2.1 农户风险意识的模糊性
由于生猪养殖轮换率高、淘汰周期短,因而,部分养殖从业者重视生猪价格的波动风险要高于产量的波动风险;另一方面,生猪养殖从业者长年从事养殖工作,对于风险灾害已习以为常。以上两个方面均表现出养殖户规避风险的意识不高,因此部分养殖户具有风险意识的模糊性,这就导致生猪养殖风险系数大幅提高。
2.2 补贴政策的主导性
自开展政策性生猪保险以来,由于政府的补贴政策制定及时,其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中能繁母猪保险对8~48月龄的能繁母猪,保费农户自付12元/头,财政补助48元/头,赔付1 000元/头。育肥猪保险对体重20 kg以上的育肥猪参保,并分为散养户和规模户(年出栏150头以上或4个月出栏50头以上)两种形式参保。一是散养户保期为4个月、6个月或12个月,农户按每头猪缴5.6元、7元、7元保费,财政按每头猪补助22.4元、28元、28元(按年投保数量是当前存栏数量的3倍),最高赔付700元/头;规模养殖场保期4个月、保期12个月,保费为养殖户按5.6元/头缴纳保费,财政22.4元补助保费(按年投保数量是当前存栏数量的3倍),最高赔付700元/头。这充分说明政府补贴政策具有主导性,并在未来更为合理地制定保险和保费金额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2.3 强化更严格的监督管理
在风险来临时,养殖场户在确定损失后,就会把风险这个随机变量与某个确定损失(采取防止损失出现的措施的花费)之间进行自我转换,从而导致其通过购买保险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因此,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对行业的监管,还要制定行业管理细则,解决生猪保险行业存在的细微、疑难、复杂的问题,更为稳定地推动生猪保险行业发展。
3 提升投保率的几点建议
3.1 完善生猪保险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障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生猪保险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无法满足该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求,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可以对生猪保险公司的性质、经营原则、责任、承担范围进行定位,还可以有效保障养殖户的权益,提高其投保积极性,增加保险需求量。
3.2 创新保险品种及投保模式
目前存在有意愿购买的养殖户,因规模不达标或其他原因而被保险公司拒保,究其原因为品种单一、成本太高等因素。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应对当地养殖情况及风险状态进行充分调查,创新思维,针对不同养殖户开发出品种多样的保险产品,增加其投保的可选择性。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投保模式,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共同服务、联保以对养殖户进行保险服务。
3.3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政府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生猪保险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从上到下的体系建设,减少养殖户对保险的逆向选择和道德谴责风险,防止保险公司在进行行业交易时出现拒保、拒赔、惜赔、滥赔的行为。此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生猪保险相关政策,提高养殖户规避风险意识,增加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感。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