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簧诈骗的特征与预防措施
2016-02-01张象明
张象明
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双簧诈骗的特征与预防措施
张象明
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双簧诈骗,产生了更强的欺骗性。总结了双簧诈骗的4个特征,提出了预防措施。
双簧;诈骗;预防措施
一、双簧诈骗的特征
(一)以名贵中药材作为诱饵
中医中药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是对世界医药学的重大贡献。中医中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升华,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牛黄是名贵的药材,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和功效。由于牛黄的产生过程十分奇特复杂,牛黄在药材市场上严重供不应求。许多人求之若渴,可遇而不可求。诈骗分子以敏锐的嗅觉看到了牛黄市场带来的商机。所以,诈骗分子利用牛黄作为幌子,实施诈骗活动。他们以蛋糕冒充牛黄,在半年的时间里行骗九省两市,成功61次,诈骗他人成千上万的钱财。骗子们选择牛黄作为诈骗的诱饵,这是因为牛黄十分稀缺。很多人从没有见到过牛黄,很难从外观上判断真假,这就为他们的诈骗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演双簧设陷阱,既买又卖
骗子们能够把蛋糕当作珍贵的牛黄卖出去,诈骗他人钱财,是因为他们设计了一个诱使他人落入陷阱的圈套。他们的诈骗团伙把人员进行了分工,一伙人冒充中药厂的采购员,到处放风,说他们以全国最高价收购牛黄,有多少收多少;另一伙人假冒农民,声称他们养的牛产了牛黄,想找买主,给点钱就卖,家里正缺钱有急用。这样就给贪心的人提供了一个发财的机会,因为只要低价将农民手中的牛黄买下,以高价卖给中药厂的采购员就可以赚钱。
(三)贪心是受骗的根源
贪心是人的天性,是人类自身的弱点,趋利弊害,天性使然。经过对大量的经济诈骗案例的调查分析,我认为,有的骗术并不高明,但能够屡屡得逞,有许多人上当受骗,就是因为骗子们用各种巧妙的手段刺激人们的贪心。然后利用这种贪心实施诈骗,使贪心的人蒙受经济损失。
(四)屡骗屡成,携款潜逃
一块普通的蛋糕,价值不过几角钱,但就是这样一块普通的蛋糕,被骗子们冒充牛黄,诈骗钱财4万多元。贵州省村民王某,找来见多识广的陶某和洪某。三人经过密谋认为牛黄是名贵药材,许多人求之不得。他们决定利用市场供不应求的条件,以假牛黄进行诈骗活动。在火车站,他们三人分工协作,演起了诈骗双簧。王某假扮成专门收购药材的,越名贵越好,牛黄正是他急需的。现在药厂都快停产了,派出来几个采购员都空手而归。如果谁有这方面的消息告诉他,他10%的信息费,如果去长沙联系到卖主,他负责往返的路费。
二、预防措施
(一)戒除贪心
虽然骗局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利用人们的贪心实施诈骗,是亘古不变的游戏规则。是所有经济诈骗,的共同规律。利用人们的贪心,是骗子们诈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贪心是受骗的根源。许多骗局的设计,总是以让受骗人先取得一点小利开始的,正如抓苍蝇需要使用一点糖一样。如在集资诈骗中,给交集资款的人返利。在传销诈骗中,让发展下线的人提取分成,就是这个原理的应用。所以,防骗的根本方法就是戒除贪心。古人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二)警惕双簧诈骗
当贪心的人买下农民手中的牛黄时,收购牛黄的骗子们早已逃之夭夭。而被骗的人只能自认倒霉,后悔莫及。这个骗局的设计是十分精密的,因为很多人事前看不出买牛黄和卖牛黄的人原来是同伙。这个骗局的威力也是很大的,行骗九省两市,屡屡得逞,诈骗他人许多钱财。骗子们甚至买了一张全国地图,指到哪里就骗到哪里,从长沙、武汉骗到济南、青岛,再骗到哈尔滨。
(三)严厉打击,双簧诈骗
这伙骗子,用一块蛋糕搓成的圆球,在怀化株洲等车站行骗三次,骗得4000多元,还有其它物品。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发财如此容易,三言两语就能骗来几千元。他们设宴庆贺之后,就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要大干一场,他们买了一张全国地图,只有当了几年兵的王某能看得懂,他们随铁路北上。从株洲骗到长沙、武昌,从新乡骗到蚌埠,从石家庄骗到济南、青岛、哈尔滨。这三个骗子每次行骗成功后,脏物出手后一律平均分配,每人凑够3000之后寄回老家。
(四)教育农民,识破双簧诈骗
通过有关的调查表明,在这起用普通蛋糕,假冒珍贵牛黄的诈骗活动中,农民是最大受害人。诈骗分子在车站码头,选择农民作为他们诈骗的对象。这是诈骗分子,精心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极大,的提高了诈骗成功的机会。由于牛黄特别稀缺,特别珍贵。对于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民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见过牛黄。无法正常判,断牛黄的真假。这就为牛黄的诈骗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牛黄的生产过程比较困难,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造成牛黄的产量特别低,市场的供给量比较少。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牛黄独特的治疗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许多人都希望能够买到牛黄,给病人使用。这样,就产生了极大的消费市场。由于牛黄的生产数量比较少,导致牛黄资源具有极大的稀缺性。导致了牛黄在消费市场特别珍贵。从全国的牛黄消费市场来看,牛黄的供给数量非常少。牛黄的消费数量非常大。所以,从全国的牛黄消费市场来看,牛黄的供给数量与牛黄的消费数量相比较。其结果是,牛黄的全国消费市场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牛黄的全国消费市场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直接导致牛黄价格的直线上涨。
[1]王洪平.论权利失效规则及其法典化[J].法学论坛,2015(2).
D917
A
2095-4379-(2016)33-0270-01
张象明,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