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16-02-01张书敏
张书敏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张书敏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
目的:构建基于高校辅导员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河南某高校115名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辅导员开展教育内容的途径进行调查。结果:63.48%的大学生认同通过辅导员开展法制教育。70.43%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法制教育内容是民商法。说明当前法制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及教师配置等方面需要改进。同时构建了有学生、法律教师、辅导员、学校管理人员、家庭共同协作参与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结论:辅导员介入法制教育可行,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法者和护法者。
大学生;高校辅导员;法制教育
一、引言
(一)背景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分析,是指学校通过相关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情景的设置,逐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的教育过程[1]。高校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对非法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法学基本理论及知识的普及教育[2]。目前,“课堂教育为主,校园活动为辅”作为主流教育模式,广泛地应用在高校的法制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在短期内了解我国基本法律制度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但是,这种模式若是不能随着不断深入的法制进程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有所改善,将会严重制约和弱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二)研究意义
法制教育的充分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备程度,政治文明的到达高度及人们对法律的反馈态度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和法制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准之一。制度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法制教育的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法律人才的前提,法律人才的现代化则是推动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基础。
理论意义: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融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法学等理论知识,进而对我国当代高校法制教育进行探讨。对目前的高校法制教育中的争议和问题,如高校法制教育的自我定位、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关系等进行分析,并初步提出解决方案。探讨多途径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方法,并在内容上予以创新,一定程度上目前的法制教育模式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国内理论研究尚有不足,为此后对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实意义: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收集整理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客观评价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深入探讨在建设高校法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继而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性的、有效的对策,积极地影响和改善目前的法制教育模式。纵观我党治国历程,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则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大报告中更是首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制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和用法意识。
十八大法治反腐已经成了新常态,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反腐是反腐治本的有力工具,成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实施基础。可有效对权力运行的全流程进行监督和制约。对作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在校教育阶段的大学生通过探索以辅导员参加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注重在校的全过程给予法律知识及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利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法制教育导向,变单纯的守法教育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未来法制社会建设者的大学生,着重于对法律基本意识的培养和法律信仰的确立,进而创出中国现代法文化的传统,在培养合格公民上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问卷调查法,提出通过辅导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相关策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使大学生养成崇尚法制、尊重法律、敬仰法律的观念,同时可以促使大学生积极地将法律作为行为准则,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
1.研究目的
探索以辅导员为主的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专业课教师法德结合,辅导员在校期间给予全程的法制教育辅导,提高学生运用法制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完善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内容
高校法制教育对策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专题讨论、专家咨询、Delphi等方法找出通过以高校辅导员为主导贯穿在校全过程的学、用结合的法制教育模式。
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应用及效果评估:将研究出的模式河南部分高校应用,评估应用效果。
(四)研究思路
首先,查阅有关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校法制教育现状的初步认识。通过专家咨询、Delphi再在河南省内部分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调查结论,从理论上分析目前高校在开展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接着进一步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探索以辅导员为主导的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学生通过法制与道德理论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对辅导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辅导员通过指导法律案例讨论、“团课”、心理辅导等形式,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对在校生的整个在校过程给予指导(干预),从而锻炼学生法制思维,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及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分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总结并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通过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做出总结并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论文的研究思路,探索以辅导员为主导的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及可行性。
经验总结法:对现有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理清其中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理论化,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具体研究,归纳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一套关于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的调查问卷,调查河南某高校的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现状,共发放了11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5份。
(六)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意义
大学生法制教育,主要是指对高等院校的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律基本知识的教育。不同于普通公民的法制教育,侧重于法律条文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的教育,并且注意在教育过程中与科学文化知识共同灌输、循序渐进。
高校辅导员是专门从事高校辅导工作的教师,其首要职责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法制教育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辅导员也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的实施主体[3]。高校辅导员的标准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强、业务能力精、纪律严明、作风正、创新思维灵活、工作认真;二是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甘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三是具有所从事职业方向相关的专业背景,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文字底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上岗前接受系统的培训并过获得合格证书;四是一般要求是中共党员。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基层的教工队伍,同时具有行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4],与大学生保持着最经常、最直接的联系,是沟通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桥梁,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的有力队伍,就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而言,辅导员肩负重要的责任,同时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不仅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还详细提示了辅导员所应有的相关职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被写进了文件,包括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都有所规定。高校辅导员工作从业务上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三大块内容。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德育和智育教育都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二、结果
(一)调查大学生一般情况
3.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冰雪产业涉及旅游发展委员会、体育局、文化厅等多个管理部门,部门之间的协调缺少统筹规划,同时存在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的问题,并且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各部门各产业之间也存在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部门之间合作困难。在开发管理方面,一些项目盲目上马,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落后,存在追求眼前利益、忽略生态环境的问题。在营销方面,主要依靠政府的宣传以及与旅行社合作,没能充分利用网络和手机进行营销和宣传。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在线服务市场初具规模,全覆盖式宣传营销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仍难以有效监测各种突发事件和处理安全事故。
在收到的115份调查问卷中,一年级59人占51.30%,二年级28人,24.35%,三年级28人占25.35%。来自城市的29人占25.22%,农村的86人占74.78%,男性37人32.17%,女性78人占67.83%,18-20岁62人,63.91%,20岁以上53人占46.09%。
本次调查显示在对通过学校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教育的看法中,同意者73人,占比63.48%,不同意者21人,占比18.26%,认为不好说者21人,占比18.26%。说明多数同学比较赞同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在对辅导员开展法制教育有帮助的途径调查显示,选择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有83人,占比72.17%;选择定期组织开展有关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主题班会的有77人,占比66.96%,选择督促大学生上好法律课并积极参加各种普法教育活动的有68人,占比59.13%,选择建立有效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的有75人,占比65.22%,选择利用大众传媒(手机微信APP)等手段引导大学生增长法律素质的有74人,占比64.35%,选择引导大学生经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中的法律的有55人,占比47.83%。选择提高辅导员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有47人,占比40.87%,选择课堂教育的有46人,占比40%,选择实践教育的有55人,占比47.83%,选择其他的有27人,占比23.48%。说明学生比较认同通过日常管理,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讲解法律知识,通过法律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形式上多样化,如手机微信APP等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手段。
在辅导员法律教育内容方面,选择宪法的有72人,占比62.61%;选择刑法的有72人,占比62.61%;选择民商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有81人,占比70.43%;选择宪法相关法的有39人,占比33.91%;选择行政法的有36人,占比31.3%;选择经济法的有56人,占比48.7%;选择社会法的有63人,占比54,78%;选择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的有56人,占比48.7%。前四项宪法、刑法、民商法、社会法都有超过50%的大学生选择。结果提示我们,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要关注内容。
三、基于高校辅导员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研究
(一)高校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法制教育可行性
2006年9月1日颁布并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4]。2015年10月教育部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政法厅函[2015]55号)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对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做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学业指导、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其中新增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组织和协调班主任、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骨干人员,共同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运用理论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提供了可能,把法制教育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因此辅导员可作为开展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与大学生联系紧密,沟通便捷,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因此通过辅导员大学生开展法律素质教育可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法制教育主要内容与途径
首先找出对大学生自身比较关切的法律知识,通过采取有效的途径进行教育,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民商法关注度比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些是他们关注的问题,如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内容。因此应先从这方面开始,如在婚姻法内容讲解中可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大学生实际讲解如何处理婚姻关系。这些对辅导员有更高要求。因此辅导员应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对辅导员开展法制教育有帮助的途径中应采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如下:
1.日常管理中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在处理大学生管理的日常事物中,运用法律知识特别是民商法和行政法。养成学生服从管理、服从安排、自我约束的自觉的法律法规意识;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规定。通过事实举例尽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自觉养成维权护法意识。要处理好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对外交往中,如购物、乘车、外出等引导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模拟“法庭”主题班会
结合学校的学习活动,开展法律主题班会,交流法律学习经验,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知识及应急解决问题能力,如模拟“失联”后解决方法,开展应急演练。如模拟被骗后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学生亲生感受成功的例子,引导学生利用可以做一些应急演练,模拟“事故”、“模拟法庭”等指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督促大学生上好法律课并积极参加各种普法教育活动
通过班会等活动发现自己法律知识的欠缺,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督促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结合法律教学课程安排班会活动。通过让学生参加法制宣传日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4.建立有效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
通过让学生参加学校或政府组织的活动,如挑战杯这类大学生创业活动,鼓励学生自助或帮助社会人群解决法律问题。
5.利用大众传媒(手机微信APP)等手段引导大学生增长法律素质等形式。
通过微信等移动网络,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布法律知识,法制故事,自编法律短剧等引导学生提高法律素养。
(三)构建学校、学生、家庭协作法制教育机制
构建由学生、学校(辅导员、法律科教师及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参与的法制教育协作机制。教育内容上结合法律基础内容,注重利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能力的培养。辅导员通过日常活动、班会等集合实际问题或模拟问题,锻炼多少法律实践能力。法律课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学校经常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活动日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在形式上课通过手机APP、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法制新闻、开展法律知识讨论,实现学生、学校及家长之间的沟通。辅导老师向家长定期推送法律知识及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情况。促进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形成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结论与展望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文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采用查阅文献、现场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研究,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对通过辅导员所开展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建立了通过高效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模式,并从内容和途径上给予有力的建议和意见。结果表明,由于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紧密联系,可直接对话,易于师生沟通,辅导员可采取班会、日常管理、班级活动及大众传媒等多种途径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解决他们身边遇到的法律问题。同时,辅导员应注重自身法律素养的培养,提高法律知识,高校应为其提供这种管理条件。结果显示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是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研究虽然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学生对辅导员在法律教育中的作用表达了支持的态度,并从内容及形式上给予建议,但是尚有不足,没有进行实证性研究。未来将通过对比有辅导员介入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和现有的教育教育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比较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差异,证实本次研究中提出的辅导员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1]陈爱娟.以法律素质教育为导向的高校法律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郑文姬.高校法制教育的改革探析[J].前沿,2009(7):81-84.
[3]姚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J].黑龙江政报,2006(18):30-31.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编号SKL-2015-2413)。
G647.38
A
2095-4379-(2016)33-0036-03
张书敏(1974-),河南登封人,法学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研究方向: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