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不漏”的新加坡
2016-02-01
“滴水不漏”的新加坡
新加坡是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211立方米,居世界倒数第二位。由于国土面积小,所能收集和储存的雨水有限,曾有超过一半的供水需要从马来西亚购买。
为改变这种状况,过去数十年间,新加坡政府积极应对,以“滴水不漏,全程跟进”的管理理念,开源与节流并举,最终成功地解决了缺水问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四大水喉”保供水
在新加坡,曾发生过一个故事:一位刚到新加坡的游客,搭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随手把一个烟蒂丢在路边的下水道旁。警察过来要他捡起烟头,并罚款200新元(约合920元人民币)。游客不服,一脚把烟蒂踢进了下水道。警察告诉他,现在罚款是500新元(约合2300元人民币)。因为,从这些下水道收集的雨水,经过水厂加工后就是新加坡人民的饮用水,烟蒂进入下水道,污染了新加坡人要喝的水,所以要重罚。
四面环海的新加坡尽管年降雨量高达2350毫米,但由于国土面积小,依然严重缺水,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曾有一半是依靠收集储存的雨水,另一半则是根据新马供水协议,长期向马来西亚买水。作为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水务工作,从建国的第一天起,为人民提供安全与充足的水源就是政府最优先的考量事项。
经过50年的努力,新加坡已经基本建成了稳健及多元的供水系统。这个系统,即国家“四大水喉”计划,由本岛的集水区、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组成。
一是国内集水区水源。新加坡有2/3的面积属于集水区,这些地区也是自然保护区,其土地专门用来收集雨水,然后通过沟渠汇入遍布全国的17个蓄水池,经水厂处理后进入供水管网。新加坡政府的计划是最终把全岛集水区的面积扩大到全岛面积的90%,以“采集每一滴雨水”。此外,新加坡还十分重视用后水(即生活废水)的收集利用。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用后水和雨水的收集分隔,建立独立的排水系统,然后将收集到的用后水,通过先进的技术加以处理,循环利用。
二是进口水。依赖于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两份长期供水合约,其中第一份协议已在2011年到期,第二份协议的到期时间为2061年。
三是新生水。新生水是新加坡的成功故事,也是永续供水的支柱。这是采用先进薄膜技术将用后水处理成高质量的再生水。目前新生水主要供应给工商业用户使用,另有少量5%左右的新生水被注入国家蓄水池库,与其他水混合,最后再处理成饮用水。目前新加坡共有5座新生水厂,所生产的新生水能满足全国30%的用水量,2060年这一指标将有望提高到55%。
四是淡化海水。新加坡四面环海,最不缺的就是海水。所以在解决水的问题上,新加坡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淡化海水。目前,新加坡共有两座海水淡化厂投入运营,日产淡水超过45亿立方米。然而,尽管新加坡科技发达,技术先进,海水淡化不成问题,但是海水淡化的成本却相对较高,因此,目前并没有大规模应用。
想尽一切办法节水
在新加坡,除了保护和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节约用水也成为该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新加坡制定了完整的节水制度和节水计划,并设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
早在1979年,新加坡政府便建立了节水监查办公室,其主要职权是:制定节水计划、检查高层建筑物的水箱,确保这些水箱羊皮很好地保养;调查节水方面的违法活动,采取法律手段打击违法者;批准在新加坡销售和使用的管件及供水设备;进行漏水侦查工作。1981年又成立了节水办公室。其职能包括:向用水大户提供节水措施的建议、进行用水审查等。
同时,新加坡政府还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推进节水工作。从1983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强制在公用洗手间内安装适时自关水龙头、水流调节器及减压阀等节水设施。除此之外,调整水价也是促使消费者节约用水的有效方法。在新加坡,每千瓦时电价为0.14新元,每立方米煤气为0.12新元,而每立方米水的综合费用,平均在1新元以上,且实行累进制水价,并根据水的用途和用量,加收10%至25%水资源保护税,以及15%至32%的排水费。
此外,还有一项的独特规定,即居室的厕所要按数量交纳排污费。比如,一户只有一个厕所,每月付3新元;有两个厕所,每月就得付6新元。由于节水措施细而又细,新加坡人在用水上十分注意。
经过50年不懈的努力,新加坡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水源紧缺问题,同时还创造新的优势,成为享誉全球的水务中枢。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