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

2016-02-01迪丽努尔阿布都克热木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民族性现代性

迪丽努尔·阿布都克热木

(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0)

浅析当前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

迪丽努尔·阿布都克热木

(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0)

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丰富多彩且源远流长。民族性作为民族文学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其固有属性。而现代性作为其附加属性,同时也是其必备属性。而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中文学怎样在适应主流汉文化基础上,对自身民族性进行更好的保持方面的研究,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现代性

前言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动下,中国民族文化建设也进入了新时期,而作为其文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具有突出鲜明的个性,民族性与现代性使其具备的最重要的两个属性。而探究怎样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现代性进行准确把握,并充分体现出其文学民族性、现代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怎样巧妙整合两者,对促进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创新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 民族性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固有属性

文学作品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文化底蕴,而对于少数民族作品来讲,其文学作品都来自于本民族的风俗、文化,是对民族文化底蕴的充分感悟,进而创作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作品,也正是如此,由于不同民族具有的文化底蕴各不相同,所以各民族创作出的文学作品的文化风格也存在一定差异。但作为来源于本民族的文化底蕴的各种文学作品来讲,其也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学底蕴、发展、创新协调统一的关键[1]。

(一) 民族文化底蕴并非民族文学作品的全部

作为相关文学作品创作、发展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底蕴可以为作品创作提供有力支持,但这种民族特色不能盲目的去追求,形成一种定向思维,或者是对民族文化产生过度的依赖性。《百衣鸟》、《刘三姐》等文学作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发展中成为了当代文学界的一种标杆,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民族文化底蕴,通过合理改编后,不仅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喜爱,在推出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民族文学的关注。但是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在这种改编过程中逐步陷入了依托、改变材料等境遇,而作者在创造文学作品过程中也逐渐演变成了仅从民族学意义层面来考虑,并形成了仅结合民族文学而开展文学创作的一种怪圈[2]。

对于少数民族文学来讲,虽然民族风俗、特色的融入是必须的,是重要基础,但作为一名优秀创作者来讲,文学作品与人类学的田野日记,以及停留在表面层次的描述性文字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应在民族文化前提下,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积极作用,对文学作品内涵做出进一步拓展,从而有效避免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徒有其表。比如:韦一凡创作的《姆姥韦黄氏》作品中,详细的描述了壮族的本土婚俗,如,受父母之命影响的的婚姻交易,以及新娘出嫁后三日需要回门等内容。作品开篇就对一首壮族民歌做出了详细描写,虽然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但是经过细细品味后,其作品全篇只是详细的描述了该族的风俗习惯,而对壮族存在的那种封建礼制却选择了无视,整篇文章只是对女主那种对丈夫的盲目服从、忍辱给予了高度的赞美,但对于故事后期发生的悲剧性结局却未作出进一步反思,也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结局产生的重要原因还是当时那种封建的思想[3]。最终,其作品对壮族女性一生都在忍受各方面迫害的那种所谓的“高尚品德”给出了极高的赞扬。文中的女主人公在与一名之前从未见过的男子结婚后,一直都是无条件的顺从,即使被其抛弃后也丝毫没有任何怨言,并一心一意的孝顺婆婆公公,并坚持一个人养大了儿子,且一生未再嫁。从该作品中,我们一定会被女主人公这种善良所触动,但仅限于个人品德方面的感受而已,并未呈现出更深刻的内涵。

(二) 民族文化底蕴使其文学作品的根本

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创作若脱离了民族性,也就无法称其为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了。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民族自卑感”的逐步提升,一旦对自己的民族丧失了崇敬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就会对汉族文学进行盲目的附和,而且在创作心理、着手点等方面,也会将汉族文学视为主要模板,严重缺乏独立民族意识。而这种极其盲目跟随,由于严重脱离了本民族独特文化的融入,在文化改革、影响过程中,本民族文化很容易会被吞噬,最终创作出的相关文学作品也难以体现出民族特色。

比如:针对莫义名创作的《八角姻缘》来讲,其作品虽然从表面层次看是对两个瑶寨具体生活情境描述,如,传统婚嫁习俗等内容,但是其文中的大部分内容几乎都是对汉族相关文学思想、写作手法等方面的模仿、照搬,进而导致其作品最终完全被汉文化所吞噬了,将整片文章的写作重点都放在了文革创伤,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各种困境上。该作品虽然也着重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并将改革热点全面体现了出来,但却始终取法将这两部分内容做出恰当衔接,进而导致其作品经常出现一些明显的认为迹象,使得民族性不断降低。而其作者的文学作品在呈现给大众时,似乎难以预料到,其作品的真正价值并非是对当时各种焦点问题的显著体现,而是其作品是否能够体现出民族意义。而这些作者在具体创作中,若一直受到民族自卑感缺乏的困扰,那么写出的文学作品也很难获得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二、 现代性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必备属性

少数民族文学相比于汉族文学来讲,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不仅能够将本族独特的气息充分体现出来,以及少数民族独有的风俗特色,但是就现代的一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来讲,其中还是可以发现类似于汉族文学现代性的特点。如,对于沈从文、老舍等一些少数民族作家来讲,其创作的文学史作品不仅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文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国民性问题

对于资本主义、封建制互相碰撞的时期来讲,国民性问题一直都是现代文学创作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内容,我国鲁迅、老舍等著名作家的相关作品中,都对该年代的国民心理,以及生活现状做出了真实的反映,也带领着现代型文学事业进入了新局面。比如,老舍的很多作品的创作中心思想都严格批判了当时的那种封建残留,以及日益堕落的群众思想,如在《二马》、《猫城记》等作品中都对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民的生活现状做出了详细描写,而其呈现出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则是对当时那种愚昧无知,以及得过且过国民性的一种批判。

另外,从老舍创作的话剧来讲,也可以发现其全面分析了当下国民劣根性,并做出了一定的嘲讽与批判。通过分析我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老舍不仅对鲁迅的创作思想做出了恰当的延续,也对国民的劣根性做出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与批判。可以说其言语间都体现着对当代国民那种愚昧无能、守旧思想的无奈,且只能将笔尖作为批判工具,也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恰当比较,全面剖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就连嘲讽采用的都是喜剧的形式,可见老舍先生的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性的特点。

(二)现实与理想主义

相比于老舍先生,沈从文主的不同指出在于其比较注重现实与理想主义,其经常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体现对理想主义的向往、追求,并以此来充分体现出现实生活中对现代性的那种渴求。通过分析沈从文的作品不难看出,其对于人民群众的那种冷酷无情是最不能接受的,所以其才积极的倡导人民相互之间要友爱。比如,其代表作《边城》就是对人性美的一种描述,在文中为读者描述了近乎完美的,纯粹、简单的翠翠的爱情故事。而由于其作者从小就在湘西学习生活,所以其作品中对那种淳朴的民风做出了高度的赞美,并严厉的批判了那些冷漠的城市文化。其作品主要是对湘西少数民族的那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与城市中那些冷漠、懦弱的人性做出了恰当比较,充分表现出了沈从文对民族的那种挚爱,以及希望人民不断增强民族保护意识的那种迫切的心情。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作家,其创作的作品往往都是以讲述个人经历与民族发展间的紧密关系为主,而不像是老舍等作家,更重视国民精神文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一名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来讲,其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文学创作当中恰当的融入一些民族特色的风俗,又要大胆的突破民族理念的束缚,从而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民族特色文化充分表现出来,并对其文化做出更深层次的探究,结合历史发展规律和特点,从人性、民族精神方面来理解、探究出文学内涵,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水平。

[1]杨文艺.从“革命中国合唱”到“文化中国变奏”: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转型及其呈现形态[J].民族文学研究,2014(5):16-23.

[2]林瑞艳.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评析[J].民族文学研究,2013(6):74-80.

[3]严英秀.论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J].民族文学研究,2010(1):139-144.

I207.9

A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民族性现代性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科学发展观的现代性分析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