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2016-02-01张逸凡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泰山

张逸凡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张逸凡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泰山皮影作为山东皮影的代表之一,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背景,在造型、内容、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本文首先通过对山东皮影发展渊源的简述,对泰山皮影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解,体会作为泰山文化载体之一的泰山皮影,是如何将地民俗文化特色进行生动体现的。

泰山文化;泰山皮影;渊源;特色

一、山东皮影的文化发展渊源

所谓“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作为中国民间古老而又颇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将一些关于民间的传说故事形象化的展现在民众面前。魏立群在《中国皮影艺术史》中提到“中国影戏就是以黄河文化为母体而产生,并与各地域文化相融合而发展的。”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皮影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进化而产生发展的,并逐步演变为颇具地方特色的表现形式。

民间皮影形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北宋时期的汴京不仅成为了中国皮影戏最为繁盛的地区,同样也是各地皮影戏广为流传的发端地区。北宋末年战乱横行、百姓流离失所,一些艺人为躲避战乱自愿或被迫的向全国各地分散,这使得皮影流派分散为三大流派,一是由华北、东北为主的北方流派;二是陕西、甘肃一带的西部流派;三是包括山东、湖北、湖南在内的中南部流派。它们都是以中原为中心呈散射状分布传播的,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方言、戏曲以及民俗文化紧密相连,最终形成了各自的区域性特征。

山东皮影最初是由河北滦州传入的,发展到清代已初具规模。泰山皮影作为山东皮影的重要嫡脉,早在明代的《梼杌闲评》中就有相关记载,经过历代的传承,不仅保留了泰山皮影传统的技艺文化,并经过了一定的改良创新,更加充满了浓郁的泰山地域文化的气息。

二、泰山皮影的艺术风格

(一)造型装饰

皮影从造型风格上来看,也分为了北部、西部和中南部三个区域。泰山皮影属于山东皮影的一种,造型装饰方面也具有中南部皮影流派的特点。

泰山皮影以驴皮作为主要的制作材料,特别是“山东黑驴皮”,一般是选用四至六岁的母驴皮,如果没有的话也会使用两岁左右的黄牛牛皮。它们一般的优点一般韧性强、结实且透光性好。经过处理的驴皮,若是比较薄,就一般手绘造型再进行上色,绘制花纹较为繁琐复杂,主要用以欣赏。而较厚的皮子则采用平面雕刻的方式进行制作,期间用镂线分色,再进行平涂分填,经过多次烘染、连结装竿后,再进行试演整调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这种较厚皮子雕刻出的影人一般造型质朴简单,常用于表演中的舞动打斗,与观赏性的制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皮影人物造型遵循“五分头,七分相”的统一特征,将正侧面的头部与半侧面的身子接合,是民间求全面、整体的表现。而且在皮影制作中对眼睛的刻画十分重视,艺人们认为眼眉平稳者象征忠厚勇敢;圆眼睛、豹子眼代表性格暴躁凶狠等来以此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石敢当的眼眉就是平的,圆眼睛则一般代表了妖鬼的角色。此外,泰山皮影不同之处还在于对面部的刻画倾向写实,贴近生活,便于观赏者理解接受。

(二)唱腔取材

无论是唱腔还是取材,泰山皮影的唱腔亦或是内容取材都扎根于山东的地方戏剧特色和泰山传统的民间传说故事等素材。从唱腔来看,泰山皮影在其中融合了山东琴书、大鼓以及坠子等特点,并根据各色人物特点来对应不同的唱腔曲调。同时在念白中结合泰安的特色方言,这种口语化的表达往往在“赶庙会”时更能吸引民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其次它的剧目内容多取材于关于泰山的一些传说和相关的民间故事。“哪吒的枪,二郎神的狗,铁扇公主出场扭,猪八戒舞动大铁耙,孙悟空不停地翻筋斗”这几句打油诗可以说是对山东民间皮影戏取材的总括。《西游记》、《封神演义》是山东皮影常见的演出内容,但与其它地区不同的是泰山皮影的压轴曲目是依托于泰山文化下相关的故事传说,尤其是石敢当系列更是重中之重,如《石敢当龙角山除狼》、《石敢当奈河避邪》、《石敢当王庄装媳妇》等。这些继承并发扬改良后的剧目成为诉说泰山民俗文化的最佳载体。

(三)表演传承

泰山皮影戏的演出形式与其它地区是一样的,都是演员在影幕后操作影人,加之灯光、音乐等的配合进行表演。泰山皮影所用的影人一般高在33厘米左右,体型大胆夸张,栩栩如生,而且衣着行当与戏曲人物相似,形象逼真。

但泰山皮影不同于其它皮影的就是“十不闲”绝活,这种记忆把操作、说唱和伴奏集于一体,是皮影表演中一种独特的绝活,是泰山皮影的典型特点。这种所谓“十不闲”指的是在表演皮影戏的过程中,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调动全身,即脚上伴奏、手里操作皮影、口中演唱表演,独自完成一场戏的表演,这种方式对表演者的功底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表演形式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方式,并且经过范正安先生的继承改良后,成为了泰山皮影最重要的特征。

泰山皮影发展到现在经过范正安先生的不断创新改良,同样结合了现代人的口味,取材也更加多样化,象将一些明星偶像制作成皮影加上泰安方言进行表演。不仅如此,针对每个时间段也会推出不同的表演剧目,如前段时间儿童节,泰山皮影馆推出儿童专场,将《武松打虎新传》、《蛙鹤龟》等经典剧目其中的内容、造型改编为易于让孩子理解接受的新形象,受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喜爱。此外一些学校也将泰山皮影列为选修课向学生普及的方式进行宣传。

这些方式虽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前景仍不乐观。目前泰山皮影馆内,除了每天两场表演外,馆内多是对皮影的售卖,对它如何继承并发扬泰安当地的民俗文化的内容几乎没有。这使得泰山皮影失去了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带给人们的意义,而单纯只是成为了摆放在家中的工艺品,扼杀了应有的价值。泰山皮影要传承的不仅是影人,而是背后的技艺和文化,所以如何将技艺文化一同传承成为今后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三、泰山皮影的民俗文化特色

皮影作为中国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结合了当地的社会背景、市井娱乐,在岁时节令、庙会市集等民间文化聚合之处依凭自身的独特魅力占据着难以替代的地位。

关于泰山的民俗文化是依据泰山人口头、行为以及观念的反映。泰山皮影的题材,主要就是来自于泰山的文化,如有关泰山的宗教、民俗、名人、文学创作等,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泰山的民俗文化,这样的题材往往贴近民众的生活,对泰山皮影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泰山的香社活动、石敢当信仰还有封禅大典等丰富的活动内容也为泰山皮影的发展提供了优势,制作了大量以泰山众多神话故事为主的题材并流传至今,成为弘扬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泰山皮影所演唱的剧目一般是没有剧本的,全靠大脑的储存记忆,艺人口传心授或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传承,所以表演者一般会有储备唱词的训练以及即兴发挥的表演风格。唱腔念白也会根据人物的特征与所处环境进行单独设计,加之融入当地的方言俚语,力图完美展现每个人物性格形象的同时拉近与民众间的距离。

泰山皮影与当地传统民俗活动融合的十分紧密,过去表演者流动性强会在各地进行表演。而现在主要是在馆内进行,一般只在春节前后、农历的三月初三、九月初九会在庙会内进行表演,直到“赶庙会”结束。在其它岁时节令中也常会去娘娘庙、斗母宫、王母池进行表演,用生动的影人向民众诉说关于泰山的民俗文化。此外,每到大年三十,艺人会将影人供奉在桌上,上香进贡,以求得神灵的庇佑。

四、总结

泰山皮影作为山东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向民众展现了其独特魅力。其中剧目内容多以泰山的传说故事为背景,唱腔念白中结合了山东各地戏曲文化特色与当地方言,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在制作过程中,用色大胆、造型粗狂,从人物服饰到表情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充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作为传承人的范正安先生在完整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各种表演技艺,他所改编的“十不闲”的表演方法以及以泰山石敢当为背景创作的系列故事更是成为泰山皮影的最大亮点。而泰山皮影中所反映出的关于泰山的民俗文化特色,将泰山文化生动的进行演绎,有益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泰山皮影,感受泰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1]周丽君.探究泰山皮影戏的艺术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15.

[2]徐妍婕.泰山皮影戏艺术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5.

[3]陈伟军.泰山文化概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4]李跃忠.中国影戏与民俗[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J6

A

张逸凡(1992-),女,山东泰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泰山
我们来演皮影戏
泰山之行
皮影戏
泰山日出
月光皮影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