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2-01陈文春
段 延 陈文春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段延陈文春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大学生村官2008年正式实践于我国,相对来说起步的比较晚。但是其工作计划一直受到了党中央以及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的支持,目前正逐步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所以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它不仅开辟了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也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提高了农村工作效能。目前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大学生思想不稳定、难以融入农村、专业不对口等。本文通过具体阐述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流程及目前存在的实践困境,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选聘
“所谓大学生村官,从广义上讲,是指政府通过组织考核或考试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即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为“三支一扶”),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我国大学生村官制度于1995年开始出现,于2008年正式普及。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对于为我国培养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领导人才,更好地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流程
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是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的战略决策,对于为我国新农村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造就能够适应艰苦条件的党政后备人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当村官,深入走进农村,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需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宏观指导由中央组织部牵头,会同中农办、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团中央共同组织开展。各地的选聘工作由省(区、市)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要重点把好选聘“入口”关、抓好政策待遇的落实、搞好服务保障工作,切实为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省(区、市)可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细则》。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注重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坚持高校毕业生自觉自愿的原则,不硬性分配,不追求数量,确保质量,讲求实效”。各地实施的情况报中央组织部备案。选聘工作一般经过如下流程:
(一)网申:报考的人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定的网站报考申请,所填内容必须是实情,不能弄虚作假。
(二)资格审查:有相关部门审核该人员的情况,情况属实后通过审查,然后考生得知审查结果。
(三)笔试:考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参加考试,缺考或者作弊者没有考试结果。
(四)面试:具体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公示和体检:相关部门将录用情况公示于众。
(六)培训与审批录用。
二、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严格落实上级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不断探索农村发展的方式方法,农村呈现了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但是,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大学生村官的自身局限性,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优惠政策的考虑。在报考时就想着任职期满后享受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惠政策,如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研等,并没有做好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的准备。很多人只抱着走走过场的心态到基层过度,积累经验,并没有牢固树立扎根基层、为基层更好服务的思想。
(二)工作不够细致,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担任村官的多数大学生没有农村生活过,根本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习惯农村的生活,不能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为农村服务,因此经常会感觉到工作无从下手,多数大学生村官自我职业定位模糊。从宏观层面看,由于国家没有明确的标准评定大学生村官工作,所以这些学生无法把工作做到十分细致。加之缺少社会阅历、欠缺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导致了他们一时很难适应农村基层的工作,在工作中有些力不从心。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很难妥善处理。
(三)发挥作用不太明显,难以融入农村社会
有些大学生村官出现厌烦和工作怠慢等情绪,抱着“破罐子”态度,并未在基层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整体发展。另外,目前农村的很多地区依旧依靠血缘来维系社会关系,难免会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抵触和排外情绪。还有部分地区民众固守自己的思想,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能力较差,如果想要融入他们的生活,需要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实际经验较少和能力较低,加上对于当地的情况不太了解,所以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农村生活,积累工作经验。
(四)专业不对口,职业定位尚需明确
大学生村干部属于“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性质,主要协助农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但并未严格界定如何协助,衡量工作做得好坏的标准也未严格确定,这都导致了村官在农村的地位很尴尬。因为农村事务繁杂,大学生村官变得多功能,大多数时间大学生村官变成一个写材料的干部,在大学里所学专业用不上而感到迷茫,找不到自身的地位,失去了刚来农村时满腔热血建设新农村的心。在农村,农民缺乏的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农业技术,希望大学生村官能为他们带来信息和技术。而从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构成这一角度来看,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复杂多样,很少能与农村工作实际需要相吻合。因此,必须在使得农村服务总量增加的同时,注意将农村现实与大学生实际情况的需求与供给的结构精细化。从而整合服务能力,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服务。
三、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浅层原因来看,现行选聘制度下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来自各种不同专业,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些大学生村官从思想认识角度上说,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缺乏基本的认知和了解;从知识储备上说,缺乏管理和服务农村事务的等相关理论知识;从具体工作能力上说,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等实践经验。
从根本原因来看,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往往是较强的计划性,通常是由省市统招统分配,对于地方实际需求则关注较少,因此一般带有较强的指令性。县级以下地方政府,尤其是农村想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挑选大学生村官的权力很小,即地方缺乏一定的自主性。而不同地区、不同农村实际情况不同,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的也有所不同。这种统分统配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不仅造成很多大学生村官因为不能学以致用而感到挫败,严重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改善现有的基层治理现状和当地农村的落后面貌。
四、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大学生村官思想认识不到位、作用发挥不明显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等现状,笔者试着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应加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消除内心对于农村工作的抵触情绪
大学生村官思想活跃,特别是在工作碰到困难后,思想容易产生波动,从而形成对农村工作的抵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扎下根来,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显得至关重要。当地的村委会和县政府应当建立长效的谈心谈话制度,经常与大学生村官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主动了解和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对于其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地给与帮助,生活上给与关心让大学生村官感受到温暖,引导他们热爱村官这一工作。通过加强关心大学生日常生活,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归属感。一般当上村官的大学生都在较为偏远的农村。以天津市为例,多数大学生考取村官后在天津郊区生活。基层工作十分辛苦,再加上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如果政府不加强关心大学生村官的的日常生活,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有太多的热情继续服务基层。因此政府应加强关心大学生村官日常生活,多与他们交流了解生活和工作现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之更好地服务基层。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基层知识培训,提高其适应能力
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大学生村官都是刚刚离开校门,基层工作经验较少,相对来说对农村情况了解不够。为了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基层适应能力,政府应该抓好对大学生村官国情、乡情、村情培训,使之了解农村基层工作的方针、政策,了解目前乡村的实际状况。同时向他们传授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政府应当与当地村官办建立协同培养和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
从学校角度来说,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制度进行修正,通过课程设置、政策宣传和组织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和熟悉大学生村官这一工作的具体内容、任务职责、工作环境等,一方面让大学生村官在入职前对村官这一职位以及农村管理和服务工作有一个基本认知,有针对性地在校园期间进行一些辅助性的训练,提高其工作效能;另一方面,将学生这一角色与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位进行良好的较为平稳的过渡,从学生向一个职业人进行转变,提高其适应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基层工作能力
大力推广干部跨区交流机制,让大学生村官在各个地方进行轮岗历练。同时,经常邀请有经验的优秀村官来基层进行交流,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政府应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为农村致富的想法。很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受过国家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特长和致富想法。政府应该支持这些有创业致富想法的大学生,通过政府支持、社会众筹方式筹集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给予优惠政策,同时整合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项目资源,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使其带领农村快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培养大学生村官职业认知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知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知识等,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练自己,提高基层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四)相关部门应增强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计划性
基层工作范围较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将先进的知识理论跟农村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协调社会矛盾、带领群众致富。在选聘高校优秀毕业生来基层工作时相关部门应该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选聘应当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这样可以保证大学生村官的数量、专业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做到大学生村官专业对口,更好地为基层带来服务。遵循按需选派,适才适用原则,建立起双向的选择机制。制订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方案,将农村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与选聘生的所学专业和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供需匹配、逐一对应,将适合的人分配到适合的地区和岗位上,以此解决需求不匹配的实际问题。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年轻的骨干人才,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缓解当今社会就业难的现状。在如今国家大力推行城市化建设的今天,大学生村官制度非常有必要存在,因此解决好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这一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让基层磨练,有利于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加强对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的研究,科学系统地分析这一制度的实践困境,对于推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培养熟悉基层情况,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学生村官这一制度的完善还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这一进程注定会充满困难与荆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探索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具体施行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那么就能逐步克服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使这一制度发挥最大的优越性,从而促进农村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倪潇潇.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现状调研[J].北京教育,2012.
[3]郑利军.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流程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4).
[4]林国峰.大学生村官任用困境的出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8).
[5]〔2008〕18号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059-03
作者简介:段延(1994-),男,汉族,天津人,本科,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陈文春(1979-),女,汉族,福建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号:20151006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