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与精神共生
2016-02-01舒建斌
舒建斌
《卡罗纳》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的事情。教学时,笔者采用“乐学五步”教学流程,以情感体验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创设“伤心”“关爱”两种阅读情境,积极唤醒学生的个性意识和参与意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感悟人文的阵地。
一、乐导:情境导入,目标定位
揭示课题之前,教师通过大屏幕范读各国语言中“妈妈”的发音: Mutti[mu:ti](德),Mere[mek](法),Mamma[ma:ma:](意大利),mother [m?e?(r)](英语)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到,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不一样,但“妈妈”的发音基本相似。接着,教师让学生跟读。在学生兴趣盎然地呼唤着“妈妈”时,教师引导他们回忆妈妈关爱自己的事,并讲给大家听。
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教师话锋一转:有一个孩子,他和我们差不多大,却永远失去了妈妈,他的名字叫——卡罗纳(教师板书课题)。卡罗纳失去妈妈后,第一天来到学校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打开课本,用心读一读。
轻松快乐的开课与卡罗纳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落差。学生在这种落差中走进文本,潜心阅读,整体感知了文本内容。此后,教师提出了本课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方面的要求:透过文字感受失去母亲的卡罗纳的无助与伤心,体会大家对他真诚无私的爱;关注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直接描写与艺术留白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二、乐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聚焦词句,自读批划悟“悲痛”
在初读感知、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安排各小组进行了五分钟自读感悟活动。学生有的聚焦词语,抓住“面容灰白”“号啕大哭”“两脚站不稳”等直接描写卡罗纳外貌和神情的词语进行批注,有的抓住描写“我们”的心理和行动等侧面描写的句子进行批注。课堂上,学生边圈词划句边写批注,一个默默读书的场、静静思索的场、细细品味的场悄然形成。
2.浸润语言,合作想象悟“悲痛”
在小组交流汇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根据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想象,并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补充、融合到课文的关键文字或重要的标点上,细心体悟其中包含的情感。
如,在理解“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这段文字时,学生在组内联系生活实际,纷纷表达自己的想象:也许他想起了有一次自己没有带《语文》课本,妈妈急匆匆地把书送到学校,站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他;也许他想起了一到雨天,妈妈就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举着雨伞迎接他;也许他想起了学校开放日的时候,妈妈坐在他的座位旁边,和他一起上课的情景……
不同的学生描绘了自己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这些画面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融,相互补充,让学生的认识更加丰富。然而,这么多温馨的画面,妈妈这么多的爱,卡罗纳以后再也看不到了,再也享受不到了。此时,他们对卡罗纳的“悲痛”有了切身感受。
3.营造语境,诵读展示悟“悲痛”
在学生感受了卡罗纳的“悲痛”后,教师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了串联整合:
卡罗纳来了,只见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当他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在伤感的音乐声中,教师让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这段话。这项活动调动了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在小组长的安排下,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敢于表现的影响羞涩内敛的,大家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等方式,真正读出了卡罗纳的伤心、无助,真正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
三、乐点:精讲点拨,关注语用
如果说前一环节体现了“乐学五步”倡导的尊重差异、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发挥了小组自主合作的能动性,那么,本环节中,我们就要注重发挥教师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在语言表达方面精讲点拨,以达到言语与精神共生的境界。
1.关注言行,比较研讨品“关爱”
作者描写卡罗纳身边的人关爱他的方法并不一样时,有的侧重于语言,有的侧重于动作,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一言一行背后散发出的爱。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在文中找到描写老师、同学、家长向卡罗纳表达爱的句子,接着引导他们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老师关爱卡罗纳的语段时,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两段语言描写的差异:前一段郑重严肃,两个“不许”直接表明了老师对同学们的严格要求,表面上是对同学们的要求,透过文字感受到的却是对卡罗纳内心无微不至的呵护;后一段温柔体贴,充满了对卡罗纳的理解和鼓励。
“我”安慰悲痛欲绝的卡罗纳时的动作描写也需要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教师先让学生用笔画出“我”的动作,引导他们比较“贴”与“靠”“挨”等动词的不同,然后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只有最亲密的朋友相互安抚时才会用“贴”,由此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感知留白,体验发现悟“关爱”
适当留白,也是本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色。如何让学生初步感知和领悟这种手法的作用?教师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
教师出示“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这个句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目光在对卡罗纳说些什么,并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因为有前面的讲解与铺垫,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关爱:卡罗纳,你的脸色那么苍白,是不是很不舒服啊!卡罗纳,千万别把伤心憋在心里,跟我们说说话吧!卡罗纳,别伤心,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帮助你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不把这样的话写进去,而仅仅用“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这样的句子来表达呢?此时,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愤”“悱”状态。教师稍加点拨,他们就明白了:“留白”能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阅读时主动进行补白,能更真切地体悟文字的情感。
四、乐用:创设情境,语言实践
教学进行到这里,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训练目标已基本达成。教师顺水推舟,设置了三种情境,引领学生快乐积极地进行语言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巩固所学的语用知识。
A.第二天,卡罗纳还是脸色灰白,红肿着眼睛来上学。他只看了一眼我们为了安慰他放在桌上的礼物,就又趴在桌上轻轻地哭了起来……
B.有一天放学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窗外挤满了前来送伞的家长们。卡罗纳坐在座位上,眼圈红红的……
C.今天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发现卡罗纳没有带《语文》课本,上课的时候,他低着头,一声也不吭……
问题: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当你看到卡罗纳那么痛苦,那么忧伤时,你会怎样去关爱他?选择一个画面,试着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写一段话,细致地描写出我们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学生参与的兴趣十分浓厚,续写的片段也十分精彩。有一名学生选择第三种情境,写了下面这段话:
卡罗纳没带书吗?他埋着头的样子真让我心疼。我轻轻地把我的《语文》课本放在课桌的中间,悄悄地用手臂碰了碰他。卡罗纳抬起头来,我像往常一样对他努了努嘴,他会心地一笑。我们各用一只手按着书,认真地听老师讲起课来。
这名学生运用细致的动作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卡罗纳的关爱。“碰”“努”等动词,“会心一笑”的神态,形象地展现出小伙伴间的亲昵和默契。
五、乐练:创编小诗,情感升华
在结课部分,教师立足于单元训练目标——感悟人间的关爱,让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或者是自己的课外阅读内容,小组合作创作《爱是什么》的小诗。
教师出示小诗的开头两句:
爱,其实并不神秘。
有时候,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有时候,爱是
三分钟后,各小组展示了自己创作的诗句。教师把它们连缀在一起,便有了这样一首小诗:
爱,其实并不神秘。
有时候,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有时候,爱是一个亲密的动作;
有时候,爱是一道关切的目光;
……
更多的时候,爱是理解与体谅。
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倾心付出,
爱就无处不在。
语文教学中,“工具”和“人文”之争旷日持久,历久弥新。通过《卡罗纳》的教学,笔者深切地感悟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它们可以共生共长。
(作者单位:黄冈市实验小学)